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藏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
2023-07-27刘扬湖南博物院馆员
文/图:刘扬 湖南博物院馆员
湘西苗族主要指的是分布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桂交界一带的苗族,在湖南主要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泸溪以及邵阳市的城步、绥宁和怀化市的沅陵、麻阳、靖州、会同等县、市,附近的贵州松桃县、重庆秀山县等地区也受到其影响。湖南是苗族分布的主要省份之一,根据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公布,根据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湖南省苗族人口206 万人,约占当时全国苗族总人口的21.87%。[1]
湘西苗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悠久,灿烂辉煌。“大致而言,清‘改土归流’之前,湖南苗族服饰已具有与汉人不同的完整的服饰体系。”[2]明清时期虽经改土归流,但也保留了大量不同于汉族服饰的民族特色。
一、湘西苗族服饰分类
苗族服饰色彩艳丽,尤以女性服饰十分出彩。苗族女性服饰品种繁多,图案丰富,制作精致,绚丽多彩。而男子服饰装饰较少,图案较为简洁单调。一直以来,苗族服饰主要按其用途分为便装和盛装,“苗族妇女服饰有盛装和便装之分,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的穿着,盛装礼服,称作“花衣”“银衣”,繁复华丽,集中体现了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准。相较于盛装,便装则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生活穿着之用”[3]。本文尝试从服饰的功用角度,结合服饰刺绣的位置和占比程度的不同,将湘西苗族服饰分为日常服饰、生活配饰和居家装饰三大类。
1.日常服饰
湘西苗族红呢绣花百褶裙(湖南博物院藏)
日常服饰为苗族人的主体服装,既包括苗族人平日穿着的各类上衣、裙子、裤子、鞋子,也包括苗族人在节日庆典时所穿着的礼服。湘西苗族日常服饰上的纹样集中在胸前、袖口、衣摆、裤脚、裙边和裙脚下摆,一般不做满饰,腹部和手臂大多留白,不绣纹饰。正所谓“有衣无银不成盛装、无银无花不成姑娘”,在苗族节日里,苗族女性身着做工考究、刺绣精致的盛装服饰,并搭配繁复精美、熠熠生辉的全套银饰,彰显了节日喜庆热烈的气氛。
湘西苗族红呢绣花百褶裙,是一件礼裙,在重要的节庆活动时才穿着。“纹饰集中在裙下部,可分五层:第一、二、三层分别绣花卉、绶带、八宝纹;第四层镶织锦,上饰石榴、佛手、云雷纹;最下一层以两处双龙戏珠为主纹,其间绣鸭、马、象、蝴蝶、虎、仙鹤、狮、鱼、凤凰、麒麟、鹿和花卉”[4]。运用了钉绣、盘金、网针、锁针、堆绣等多种刺绣针法和工艺,行走时摇曳生姿,彰显苗族女性的魅力。
湘西苗族青缎绣花女上衣(湖南博物院藏)
苗族黑底绣花钱袋(湖南博物院藏)
2.生活配饰
生活配饰主要指为方便苗族人生产生活,出于美观、实用或社会性目的而穿戴的各类配饰品,如披肩、胸巾、腰带、绑腿、袜子、鞋垫、织花带、褡裢、荷包等。湘西苗族配饰中的刺绣一般比较丰富,但受配饰本身大小所限,一般多为花草纹、花蝶纹等简单的纹样,其刺绣占比较日常服饰更大。
生活配饰多为妇女儿童所使用,有些胸巾上还饰有银饰,可以从中感受到苗族妇女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荷包、绣垫传情达意,可做定情之物,展现苗族少女的柔情与甜蜜。背裙凝聚了苗族妇女拳拳慈母心,各式童帽造型生动,纹饰精美,寄托着母亲对孩子的殷切盼望和美好祝愿。
3.居家装饰
居家装饰主要指苗族人在生活空间中所使用的各类装饰物,有门帘、桌围、帐檐、帐飘、被面、枕头等,此类装饰刺绣占比较大,尤其以帐檐、被面最为突出,其纹饰更为繁复,由于尺寸较大,显得格外大气。有的还有多层纹饰,层次分明;或由多块拼接,图案丰富;或点缀银饰,彰显富贵华丽。还有造型独特、形象生动的帐飘;成双成对、别具一格的枕档……它们都饱含着添喜避邪的吉祥寓意,充满了苗族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清末湘西苗族被面,“由五十块刺绣单片拼接而成,采用平绣、辫绣等方法绣成”[5],花纹繁复,色彩浓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湘西苗族褡裢(湖南博物院藏)
清末湘西苗族被面(湖南博物院藏)
二、湘西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蕴含着苗族悠久而苦难的历史,寄托了苗族人的美好愿望,承载着苗族人的过去和未来。由于苗族支系繁多、分布范围广,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导致不同聚居地的苗族服饰款式、纹样也有所不同,主要有枫木、蝴蝶、神犬(盘瓠)、龙、鸟、牛、鱼、鹰、花草纹等,因此苗族服饰成为区分不同苗族支系的一个标志。如枫木蝴蝶图案寄托着苗族人民多子多福的期盼,龙图案寓含着苗族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鸟纹样代表了繁衍生息的渴望,山川河流承载着苗族人民不忘历史的故土之思,花卉纹则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湘西苗族绣花银饰帐幨(湖南博物院藏)
苗族服饰上的花蝶纹1 (湖南博物院藏)
湖南博物院藏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主要有如下几种:
1.蝴蝶纹
院藏湘西苗族蝴蝶纹服饰较多,在衣服的衣襟、衣摆、裤子的裤脚等处都有,还有绣花鞋、打花带、衣边等,除了服饰上纹样,还有各种蝴蝶形银帽花、戒指耳环等银饰品。纹饰组合上既有单独的蝴蝶纹,也有蝴蝶花草纹、蝴蝶凤鸟纹、蝴蝶昆虫纹等组合纹饰,还有似蝶似花的造型。湘西地区蝴蝶纹比较精致纤长。
蝴蝶对苗族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苗族古歌》认为“妹榜妹留”是人类的始祖。《砍枫香树》说“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这个妹榜留,古时老妈妈”[6]。《妹榜妹留》说“枫树生妹榜,枫树生妹留,我们来赞美,我们来歌唱……枫树生榜留,有了老妈妈,才有你和我,应该歌唱她”[7]。“妹”苗语中是“妈妈”,“榜留”的意思是“蝴蝶”,“妹榜妹留”也就是“蝴蝶妈妈”。《苗族史诗》中也有相关记载,《蝶母诞生》说“砍倒了枫树,变成千万物,蝴蝶孕育在枫树心里头”[8]。
苗族的龙纹(湖南博物院藏)
《苗族古歌》中叙述了苗族的起源和其祖先的生活。据记载,枫树心孕育了蝴蝶妈妈,她与水中泡沫结合,生了十二个蛋,由鹡宇鸟(也叫脊宇鸟、继尾鸟)孵化,孵出了姜央(人)、雷公、龙王、象、牛、羊、鸡、蛇、蜈蚣、山猫、虎、狗共十二兄弟,由此产生了人类与万物。因此,枫木和蝴蝶被认为是苗族的起源。而蝴蝶作为苗族人始祖——姜央的直接生母,被认为是苗族人类与自然万物之源。又由于蝴蝶具有旺盛的生殖力,还具有人丁兴旺、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自然,蝴蝶图案成为苗族服饰纹样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图案。
2.龙纹
龙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生物,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能够祛邪、避灾、祈福,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苗族中也有关于“龙人”的传说,认为大地上是先有龙身人首的“龙人”,由“龙人”才生出人类的始祖。苗族历史上饱经磨难,龙成为苗族人敬仰的神灵,人们相信龙能祛病消灾,能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因此不少苗族地区都流行对龙的祭祀活动,还设“龙岩”“龙室”,把“龙”作为自己的保护神。如湘西地区的“接龙”、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广西融水县的“安龙”、云南等县境的“祭龙”等等。这些祭祀活动一方面为了祈求龙的保佑,使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深一层意蕴则是把龙作为本民族始祖的象征。
正因为如此,苗族龙与汉族龙的形象具有很大的差别。在汉族观念中,龙纹是皇室专用,代表着权威和庄严,有着严格的使用制度。而苗族中龙的应用更为广泛,也更加随意,没有那么多限制和规范,其形象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生活。从形象上来说,湘西苗族的龙纹比较小巧,给人呆笨可爱之感,颇具拙趣,令人心生亲近。
龙是苗族的保护神。苗族人认为,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这一点也体现在苗族服饰上。除了单独的龙纹,龙凤纹、山脉龙纹、蝴蝶龙纹和“二龙戏珠”的组合纹饰也比较多,还有九龙衣和龙袍。在苗族人举行祭龙仪式时,苗王所穿的接龙衣衣领及胸前背后都绣有龙纹图样。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企盼。
3.鸟纹
湘西苗族鸟纹服饰种类较多,有夹衣、披肩、裤子、打花带等,不仅有刺绣,还有剪贴绣,既有简单抽象的几何线条鸟纹,也有生动写实、栩栩如生的鸟纹样。此外还有很多鸟形银饰,如蝙蝠、凤鸟等。
苗族服装上的写实花鸟纹(湖南博物院藏)
红缎绣凤穿牡丹帐幨上的凤纹(湖南博物院藏)
凤鸟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的象征,在对鸟类的崇拜上中外各族是相通的。古人认为鸟是沟通天地的使者,可以指引人类灵魂升天,最终实现长生不老的永生幻想。作为百鸟之首的凤凰,更是君主贤明、治国有道的祥瑞之兆。而西方也认为凤凰是可以涅槃重生的不死之鸟。
苗族服饰中的鸟纹图案与苗族起源有关。苗族人民对鸟的崇拜由来已久,《苗族古歌》中,蝴蝶妈妈所生的十二个蛋,就是由鹡宇鸟孵化,因此苗族人民也将鸟视为繁衍生息的象征。演变至今,鸟纹的实际运用上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学意义。“同时未婚姑娘和已婚女性在图案的选择上还有明确的区分,比如未婚姑娘的衣襟花多为单鸟形象,而成双成对的双鸟则多用于已婚女性的衣襟花,这也是识别女性婚嫁状况的标志之一”[9]。
苗族鱼纹1(湖南博物院藏)
《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七·南蛮下》曰:“西爨之南,有东谢蛮,居黔州西三百里,南距守宫獠,西连夷子,地方千里。……男子服衫袄、大口裤,以带斜冯右肩,以螺壳、虎豹、猿狖、犬羊皮为饰。……贞观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乌熊皮若注旄,以金银络额,被毛帔,韦行滕,著履。中书侍郎颜师古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时,远国入朝,太史次为《王会篇》,今蛮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写为《王会图》。’诏可”[10]。北宋《宣和画谱》(卷一·道释叙论·阎立德):“唐贞观中,东蛮谢元深入朝。颜师古奏言:‘昔周武时远国归欵,乃集其事为《王会图》。今卉服乌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因命立徳等图之”[11]。卉服是指葛草做的衣服,《汉书·地理志上》中提到“鸟夷卉服”[12],颜师古注:“卉服,絺葛之属”[13]。也借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乌章,即鸟章,衣着与旌旗装饰中印染织绣的鸟纹。《诗经·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14]”。总之,苗族将鸟纹运用于服饰上的传统古已有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还有百鸟衣的传承,是当地苗族在祭祀祖先时的专用服饰,如贵州榕江县的“百鸟衣羽毛裙”就是以百鸟造型为主体。苗族百鸟衣色彩艳丽,整件衣服用丝线绣着五颜六色各种造型的鸟图案组成,五彩斑斓,图案奇特,工艺精湛,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4.鱼虫纹
院藏鱼虫图案苗族服饰有花带、童帽、手巾等,常见组合为鱼虫纹、龙鱼纹、鱼虾纹、蛙虫纹等,也有很多鱼形银饰小件。
苗族服装上的写实花鸟纹2(湖南博物院藏)
在苗族人心中,鱼蛙虫类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在服饰上装饰鱼纹,表达了苗族人民对多子多福的祈求。其次,苗族人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多山多水、土地有限,因此他们多半以打猎捕鱼为生,鱼类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于滋补养育了祖祖辈辈苗族人的鱼类,苗族人心怀感恩,因此将鱼纹运用在服饰中,也表达自己的尊敬和谢意。
5.其他纹饰
花草纹在湘西苗族服饰上很常见,如绣花鞋、绣花裤、上衣、花边、银饰等。常见的花有牡丹、石榴花、梅花、桂花、荷花、兰花、韭菜花等,还有很多花草、花鸟、花和蝴蝶、花和蝙蝠的组合纹饰。花草纹既可以作为主题纹饰,也可以与其他纹饰组合,在苗族服饰中的应用非常多。苗族人生活的环境中多花草树木,勤劳勇敢的苗族人将花草或写实或变形地运用于服饰之上,借此来装点生活,愉悦身心。
山川河流纹属于抽象的几何纹饰,工整方正,具有对称性和连续性,它脱胎于现实生活题材,但又加入了苗族人民自己的艺术加工,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苗族先民由于战乱和压迫等原因饱受磨难,历经多次迁徙和动荡,但是苗族人并没有被苦难打倒,他们将自己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趟过的河,绣在衣服上,以此激励自己不忘祖先、不忘历史,展现了苗族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意志和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苗族服饰上还有狮子纹饰,如湘西苗族有着舞龙舞狮的传统,因此狮子纹也很常见。最常见的是双狮纹、狮子滚绣球等纹样,有驱灾避难、好事降临的寓意。再如文字类的纹饰,直接做成福、禄、寿、喜等吉祥文字的银牌,既可以装饰在帽子上,也可以做成银吊挂。苗族服饰的种种纹样,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美好和幸福的追求,对祖先历史的铭记,对当今生活的珍惜,对未来愿景的期望。
苗族鱼龙鸟蝠纹(湖南博物院藏)
苗族鱼纹2(湖南博物院藏)
总之,苗族服饰纹样或与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有关,或记录民族历史、社会迁移,或从生产生活环境中取材,再通过刺绣、编织、印染、做成银饰等方式,将一个个图案应用于服饰的各个地方,借此寄托故园之思,更表达了苗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它是苗族人民历史的见证,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直观展现了苗族人价值取向和情感表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湘西苗族刺绣纹样的多元价值
湘西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直观地呈现了湘西苗族人审美情趣和精神内涵,记载了苗族先民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和苗族先民乐观开放、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除了历史文化内涵,苗族服饰还有着丰富的多元价值。
1.不同苗族支系的区分标志之一
不同的苗族支系,其服饰不同,在颜色、形制、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有所区别,在刺绣纹样上也是一样。如贵州苗族尤其黔东南地区,由于《苗族古歌》的传唱,在刺绣纹样上产生了许多人面、人身蝴蝶图案,这是他们对蝴蝶妈妈的歌颂。而湘西苗族大部分地区吸收了汉民族的刺绣元素,同样是蝴蝶造型,湘西苗族蝴蝶纹比较精致纤长,没有贵州地区那么原始古拙,因此各具特色的刺绣纹饰是区分和证明苗族的不同支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2.艺术审美价值
湘西苗族刺绣纹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湘西苗族服饰极具创意性,其纹样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却又不被现实所局限和禁锢,可以说是造型多样,变化丰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纹样就是绣有两只眼睛的苗龙侧面图,从侧面是看不到龙的两只眼睛的,但绣上了两只眼睛的龙就产生了对比和冲突,给人以错位撕裂之感。同时,龙作为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现实中并没有其存在的确切证据,又更加深了这种虚妄荒诞的感觉。可以说,是苗族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一幅幅似真似幻的奇妙图案,在艺术领域留下了重要一笔。
3.科技工艺价值
湘西苗族刺绣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湘西苗族刺绣针法多变,绣法丰富,包括平绣、锁绣、挑绣、打籽绣、网绣、挑花、贴布绣等。刺绣一般是以底稿为蓝本进行制作,因此刺绣纹样的画稿离不开剪纸、绘画技艺的帮助,而刺绣工艺的发展又促进了纺织、编织、印染、刺绣、织锦、挑花、数纱、贴花、堆花、蜡染、扎染等传统服饰工艺的发展,并带动了湘西踏虎凿花、苗画、苗族银饰锻造、苗族木雕等相关技艺的产业化进程。如今,通过对湘西苗族刺绣的发掘和创新,有助于这一传统手工艺的重获新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4.当代应用价值
湘西苗族服饰传承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当今艺术领域又重新焕发生机。湘西苗族服饰中的色彩搭配和刺绣纹样对当今的服装、空间等艺术设计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提取刺绣纹样进行二次加工,有助于激发创作活力,创造出传统刺绣纹样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的新设计。而现代设计学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与苗族传统审美的碰撞,新技术和苗族传统手工艺的结合创新,也有助于湘西苗族刺绣实现新的发展。
湘西苗族服饰刺绣纹样兼具历史性、艺术性、民族性的统一,展现了湘西苗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是湘西苗族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透过一个个刺绣纹样,我们可以看到湘西苗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直观感受湘西苗族的历史积淀、文化内涵和精神依托。它凝聚了湘西苗族人的智慧,烙印着湘西苗家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湘西苗族的千年历史,成为湘西苗族灿烂文化的象征。湘西苗族服饰文化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释
[1] 苗族. 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DB/OL].2017-12-22/2022-5-21.http://mzw.hunan.gov.cn/mzw/tslm_71320/hnmz/mzzs/201712/t20171222_4906561.html,
[2]余斌霞,郭丹.近代湘西苗族妇女服饰研究[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四辑),2018:525.
[3][9]余斌霞,郭丹.湘西苗族妇女服饰艺术[J].民艺,2018(04):137-143.
[4] 清末苗族红呢绣花礼裙. 湖南博物院.[DB/OL].2022-6-2.http://www.hnmuseum.com/zh-hans/zuixintuijie/%E6%B8%85%E6%9C%AB%E8%8 B%97%E6%97%8F%E7%BA%A2%E5%91%A2%E7%BB%A3%E8%8A%B1%E7%A4%BC%E8%A3%99.
[5]郭世华.守拙与雅化:湖南省博物馆院藏苗绣[J].南方文物,2010(03):166.
[6][7]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田兵,编选.苗族古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79:183-184,185.
[8]马学良,今旦,译注.苗族史诗[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165.
[10](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4790.
[11][13]于安澜编.宣和画谱[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7.
[12](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528.
[14]袁愈荌,译.唐莫尧,注.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诗经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