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施工技术要点
2023-07-28黄珊
黄珊
宿州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安徽 宿州 234000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越来越多的房建项目拔地而起,这些高楼大厦的建设为市民工作、生活、购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更有获得感。但同时这些房建项目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给使用者带来财产损失和不安全因素。在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时,质量检测人员在对钢筋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中发现:个别项目钢筋下料、绑扎不符合规范要求,如钢筋弯锚长度及相邻柱筋电渣压力焊间距不满足相应图集要求,箍筋弯钩长度不足,板筋负筋未满扎等;混凝土外观成形质量存蜂窝、麻面、气孔、漏浆、胀模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1 设计的合理性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是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设计单位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荷载验算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梁、柱、板等部位的混凝土标号及相应截面配筋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抗震要求和结构稳定性等各方面问题,如果设计人员在前期设计中对于荷载考虑不够全面,就可能出现设计方案的不合理,进而对结构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1.2 原材料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混凝土和钢筋两大部分。现在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都是商用混凝土,出厂时随车携带质量检测报告,一般情况下质量都是有保证的,不排除特殊情况混凝土的质量有问题。所以,混凝土到场后要及时进行坍落度现场检测,并在浇筑过程中做好留样。要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适合,水灰比不要过大,以减少亲水性,同时应使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保水性。钢筋进场后验收后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送检同时做好材料存放,不能直接堆放在地上,防止锈蚀。对于锈蚀严重,发生锈皮剥落现象的应核实是否降级使用或不用。
1.3 施工操作
1.3.1 一次浇筑的最大量。混凝土浇筑时受限于尺寸、工作量大小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浇筑地下室地板、人防部位时,一次浇筑成形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该部位的工程质量,如过程中因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停止浇筑,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结硬现象,新旧混凝土之间的连接位置就会形成冷接缝以及施工缝。所以在浇筑前,施工人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预先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部署,防止在本该一次浇筑成形的部位因施工安排不合理形成施工缝。
1.3.2 建造的准确度。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定位的准确性,不出现偏位,浇筑成形后不胀模、不错台。采用的混凝土标号符合设计要求,浇筑前对于板梁柱的混凝土标号等级进行仔细核对,混凝土到场时要对配合比情况进行复查,对坍落度等指标要进行现场实测。混凝土浇筑前钢筋下料和绑扎要符合施工图纸及图集规范要求,模板的构件尺寸、承载力、稳定性满足结构需要。支撑体系的刚度和强度、稳定性符合施工需求避免出现胀模、移位的情况。
1.4 过程监管及验收
房建项目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相对较大,影响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潜在因素很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过程控制,要对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振捣等方面做好技术交底,保证工程质量[1]。施工单位落实三检制度,监理单位做好巡检、旁站、平行检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的质量问题,严格开展分部分项验收,将质量隐患风险降到最低。质量检测人员在现场巡查时经常发现各别施工单位“三检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班组只管埋头干活全凭经验,质量问题全靠监理来发现。如果监理人员不负责任,没有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层层管控失守,就会埋下质量隐患的种子。对于这种管理不到位,缺失的情况,建设单位要充分履行质量安全首要责任,要求施工监理单位认真落实质量安全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及班前教育,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图纸,遇到不明确的地方要及时跟监理、设计、业主代表进行沟通,防止出现随意而为,造成后期不必要的返工和经济损失。监理单位要切实负起监督责任,开展旁站、巡查、平行检验,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过程出现各种质量问题。
2 钢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混凝土配制的不合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时,施工单位一味追究利润最大化,可能选用以次充好的混凝土,使得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等指标不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就会出现混凝土结构局部蜂窝状窟窿。当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振捣不到位时混凝土结构就会出现孔洞或者露筋。水泥过期或者受潮,水灰比大或者试块振捣不密实,就可能出现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强度等级。
2.2 施工工艺不符合技术标准
混凝土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得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漏诊,或振捣时间不足,导致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浇筑前对模板未进行杂物清理,涂刷隔离剂,使得拆模时混凝土出现夹杂杂物、模板等现象,模板拼缝不严造成漏浆;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漏。混凝土浇筑连续施工存在间歇设置的施工缝时,未按规范要求来预留;浇筑时因振捣不密实使得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管理人员未进行科学合理的工序安排,未对工人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2.3 钢筋制作及绑扎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在现场对钢筋检查时经常发现,钢筋的搭接长度不足,弯锚长度不足(按照部位不同,一般为12d/15d);焊接工艺差强人意,单边焊或双边焊不满足10d/5d的要求,相邻柱筋电渣压力焊的间距不满足35d或500的较大值,板筋该满扎时却跳扎,箍筋弯钩长度不足,角度不满足135°,不满足抗震要求等情况。这些问题有的是工人钢筋下料及现场施工时未进行提前交底,随意而为,也有的是施工单位心存侥幸以期偷工减料。焊接人员未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仅凭经验进行焊接。这些都给工程埋下了质量和安全的隐患,直接影响整个钢筋混凝土的整体质量。
2.4 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及质量不合格
在进行混凝土模板设计时,施工单位未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进而导致模板装设程序不规范,使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模板安装时,如侧方模板未进行有效加固,支撑强度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发生胀模现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模板为有很多孔洞的废旧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容易出现漏浆问题,同时模板自身也存在平整度问题,这些都给混凝土外观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筋采购要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控制,要检查厂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要按照相应抽检频率、规格、炉批号进行取样送检。所有材料要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才可用于工程实体。混凝土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对配合比进行合理计算,在确定配合比后,落实技术检测和试件施压工作,获得检测数据后与设计要求参数进行比对,若不满足要求要及时进行调整改进。混凝土出厂前要对原材料、强度、配合比报告、氯离子含量、坍落度等进行检验。在混凝土进场后,要由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坍落度检测并做好混凝土强度试件[2]。
3.2 加强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3.2.1 模板方面。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根据工程的结构形式和荷载大小对模板的结构、尺寸进行核实,对模板的轴线位置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对模板的安装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预留钢筋保护层空间,防止出现偏位情况。浇筑前对模板杂物进行清理,涂刷隔离剂,模板安装允许的误差(如轴线位置、高低差、截面基础尺寸等)要满足规范要求。模板支架及斜撑必须支撑在坚实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以保证不会下沉;柱模板应有足够数量的柱箍;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支撑是否牢固,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墙浇筑混凝土时应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浇灌高度首层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捣实;上部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1m,防止一次下混凝土过多。为防止组合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组合柱模板或内墙拉结。
3.2.2 钢筋施工工艺方面。认真核对图纸和熟悉规范要求,精确计算配料单。钢筋下料时要认真计算下料长度,检验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图集要求。实际放样核对料单无误后批量加工,同时要检查施工机械,校正偏差。绑扎时要保证其搭接宽度、间距、直径等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如板的负筋需全数绑扎等等。钢筋焊接如采用电渣压力焊需重点关注焊包情况及相邻焊接点的间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时要关注截面开丝、外漏丝扣情况及相邻连接点的间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到位,避免后续工序施工时外力作用影响。最重要的是在施工前对工人做好技术交底,防止出现凭经验干活。
3.2.3 混凝土浇筑方面。要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和和易性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和溜槽,浇灌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动棒振捣,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整。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灌注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连续浇筑混凝土(如地下室部位)时要按照规范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施工缝,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断流、不卡壳,保证一次浇筑成功。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要加强混凝土振捣工艺,对于不同的结构部位采用不同的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振捣到位,表面没有气泡。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混凝土进行覆膜养护,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防止出现裂缝[3]。
3.3 加强质量监督力度
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技术交底,充分认识到质量控制的主体责任。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因工作态度不严谨所带来的各种不必要的质量问题。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力度,这就要求监理、业主代表要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要熟悉图纸和相关图集规范,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要对照图纸、规范严格开展监督检查及相关验收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质量隐患,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质量监管力度的基础,一方面是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从施工总包、监理、业主管理人员到班组、分包的负责人都需要强化质量责任意识,避免出现“等”、“靠”的惰性思维,认真做好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事前控制。另一方面是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现场的一线管理人员要认真审图、读图,并且要熟悉相应规范做法,避免出现“凭经验”或者所谓“行业做法”,只有管理人员态度严谨,严格按图施工,监理人员按照规范标准开展检查和验收,质量监管才能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通过要求施工监理单位做好以上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测人员在对在建项目开展巡查时发现钢筋混凝土质量有了一定改进,这对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了促进作用。总之,钢筋混凝土质量受多个环节因素影响,要想加强质量控制,就需要在从设计、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监督等多方面着手,压实各方主体责任,从各方面把好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