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人的戍边情

2023-07-27冯知几

新青年 2023年7期
关键词:巡逻队三代人戍边

冯知几

一家三代人戍边,一根精忠报国的“接力棒”传了六十多年。时光荏苒,不变的是家国情怀,在嘉荫县向阳乡,郑杨一家三代人卫国戍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

一人一马护边疆

春风撕扯着黑龙江上最后的几大块冰面,那些碎成小块的冰雪,顺着江水往下游快速流去,看着如同千军万马行军的跑冰排盛景,伊春边境管理支队副支队长于明江仿佛看到老前辈郑福贵一人一马纵横边疆的影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郑福贵所在的嘉荫县向阳乡,常有不法分子从这里越界,因此成了边境管控的重点地段。郑福贵生于边境、长在边境,几辈人就住在这里,作为生产队骨干,又是熟悉界江情况的“渔把头”,他被委以重任,带领民兵配合警方打掉数个偷渡、越界犯罪团伙。那个年代,敢在界江边穿梭的,不少都是“身怀绝技”之人,水性自不必说,有的甚至敢踩着冰排在两国之间来来回回。艰苦的追捕中,大家卧在“冻土坑”潜伏、跳进冰水里追击都是常有的事,受苦受累,没有一个人吭声。

1979年,向阳边防派出所(向阳边境派出所前身)成立,郑福贵成为第一代“看船员”。“看船员”的工资不高,但责任重大。郑福贵忙时看船,闲时巡边,一人一马硬是在没有路的边境踩出一人宽的“巡边路”,派出所院里只要响起“哒哒哒”的马蹄声,一准是老郑大哥来反映情况了,那时管边民警的第一堂“边情课”都是老郑大哥领着,到边境的大山里、界江中去“上课”。

子承父业守边疆

郑福贵去世后,卫国戍边的责任交到了儿子郑宝义的手中。

在向阳边境派出所的支持下,郑宝义组织村民成立边境义务巡逻队。那时派出所人手少,还没有船,郑宝义便开着自家船、耗着自家油在黑龙江上来回巡逻,却从不要所里一分钱。他领着巡逻队的兄弟配合移民管理警察走遍界江沿线的“犄角旮旯”,一艘艘“黑船”在草丛里、在江底下被找到。

一些人不理解,觉得他们巡逻队断了乡亲们的财路,向阳边境派出所所长邱代华说:“老郑不会讲大道理,但懂大道理,他说‘跑黑船’挣那仨瓜俩枣钱,只会把边境形势搞乱,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守规矩的老百姓的利益。”

郑宝义的工作经验被总结为全民皆“边”一条链、船只管理“三涂装”、巡逻踏查“五必到”、边境搜查“七绝招”的“1357”工作法,在全支队推广,多年来为数代新入职的警察打开了边境管控工作思路。

经过几年的整治,自发形成的规矩成为老百姓的守则,向阳乡的边境管控工作直到现今都是全县排头兵。

2018年,老郑和他的巡逻队成为派出所首批“护边员”,虽然年近六十,但他依然坚守戍边一线,虽没有父辈骏马奔驰扛枪守边疆的轰轰烈烈,但平凡之中见真情,一辈子的坚持就是他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诠释。

郑杨进村狗不叫

2015年,郑宝义的儿子郑杨即将大学毕业,他已与北京一家央企签约,可以预见的北京户口、转正后的高薪、繁华的大都市让郑杨意气风发。

临近毕业,家乡传来了武警黑龙江边防总队(黑龙江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的前身)接收应届毕业生的消息,一边是繁华的大都市,一边是做梦都想穿的绿军装,郑杨一时也有些犹豫。

“回来吧,儿子,边境的人越来越少,你也走、我也走,边境谁来守?我和你妈老了,看着你在家跟前,踏实。”老爸郑宝义的一番话让郑杨下定了返乡的决心。

入警后的郑杨,分配到了伊春边境管理支队保兴边境派出所。嘉荫县保兴镇的边境线占伊春市边境线总长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无人区,管控难度极大。自称“比渔民还渔民”的郑杨,从小在黑龙江边长大,什么时间什么位置出什么鱼,哪个江段有险滩哪个位置有激流,他了如指掌,啥地方适合藏“黑船”,他更是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工作起来得心應手。

2022年禁渔期,郑杨拿着强磁铁跳进冰冷刺骨的江岔子,把藏在江底的“黑船”找到。还有一次,他后半夜驾船熄火沿江漂流,近岸时才打着引擎,把即将靠岸的“黑船”一举抓获。靠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最近两年,郑杨就查获“三无”船只25艘,办理违边案件10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2名。

一晃七年过去,作为农村孩子,郑杨把村里人当家人,解决落户、帮忙寻亲、上门办证,一件件、一桩桩不起眼的小事,却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汇聚成群众对他的信任。

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从爷爷郑福贵,到父亲郑宝义再到郑杨,郑家三代人把卫国戍边的红旗深深地插在了伊春的土地上。这面红旗将永不褪色,继续飘扬,世代相传。

猜你喜欢

巡逻队三代人戍边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戍边壮士歌
三代人的高考
戍边追梦
加拿大动画《狗狗巡逻队》成了全美最受欢迎的学龄前节目
三代人的建议
毛泽东屯垦戍边思想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