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2023-07-28刘洋

建筑与装饰 2023年8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建筑工程

刘洋

全椒县建筑工程管理站 安徽 滁州 23950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为了更好地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工程管理模式,顺应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企业不仅要认识到提高建筑建设质量的重要意义,更要从管理层面入手,在引入新型建筑建造方法基础上,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明确合同条款责任,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度,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得到制度、技术和组织保障。

1 装配式建筑与EPC模式概述

1.1 装配式建筑

它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代表,相比于常规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预制构件的形式,并在建筑施工现场完成各类构件的装配。基于这一建造模式,其具有建设施工速度快、节省人力资源的特点,且不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以及施工环境的制约。同时,还克服了传统建筑工程技术建设效率难以保证、质量干扰因素众多以及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中首推的新型建筑形式之一。

1.2 EPC模式

包含设计、采购与建设为一体的工程承包模式,是EPC模式的突出特点。在常规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引入EPC管理模式可以进一步明确项目合同关系之间的权责。将EPC模式嵌入到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是保证项目质量的高效管理模式。在集成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中,有助于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保证工程人员组织与调配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全面优化当前建筑工程的资源配置,使装配式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1]。

2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点

在应用EPC模式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遵循国家的相关指导意见,通过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借助BIM技术的优势,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水平,保证管理的整体化和精细化,确保全过程质量监管机制的高效运行。构建以部件生产、质量检验、施工验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考虑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的特点和EPC模式的优势,以下是在这一模式的情况下,对工程质量管理要点的进一步分析。

2.1 发挥EPC模式的优势

总承包模式相比于传统的承包模式,具有突出的三大优势:其一,是通过EPC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工程设计在装配式建造过程中的科学引领作用,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其二,通过总承包模式能够进一步解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采购与施工间存在的矛盾,避免专业上的冲突,防止发生程序上的脱节和制约,保证3个主要环节的流畅度和衔接度,确保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与进度管理的有效落实;其三,在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的主体更明确,有助于建筑工程负责人员将质量问题落实到个人,通过倒追机制保证有效且及时的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基于此,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还应充分把握EPC模式的特性,通过构建以设计为核心主线的管理模式,从阶段性的管理控制入手,保证将质量管理有效落实到各个责任主体,保证动态监督和责任倒追机制的时效性,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良好制度条件。

2.2 充分把握装配式建筑特点

在EPC模式下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也应顺应装备式建筑的特点,装配式建筑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大幅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水平。正如上文所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预制是装备式建筑的集约化表现形式,通过引入装配式构件,能够有效预防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防火性和耐久性,确保构建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第二,EPC模式下的装备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工期控制水平,加快工期进度。第三,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原材料成本正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通过引入装配式建筑,可以更好地调节建筑工程与材料供求关系,降低成本,缩减工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并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不仅如此,装备式建筑有利于提高施工现场的文明程度,便于安全管理,还能够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属于生态友好型的建筑模式。基于以上建筑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EPC新模式的优势,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构件设计生产以及配件安装等质量管控要点,以此来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2]。

3 质量管理策略

3.1 全过程管理

考虑到装备式建筑工程与传统现浇建筑工程在前期准备、人员组织配置以及施工工艺方法上的区别,为了确保施工质量管理对策有效性,不仅要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入手,还要以装备式建筑的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为中心,提高组织协调的科学性。

3.1.1 事前控制。在事前控制中要牢牢把握工程总承包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承包商。因此,总承包商需要承担的责任风险也比较大,要确保总承包商企业对EPC模式有科学、正确的认知,同时,具备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配套设施资源,以此来保证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推进。考虑到当前市场中工程总承包商的占比较小,针对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还应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一步考虑总承包单位的信誉情况、财务状况、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选择能够胜任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总承包商。

3.1.2 事中控制。EPC模式下的事中控制,包含装配式建筑项目从设计—构件加工—现场安装的各个环节,作为相对独立的流程,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脱节或连接不畅的情况,就很容易引发建筑质量问题。考虑到传统二维图纸的直观性较差,为了避免数据传输方式的精确度不足,在工程管理中应加快构建数据应用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有效的协商办公,尽可能地减少纸质材料的递送,提高事中管理的效率水平。相应地,还可以结合装配式构件追踪技术,加强对构件成品安装过程的检测。事中控制中可以采用样板引路机制,通过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项目目标,将样板间内部设置为相应的装配式结构,并展示各个连接节点、抗震、机电管线排布等做法。

装配式建筑的营造过程中,需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加工、运输、堆放以及装配等程序,才能保证其质量和效率管理水平。因此,在事中质量控制中还要加强对构件成品的保护,具体的保护措施如下:第一,要确保支撑构件的位置、方式与装配式项目设计方案一致;第二,要避免构件成品在存放、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变形。第三,要避免构件的磕碰和污染;第四,应采取实时巡逻、看护、搬运等方式,提高成品保护水平,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的事中控制效果[3]。

3.1.3 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活动以及工程建设结果的进一步评估和科学认定,可以进一步发现各个构件成品以及最终结果的质量问题。通过重点检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在完成构件和施工项目的验收基础上,还要做好对隐蔽工程的验收,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受力性能。其中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预埋线、管线、孔洞的尺寸及数量等。针对入场构件还要组织好验收活动,通过实体测验确保相关构件数量与质量与工程方案的一致性,确保相关构件具备完整的合格证书、检测报告以及其他标识文件。另外,在事后控制中还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全过程的资料整编工作,通过主动邀请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一步检查和指导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如此,还要严格把控档案资料收集的各个环节,通过认真核查竣工资料、施工报告以及质量报告,确保相关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的真实性。当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临时设计变更时,还要做好对相关变更单的执行情况记录。针对项目文件还应采取多形式的保存方式,在文本资料的基础上,还要做好电子档案的备份,必要时还要及时转化为音视频档案。

3.2 设计阶段

在EPC一体化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设计阶段是质量控制的主导和核心。在工程设计阶段不仅涵盖了后续施工各个阶段的基础信息和文件资料,而且还决定了后续项目工程开展的质量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效果,相关质量管理人员应积极引入BIM技术,通过BIM的全面分析,就设计方案进行全面排查,明确在工程开展中可能会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同时,利用三维模拟模型的剖析、漫游、测距等功能,保证工程设计的可行性,并完成相关隐患点和风险点的排查。在设计阶段除了要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技术,还要重视高水平设计人员的选拔,避免相关设计人员出现工作纰漏,在进一步优化构件设计和安装方案的过程中,清除冗余复杂的作业流程,提高设计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先导基础。

3.3 采购阶段

在装配式建筑的采购阶段要以履行合约为重心,工程总承包商应与材料供应商构建友好合作关系。为了有效提高建筑材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水平,在采购人员的管理上,应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在机制保障的基础上,还应从技术方面入手,通过引入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充分发挥EPC模式集约化信息平台的综合管理功能,避免出现材料浪费和低效作业的情况,提高对各项建材物料的动态管理水平。另外,在组织保障上,还应成立专门的采购团队[4]。

不仅如此,在采购阶段还要做好与其设计和后续施工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就设计阶段来说,应在形成设计施工方案的同时,便规划出采购计划,以此来确保工程设计与材料采购之间的一致性。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采购的开支,避免造成超支现象。就施工阶段来说,要通过BIM质量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材料资源的动态跟踪和综合管理,确保设计采购与施工环节的有效衔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水平。

3.4 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中,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是重要的管控内容。相关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借助技术构建相应的一体化管理模型,还要引入PDCA循环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形成预案—计划—执行—实施的质量管理模式。在该阶段应合理应用BIM技术,通过模型制定质量、进度和成本管理预案,在执行实施上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计划完成施工作业。在管理预案执行上,应及时引入信息化集成管理平台,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施工作用。在质量检查和检验上,应借助BIM模型及时掌握实时动态数据,并通过对质量偏差、进度偏差、成本偏差进行分析,进一步形成有效的纠偏办法,以此来保证质量管控的措施有效性,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的精细水平,发挥EPC模式的集成化管理优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期短、可控性强以及绿色环保是装配式建筑的突出优势,也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转型方向。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水平,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对EPC模式的大力推广。相关工程建设人员应加快构建总承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采取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质量管控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建筑工程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