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爸妈吵架,其实是在合伙伤害孩子

2023-07-27云台

现代家长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晴消极爸妈

云台

最近半年多,小晴的爸妈因为经济问题经常吵架,爸爸骂妈妈是“扶弟魔”,妈妈骂爸爸“没有责任心”,他们甚至提到了离婚,煞有介事地争夺小晴的抚养权,对抚养费讨价还价……但他们不知道——

何老师找小晴谈心,小晴忙不迭地道歉,骂自己是“拖全班后腿的笨蛋”,卑微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

最近一段儿,何老师发现班里的小晴越来越不对劲儿——

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了命题作文《我的妈妈》,篇幅不少于500字。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目不算难,因为有生活经历就有东西可写,有的学生写得顺手,能写到800字。但小晴只写了4行,不到100字。老师问她为什么写这么少,她回答的声音像蚊子哼哼:“我笨,不会写。”

小晴的家庭作业也完成得不好,经常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错,像是做作业时不够专注。以前,她的作业经常得“优”,是同学们学习的范本。

下午课间活动,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去玩儿,小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时不时瞟一眼窗外跳皮筋的女生们,明显是想参与又害怕什么。

有同学反映,小晴与同学来往很像“小媳妇”,就是低三下四的意思。有女生和她开玩笑,说她厚厚的嘴唇像小猪,她当面赔笑脸,私下却哭了好几次。

最让何老师担心的,是小晴考试成绩的下滑。开学以来的几次考试,小晴的成绩一次比一次差,尤其数学成绩已降到了及格线。

何老师找小晴谈心,小晴忙不迭地道歉,骂自己是“拖全班后腿的笨蛋”,卑微的样子让人看了心疼。

最后,在何老师的旁敲侧击之下,小晴终于透露了一个有价值的信息:“我爸妈昨天又干仗了。”干仗,在当地方言里是吵架的意思。

顺藤摸瓜,何老师很快找到了小晴异常表现的病根。原来,最近半年多,小晴的爸妈因为经济问题经常吵架,爸爸骂妈妈是“扶弟魔”,妈妈骂爸爸“没有责任心”,他们甚至提到了离婚,煞有介事地争夺小晴的抚养权,对抚养费讨价还价。

何老师当即电话约谈小晴的爸妈。

小晴的爸爸杜先生一脸焦躁:“吵架确有其事,但责任不在我!她瞒着我给她弟弟10万元买房子,我还不能发发火?还有天理吗?”

妈妈庞女士一脸不屑:“都解释多少次了,那是借,下个月就还,至于那么敏感吗?有点男人的样子好不好?现在可好,你亲闺女受到影响了,你总该收敛收敛自己的坏脾氣了吧?”

因为小晴的情况较复杂,又牵扯到爸妈,何老师建议我介入,对一家三口进行综合家庭心理辅导。

低自尊不只表现在安全感丧失等心理层面上,还会累及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

小晴的怯懦、讨好、孤僻等异常行为,以及学习不专心、成绩下降等表现,其实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的核心是自尊偏低。

在心理学上,自尊也被称为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大量的研究证实,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缺乏自尊(即低自尊)与许多重要的消极表现如抑郁、焦虑、自杀意念、机能失调、问题行为等关系密切,而拥有足够自尊(即高自尊)经常与积极的表现如快乐、幸福、乐观、勇敢等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高自尊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人生幸福的根源。

高自尊的人自我认可程度较高,即肯定自己的整体价值,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接受他人,包括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因而拥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高自尊的人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理性的评价,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很可能在学业、事业上取得好成绩。

相反,低自尊的人常常把事情往坏处想,而且付出的努力较少,尤其当任务充满挑战而且费力的时候,因此在学业、事业中取得的成功也较少。低自尊的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往往偏激,很容易自我孤立。

研究显示,低自尊的形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长期遭受虐待和负面评价。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来自他人的爱、同情和鼓励,如果缺失,自尊必然受损。

第二,有不良的童年经历。比如被家长忽视、目睹家庭暴力、亲人意外死亡等,会让孩子突然失去安全感。

第三,被过高期望。如果家长喜欢攀比,用“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家孩子,孩子就会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感觉。

第四,被歧视。有身体缺陷、说话带方言口音、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有可能被歧视。

小晴从小就是一个害羞、敏感的孩子,很容易焦虑。幸运的是,她有爱她的姥爷、姥姥和爸妈,呵护着她长大,使她的焦虑始终在可控范围之内。

上小学三年级时,小晴的姥爷、姥姥相继去世,小晴失去了坚强的心理支撑,心理健康状况急转直下。恰在此时,爸妈的感情出现裂痕,开始经常吵架,使小晴的心理状况雪上加霜。

起初,杜先生和庞女士吵架时刻意躲开小晴,但情况很快就失控了,甚至当着小晴的面互相扔饭菜。小晴被吓得大哭,央求爸妈相互尊重,有话好好说,但她很快有了螳臂当车之感,只好跑回自己的房间,用被角捂住耳朵。天性敏感和焦虑的她相信,自己应该为这些争吵负责,自己是爸妈的累赘。

类似的家庭冲突,对小晴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她自尊偏低,而低自尊不只表现在安全感丧失等心理层面上,还会累及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

在学校,小晴没有知心朋友。她不停地猜测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为了获得好评价,她会委曲求全,包容别人的无礼,而且总是不可控制地苦思冥想:可以做些什么来维持友谊?她的这些带有自卑色彩的付出,同学们并不买账,因为即便是付出,只要是刻意的便是不真诚,谁愿意跟不真诚的人交朋友呢?

这些干扰和不愉快,使小晴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考试成绩下滑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自信和能力相辅相成,当小晴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时,她对自己的评价更加积极,能力便水涨船高

听了我的分析,杜先生懊悔不已:“原来是这样,小晴自尊偏低是家庭环境不佳造成的。为什么我没有早发现她的异常呢?我真该死!”

庞女士泪流不止:“如此看来,父母吵架,其实是在合伙伤害孩子!您快说说,孩子的心理还能恢复健康吗?”

我告诉他们,自尊偏低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纠正,家长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家长的帮助越早开始,效果越好。

杜先生主动请缨:“我来跟闺女好好谈一次吧。她小的时候,都是我给她讲睡前故事,与她交流比较多,她或许能听进去我的话。”

我和庞女士都表示同意。我提醒:“您和小晴谈心,要掌握三个要领:第一,少说多听,让小晴畅所欲言,宣泄心中烦恼;第二,一定要明确告诉小晴,您和妻子吵架是大人之间在争论问题,不是针对她,她没有任何责任;第三,要向小晴道歉,以后有话好好说,绝不再出现语言暴力。”

杜先生意味深长地看了庞女士一眼,郑重地点头答应。

第二天,一家三口再次来到我的咨询室。我看到小晴眼中的笑意,就知道昨晚爸爸的談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对小晴进行了全面的临床心理评估,结果显示她患有广泛性焦虑症,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我建议杜先生和庞女士同时接受心理治疗,以增进互信,改善婚姻质量。

针对小晴的自尊偏低问题,除了心理咨询,我建议杜先生和庞女士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全面改善小晴的生活环境,引导她通过纠正偏差认知来纠正偏差行为。

1.给小晴无条件的爱。

小晴天性敏感、易焦虑,负面情绪如果不能以健康的方式宣泄,就会压抑在心里,导致她自我怜悯。所以,对小晴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赞扬少挑错。无论她焦虑、退缩,还是考试成绩不理想,都不要斥责,而要表现出同情心,与她共同面对不利局面,探讨改进的方法。只要她有进步,哪怕进步微不足道,也要表扬,以此固化其正面行为。

2.帮助小晴认识自己。

小晴明显缺乏自信,价值观中有失败主义倾向,与人相处总是采取防御姿态。这是她自我认识不足的表现。

可以找一个较长的时间,比如整个周末,全家人坐在一起,全面分析小晴的长处和短处,帮助她对自己建立理性而积极的认知。一定要以非评判的方式来分析,就事论事,让小晴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和成长。

3.引导小晴做自己擅长的事。

做擅长的事容易成功,进而获得成就感,积攒自信。而自信和能力相辅相成,当小晴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时,她对自己的评价更加积极,能力便水涨船高。

小晴的低自尊状况,与她不佳的学习成绩有关。因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焦虑、烦恼和失望等情绪,使自尊心受到挫伤。所以,切实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无疑是提高其自尊的必要条件。

4.帮助小晴识别消极的思想并予以纠正。

消极思想引起消极情感,消极情感引起消极行为,消极行为又支持消极负面思想,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帮小晴识别“我做不好任何事”“我没用”“同学们都不喜欢我”等消极思想并予以纠正非常重要。

5.培养小晴对自我独特性的自豪感。

低自尊者对自己抱着一种阴郁的看法,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在世界上微不足道,因而对自己不抱有好感,尤其是看到自己有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更容易将其看成缺陷,比如身体略胖、个子矮、性格内向、说话有方言口音等。所以,要具体分析小晴的特点,告诉她,只要不妨碍别人,有的所谓“缺点”不过是无害的“特点”,要拒绝恶意的歧视,包容善意的玩笑。

6.让小晴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咨询过程中我发现,小晴对生活和学习缺乏责任感,行为上有任性的倾向,这是已故的姥爷和姥姥宠溺的结果,必须予以纠正,否则,久而久之,她的学习会缺乏后劲,成绩难以迎头赶上。

培养责任感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努力,不妨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让她认领一项家务(内衣自己洗、整理房间等),每周固定时间完成;犯错了要主动道歉,并尽力予以弥补;等等。

“我再加上一条。”庞女士红着脸补充,“我发誓,以后,我和小晴爸爸绝不再吵架了!私自给弟弟钱,是我的错;我更不该无理取闹,连累女儿。”

杜先生一拍大腿:“都过去了,不提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晴消极爸妈
母亲节奇遇记
学句子画四季
爸妈的约法三章
勤奋的蜗牛
“大吃一井”的阿毛
因为爸妈只有你
我爱爸妈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