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分析
2023-07-27马新艳
☉马新艳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教师需要认真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通过统计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字数、内容和写法,可以发现,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经历的丰富,教材中长课文的教学难度也不断提升,学生阅读长课文的压力越来越大,引导学生结合深度学习理念解读长课文的难度越来越高。为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长课文教学能力,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学生高效探究长课文中的语言知识和作者的思想观念,使其参与深度学习活动,优化其学习体验。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难点分析
(一)课文梳理时间长
深度学习理念要求学习者要注意分析、解释与评价获取的信息[1]。这就指出学生在探究语文课文期间要全面梳理课文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经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长课文“三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课文梳理时间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初步阅读课文。然而,小学生的长课文阅读能力不足,在自主阅读期间,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梳理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之间的关联,很容易失去深度学习的信心。
(二)思想挖掘难度高
《礼记· 学记》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教师在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组织长课文教学期间,需要帮助学生摆脱“不知其旨”的浅层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认真挖掘文字,透过文字挖掘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价值观念相关信息,获取甘美的精神食粮。然而,长课文情节的分析、人物关系的梳理经常会导致学生出现“筋疲力竭”的情况,无法快速、深入地挖掘作者的思想情感,造成了长课文教学的第二个难点,即思想挖掘难度高。
(三)深度学习效果差
长课文教学期间经常会出现高消耗、低收获的问题。从情感角度看,学生学习长课文期间会对课文主人公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表示自己应在生活中汲取课文主人公的经验和教训,承担自己的责任或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但却很少将课堂学习期间产生的想法应用于实践。从语言能力角度分析,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像课文作者一样,创作出精彩的“长作文”,但却少有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应用于写作环节中[2]。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长课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课前准备:梳理课文,做好深度学习准备
教师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的道理,鼓励其在参与长课文课堂学习活动前,阅读并梳理课文,做好深度学习的准备。为减轻学生的课前阅读压力,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帮助。以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阅读要求和分享文章梳理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梳理课文。
1.提出要求
(1)利用10 ~20 分钟默读课文。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读课文,可以有效提升阅读速度,并确保学生能够梳理文章主要情节。同时,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阅读速度也有差异,如果教师规定的阅读时间较短,很容易导致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顺利完成任务,产生挫败感;如果教师规定的阅读时间过长,又会导致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在阅读期间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设计10 ~20 分钟的阅读时长,从而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主规划阅读时间。
(2)无须钻研难以理解的字词和精彩的句子。设计说明:“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保障学生休息的权利,避免使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然而,受到学习经历的影响,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教材中的课文需要细致分析。本课课文阅读期间,“牛虻”“顶有用”“稀罕”等词语的理解难度较大。同时“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等句子很容易激发学生深度解读的意愿。为避免学生查阅生词、分析句子的过程导致其预习时间过长,占用其休息时间,教师需要提出要求,让学生有意识地避免在预习环节过度分析长课文。
2.分享图表
教师为学生分享如图1 所示的图表:
图1 《牛郎织女》人物关系图
设计说明:在图表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关系,并能够结合学习经验,根据阅读课文的成果补充必要信息,如在“牛郎”和“织女”两个人物之间的线段上填写“夫妻”这一关键信息,在“老牛”和“牛郎”之间的线段上填写“伙伴”“相依为命”“媒人”等关键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效理清课文中的人物关系。除人物关系图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情节发展流程图”,使学生更好地梳理故事情节。
(二)整体感知:长文短教,深度探究作者思想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长课文教学期间,为促进深度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阅读一篇长课文,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个高尚的人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课文的主人公,这就要求学生深度解读作者的思想,了解作者想要透过文字表达的信息。为解决学生难以深度解读作者思想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掌握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概述长课文不同情节的主要内容,以长文短教的方式辅助学生深度探究作者思想[3]。以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整体感知活动:
1.知人论世
种植体型号分布见图1。109例患者共植入109枚种植体,3.5、4.3、5.0 mm直径种植体分别为34、48、27个。所有患者的种植体植入术后早期(Ⅰ期)均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未出现种植体松动、脱落等并发症;术后12周行Ⅱ期手术。种植体植入后即刻、12周的ISQ值分别为66.28±6.04、70.23±6.78(P<0.05)。性别间比较,ISQ值术后即刻男、女分别为47.03±14.39、40.16±13.63,术后12周男、女分别为66.61±5.43、65.88±6.72,同一时间点ISQ值男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不同长度种植体的ISQ值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1)知作者。教师开发微课,分享管桦的个人经历。
设计说明:在学习管桦个人经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想象管桦从小与村中儿童共同站岗放哨的过程,分析管桦担任随军记者和在冀东军区尖兵剧社从事文艺创作工作期间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初步理解管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怀。
(2)知雨来。教师剪辑电影《小英雄雨来》中可以突出雨来特点的片段,并简述原著中雨来的生活经历。
设计说明:电影片段的剪辑和教师对雨来经历的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雨来机灵、勇敢、坚毅等优秀品质,并体会到雨来对白洋淀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以上,通过让学生认识课文的作者和主人公,可以使学生推测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即“我爱我的祖国”。
2.文章概述
设计说明:课文共划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有着紧密关联,但由于本篇课文是一篇长课文,学生难以快速挖掘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也无法找出作者设计多个情节想要突出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一篇三千三百余字的长课文就可以被缩写为一段简短的文字,以“长文短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雨来会游泳”和“雨来逃脱”等要素之间的关联,同时,透过雨来与通讯员、老师、雨来父母之间发生的对话或故事,感受到文章中各个人物对祖国的情感,进而与作者进行对话,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并能够主动探索在新时代表现自己爱国情怀的方法。
(三)局部精读:突出重点,深度探究语言知识
不可否认,很多长课文中都有着大量值得深度探究的语言知识,然而,很多学生都出现过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泛泛阅读长课文的问题,出现无法实现深度学习目标的现象。其实,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局部精读活动,让学生明白“在长课文解读期间,了解一段文字,胜过匆促地阅读整篇课文”。为提升局部精读的效果,教师需要找出长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辅助学生深度探究语言知识。以五年级下册《景阳冈》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探索教学重点:
1.挖掘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和训练的基本要素,呈现在教材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和习作等板块中。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教材中语言知识期间,教师要关注单元教学的语文要素。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研读单元导语、课后习题和口语交际板块中的语文要素,归纳出以下内容:
(1)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用自己的话详细描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3)可以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和动作等方面进行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归纳出语言知识分析的重点——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与武松语言、表情、动作相关的文字,以此初步了解“精读与略读并举”这一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关注学生喜好
虽然结合语文要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精读,但由于本篇课文篇幅过长,值得精读的内容依然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探索局部精读的重点,即关注学生喜好,引导其精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分析描写武松语言、表情和动作的问题。这样,想要分析“武松与店家”对话的学生可以深度研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喜欢阅读“武松打虎”这一情节的学生可以重点分析文章第六段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从“长文章精读”转变为“长段落精读”,既有助于其初步学习古典名著阅读的方法,又有助于提升其语言、表情与动作描写能力。
(四)迁移拓展:课后实践,提升深度学习效果
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然而,长课文教学期间,学生难以在课堂活动中获取实践的平台,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迁移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实践。以三年级下册《方帽子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课后实践活动:
1.通过实践认真分析课文思想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可以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这一中心思想。为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收集与“改变”相关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提示,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请父母描述30 年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当代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并开展“30 年前的晚餐体验”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父母的引导,学生可以意识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转变为“吃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人们出行方式、沟通习惯的转变,使其进一步提升对课文中心思想的探究深度。
2.通过实践应用语言构建技巧
课文中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例如“帽子是方的”“小孩子们用纸作出多种多样的帽子”“方帽子店主人不能接受圆帽子”等。通过对这些情节的研究,学生可以发现,这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可以提升长课文的趣味性,并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受到启发,意识到“设计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可以提升语言构建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出一篇长文章,并在其中尽可能多地设计“新奇”的情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语言的深度探究效果可以得到充分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期间,长课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需要认真分析长课文的特点,并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找出长课文阅读的难点,并由此出发,找出长课文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前初步梳理课文内容,奠定深度学习基础,并在课堂教学期间帮助学生深度解读作者的思想和课文的语言,最后引导学生参与迁移拓展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