APP下载

趣谈关于蝙蝠的科学事实

2023-07-28付文中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8期
关键词:布兰哺乳动物生态效益

付文中

说到蝙蝠,想必很多同学会认为它们是一种会吸血、长相诡异、携带病毒、象征厄运的有害动物。其实,蝙蝠是地球家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哺乳动物,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生态系统而言,均有诸多益处。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几个关于蝙蝠的科学事实。了解这些事实后,同学们或许能消除对蝙蝠的误解或偏见。

庞大的家族

蝙蝠属于哺乳纲中的翼手目。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目,包括约1 400 种蝙蝠。翼手目大体又分为两类:大蝙蝠类(食果蝠)和小蝙蝠类(食虫蝠)。

大蝙蝠类多数体形与眼睛较大,具有和人类一样好的视力,主要靠视觉辨认物体,以水果、花蜜、花粉为食,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仅包括狐蝠科这1 个科。分布于马来西亚的马来大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平时只吃水果,体长达25 厘米,体重达1.1千克,翼展达1.8 米,它们常用宽大的翅膀包裹身躯。

小蝙蝠类多数体形与眼睛较小,具有发达的回声定位能力,主要靠听觉辨认物体,长有尖锐的齿尖,以昆虫为食,少数吸血,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温带地区,包括菊头蝠科、鼠尾蝠科、叶口蝠科、凹脸蝠科、长腿蝠科、蹄蝠科等18 个科。

蝙蝠几乎遍布全球。同鸟类一样,蝙蝠凭借飞翔能力几乎可以飞到世界各个角落,然而它们倾向于避开北极和南极。蝙蝠一般栖居在山洞、树洞、岩石缝等自然之地,以及阁楼、屋檐、废墙、桥梁等人造建筑之中。

知识链接

在约1400种蝙蝠中,仅有3 种是吸血蝙蝠,这3 种都分布于拉丁美洲。吸血蝙蝠用长而尖锐的犬齿在动物的皮肤上划出小口,然后舔舐流出的血液。

高效的“活雷达”

小蝙蝠类通常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来感知物体和捕食。同齿鲸、鼩鼱、马岛猬等动物相似,蝙蝠也能把从喉部连续产生的、只有蝙蝠才能聽到的高频声波发射出去。当声波与附近的昆虫或物体相碰时,被阻断的声波会反射回来,产生回声。蝙蝠凭借回声定位的能力甚至可以探测到细如毛发的物体,它们因此堪称高效的“活雷达”。

倒挂着睡觉

蝙蝠长时间倒挂的能力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蝙蝠的祖先进化出可以将身体倒挂在树枝上的四肢。如此一来,它们易于观察和捕捉树上或岩壁上的昆虫,且消耗的体能很少,这是因为蝙蝠为适应飞行而进化出的四肢的肌肉和骨骼都极其轻。

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是唯一一类演化出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飞鼠、蜜袋鼯、猫猴等哺乳动物物种虽然能够在空中短距离滑翔,但是滑翔算不上真正的飞行。蝙蝠才是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它们能长时间在空中飞行。蝙蝠没有带羽毛的翅膀,它们的主要飞行器官是“翼手”。蝙蝠的前肢、后肢和尾巴三者之间均覆盖有薄薄的、坚韧的皮质膜,这种皮质膜犹如鸟类的双翼,十分利于蝙蝠轻松飞行。另外,皮质膜撕裂后还能再生。

群居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

在不少情况下,成千上万只蝙蝠会共享一个洞穴。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蝙蝠群栖居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的圣安东尼奥市郊的布兰肯洞穴。此洞穴每年春天会迎来约2 000 万只墨西哥游离尾蝠。这种蝙蝠像鸟类一样具有根据四季变换而迁徙的习惯,一般在3—10 月从墨西哥迁入此洞穴,在11 月至次年2 月迁回墨西哥。

布兰肯洞穴是地球上哺乳动物最密集的地方,每平方米的穴壁上挤着约1 800 只成年蝙蝠或5 000 只新生蝙蝠。傍晚到来时,它们集体离洞觅食,涌出洞口时犹如一股黑色龙卷风,平均每分钟飞出5 000~10 000只蝙蝠。飞入高空后,它们盘旋飞行,形成一片片浓密的乌云,气象雷达甚至可以观测到这些壮观的“蝙蝠云”。

带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年,蝙蝠在害虫防治方面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项统计表明,单只蝙蝠每小时可以吃掉600 多只昆虫(其中多数是农业害虫);利用蝙蝠防治害虫,每年能为北美创造37 亿~530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前面谈到的布兰肯洞穴中的蝙蝠群,每晚能吃掉140~250 吨的甲虫、飞蚁、蛾类、蚊子等夜行昆虫,这些昆虫中约有一半是农业害虫。因此,它们给得克萨斯州中部地区创造了不可忽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布兰哺乳动物生态效益
摄影师布兰莱:地球上肯定有个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不知所措的布兰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跳舞的泰迪熊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