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智慧,智造先行 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落户红棉集团

2023-07-28罗欣桐

纺织服装周刊 2023年26期
关键词:红棉产学研时尚

罗欣桐

红棉集团是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先行者,十多年来,集团旗下红棉国际时装城、广州中大门持续投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从教学实践、就业创业、人才孵化到设计落地、科技转化的融合机制。

多所服装类院校与科研机构等产学研基地项目已先后落户红棉集团。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届红棉国际时装周x云尚周时尚盛典上,北京服装学院科技研发实习基地、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实习(实践)基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实习基地正式揭牌,落户红棉国际时装城及广州中大门。

可持续体系化投入

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

红棉集团不断优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实际举措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比如,2020年6月,“中国男装高级定制研究中心”正式落户武汉纺织大学、红棉国际时装城、广州中大门。2022年岁末,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联袂中国男装高级定制研究中心、武汉纺织大学、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共同推出的国内首部男装研究巨著《中国男装四十年(1979-2021)》正式出版,并于2023年3月春季广东时装周期间正式重磅首发。

红棉国际时装城和广州中大门作为中心的成员单位,持续深耕中国男装产业,为本书的出版和中心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中国男装产业搭建了一个展示推广、国际交流、商贸合作的平台。

同期举行的“‘智男而尚——中国男装文化时尚高端论坛”上,广州中大门、红棉国际时装城也与西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为校企合作产学研实习基地举行了揭牌仪式。

除了上述新增基地项目,北京清华大学智慧商城创新实验基地、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实习基地、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也已先后落户红棉集团,为院校人才和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深入沟通和技术合作的宝贵机会,构建了一个可持续的、体系化产学研创新机制。

托举新锐

为人才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红棉集团注重孵育国内设计力量,致力将红棉国际时装城、广州中大门打造为本土原创设计师成长的摇篮,是投入时尚人才孵化程度最深的专业市场。

2014年,红棉国际时装城与意大利全国时尚机构携手,举办了一场海归新锐服装设计师联合发布会。谭雯、赵涛、赵珊等11位设计师共同展示了100套服装,实现设计成果的商业转化,从此崭露头角,在国际赛事、线下渠道等领域取得不俗表现。同年11月,在广东省服协、红棉集团及总经理卜晓强等推动下,联合国内外设计师、品牌、机构等力量,创办广东国际时尚艺术研究院,让中国设计师与国际时尚产业拥有更具影响力的交流、合作平台。

2015年5月,红棉集团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助力15名时装设计新人奖选手作品登上红棉国际时装周舞台。以广东国际时尚艺术研究院为依托,促成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与意大利设计师协会开展时尚合作,于2016年、2020年举办中意时尚高端论坛。

2018年,红棉国际时装城荣获“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因长期为促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纺织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卜晓强获中国纺联“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重教企业家”称号;2023年,经武汉纺织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研究决定,正式聘任卜晓强为客座教授。

与此同时,卜晓强也是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武汉纺织大学广东校友会荣誉会长、香港服装学院高级顾问、华南服装智库专家,拥有三十多年在商业流通、时尚产业的资历和经验,一直发挥市场和企业资源优势,以实际行动促进人才就业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

“时尚产业承载着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其中设计师是最关键的技术人员。”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表示,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设计师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如今,红棉集团迈入了更高的发展阶段,集团愿意在人才培养中担当一份责任,拿出最大诚意、最优政策。

院校发声

集聚平台势能,未来更多期待

围绕红棉集团的长期发力和创新成果,相关院校代表纷纷给出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合作提出了长远的规划。西安工程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戴鸿表示,期待以基地落户为契机,学校与红棉集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鼓励年轻人才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真正把基地建成实现各方共赢之地。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周洪雷表示,服装行业的升级重点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校企产学研战略联盟要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基地项目致力培养优秀高端人才,为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提供了土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继教产业联合党总支书记袁蓉表示,期待未来与红棉国际时装城和中大门能加强合作,不断探索、完善校企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模式,拓宽合作研究的领域和视角。

武汉纺大服装学院教授熊兆飞表示,服装类院校要加大设计人才多样性、多层次性、系统性、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培养,同时也需要更多像红棉集团这样的时尚产业龙头企业加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一起为这个行业输送高端創新型专业人才。

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王永进表示,基地项目承载着人才、院校、市场、企业等多方力量的创新协同发展。红棉国际时装城、广州中大门与国内知名服装类院校的多年持续深入合作,以产学研为着力点,为加快高水平学院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憓、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卢新燕等与红棉集团长期合作交流的广州服装类院校代表、专业教授,也是红棉国际时装周等平台活动的长期支持者。他们纷纷表示,越来越多的院校教学实习基地落户红棉集团,为高端服装人才与品牌企业搭建桥梁,对营造服装行业企业重教惜才的良好风气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红棉集团升级发展的步伐加快,各基地项目将进一步释放体系化效应,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力推动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红棉产学研时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边疆红棉又盛开
几许沧桑风雨过,昂然挺立映红棉。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环保很时尚
2016红棉中国设计奖召集令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