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之,好之,乐之

2023-07-27王冰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理跳绳劳动

王冰

在幼儿园开展生活自理劳动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遇到过如下场景?

场景一

小班盥洗室里,孩子们正在洗手。他们冲干净手上的肥皂泡后,一边说着“小水珠,找妈妈,一二三,甩三下”,一边对着水池一下一下把手上的水珠甩干净,接着拿起小毛巾很认真地把小手里里外外擦干净,然后高高兴兴地请教师看看他们的小手白不白,闻闻他们的小手香不香。大班的盥洗室里则是另一番光景,孩子们打开水龙头,象征性地把手指打湿,还没搓洗便急匆匆地拿过毛巾,擦一下就完事。洗手变成了走过场,于是,教师请值日生充当“监督员”来监督大家认真洗手。

场景二

午餐后,大班的值日生开始分工打扫卫生。乐乐手拿抹布擦着桌子,眼睛却盯着正在活动区玩乐高的同伴;迪迪和洋洋拿着扫帚东一下西一下地扫着地上的饭粒,见扫不起来,只好放弃了,又跑到另一边去清扫掉落在地上的黄瓜丁和笋丁,费了好大的劲才扒拉进簸箕里;壮壮拖着一把大拖把,费劲地挪动着,没一会儿,他委屈地说:“拖把好重,好难擦呀!”……十分钟后,眼看着午睡时间快到了,保育老师无奈地拿过值日生手里的工具,急匆匆地开始重新清理。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孩子们小的时候对洗手、穿衣、叠衣服等生活自理劳动兴致盎然,大了之后却变得兴味索然,常常敷衍了事?让幼儿去参与扫地、擦桌子等劳动,结果幼儿清理不干净,教师和家长还要跟在后面重新做一次,这是劳动还是添乱?面对这样的疑惑,我们需要反思如何在围绕生活自理的劳动教育中加强幼儿对劳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感,让热爱劳动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用心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生活自理劳动涉及一日生活中洗手、漱口、喝水、进餐、穿脱衣服、搬椅子、擦桌子、整理用品、做简单食物等劳动内容,就发生在幼儿生活的时时处处。生活自理劳动教育正是支持幼儿在亲自动手劳动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体力和智力改造外部世界,提升照料自己的生活以及班级和家庭的能力,获得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和劳动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

引导幼儿开展生活自理劳动,不仅要关注幼儿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更要关注劳动情感、劳动态度的培养,否则我们培养的就只是一个空有劳动技能却缺乏劳动意愿的人。当热爱劳动成为幼儿的一种生活态度,每个幼儿都觉得环境就该是整洁的,自己的东西就该及时收拾好,都感受到劳动中的探究是充满乐趣的,那么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就成了自然而然、不可或缺、有成就感的事情。

幼儿阶段是劳动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在劳动情感萌发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脱离日常的劳动而与幼儿空谈情感,也不可能只停留在让幼儿学会劳动技能的层次,不再帮助他们深化认识从而升华形成一种习惯和情感。

在生活自理劳动的过程中,要想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帮助幼儿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升华情感,教师需要从劳动教育的角度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习这件事,懂得如何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我们认为,对于劳动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也需要让幼儿知之、好之、乐之。如果我们用有准备的环境、材料和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走近劳动、学会劳动,用积极正向的评价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用智慧的引领带动幼儿去探索劳动中蕴含的奥秘,那么幼儿就会自然而然地爱上劳动并积极地参与劳动,劳动也将成为幼儿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一种需要和有效途径。

一、知之

劳动情感的培养离不开快乐的劳动体验,而快乐的劳动体验离不开对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会了就不难”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培养劳动情感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幼儿做到“知之”。

首先,我们对生活自理劳动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力求对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劳动内容,对适合各个年龄段幼儿能力水平的劳动评价标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合适的时机,用有准备的环境、材料和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走近劳动、学会劳动,进而收获美好的劳动体验。一日生活中的自理劳动可按来园、如厕、盥洗、喝水、进餐、午睡、离园等环节进行划分。我们将其逐级细化,分解出具体的劳动内容。比如,盥洗环节的劳动包含洗手、洗脸、漱口、剪指甲、洗袜子等具体内容;再往下分解,其中的洗手又可细分为挽袖口、开关水龙头、打肥皂、搓洗、擦手、抹护手霜等一系列具体的技能。对于这些细化的内容,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目标,逐一分析哪些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哪些适合中、大班幼兒探究,进而将其分配到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劳动教育之中,形成一套内容全面、有体系的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课程,以期在合适的时间通过适宜的方式,让幼儿获得更积极的劳动体验。

其次,我们和幼儿一起探究和创新劳动工具。一方面,我们根据劳动的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劳动工具。比如,用来擦桌子的手套型抹布,用来清洁缝隙的细长毛刷,用来打扫床底的可伸缩型拖把,用来捞面条的捞面夹。给幼儿提供的工具,其长短、轻重、外形、材质都有讲究,需要既轻便、好用,又安全、好玩,从而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让幼儿可以借助工具得心应手地完成劳动任务。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在劳动过程中发现和创新劳动工具。比如,幼儿发现,将废旧牙刷拿来清洗梳子特别方便,将教师创设环境时剩余的吸音棉边角料拿来刷洗盆沿、清理椅子缝隙特别好用。通过实践中的探索和积累,我们逐渐形成了适用于不同劳动的工具箱,如洗刷刷工具箱、擦拭工具箱、梳头工具箱、图书修补工具箱等。

再次,我们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材料、方法、步骤上,用幼儿能够理解、掌握的方式做有效的支持和引导,让幼儿感到劳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无从下手的事,而是自己通过不断尝试可以掌握的事,是做起来充满趣味、做成之后充满成就感的事。这样的劳动才会吸引着幼儿去积极尝试甚至乐此不疲。

案例 垃圾进圈圈

中班时,值日生开始学习扫地。值日生拿着教师提供的小扫帚,一会儿扫扫这里,一会儿扫扫那里,扫了半天,垃圾仍到处都是。细心的任老师在观察后发现,面对偌大的活动室,孩子们不知道该怎样将垃圾集中。另外,对于怎样握住扫帚、怎样将垃圾往一个方向扫,孩子们也是缺乏经验的。于是,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模仿、讨论掌握“扫”的技能的同时,任老师把活动室地面划分为几个区,在每个区的中心都贴了一个圆形的即时贴作为标志,提醒孩子们可以先把这个区的垃圾扫到圆圈里,再扫进簸箕。几周过去了,虽然孩子们扫得并不快,但他们很乐意去尝试。看到自己通过一番努力终于将垃圾聚拢到圆圈中,他们感到自己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更是感到心满意足。

在这个案例中,尺寸合适的小扫帚让幼儿易于抓握和使用,教师具体细致的动作技能指导让幼儿扫地时更加得心应手,圆圈标志的设置分解了劳动步骤,降低了难度,让幼儿可以先完成分区清扫、集中垃圾的任务,再完成将垃圾扫进簸箕的任务。适宜的工具、有效的指导,让扫地这一劳动对幼儿来说不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完成劳动任务的快乐,不断积累积极的劳动情感。

二、好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劳动情感的培养,离不开积极正向的引导。生活自理劳动往往不像种植、饲养等其他劳动那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幼儿是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提升能力的。教师需要抓住机会,围绕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有益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行评价,给予鼓励,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劳动的价值。

在生活自理劳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的获得,更要重视对幼儿劳动情感、劳动精神的整体培养。如果评价未关注内心层面而仅仅着眼于外显的结果,就可能造成幼儿劳动只是为了获得表扬或物质奖励,而非对劳动本身产生了真正的热爱。

案例 餐后整理小能手

伴随着温馨的音乐,中班孩子开始享用营养又美味的午餐。多多第一个吃完,她轻轻站起来离开小椅子,把用过的餐具一一放到整理区的相应位置。接着,她又回到桌子旁,左手拿起桌上的残渣盘,右手拿起抹布,努力地把刚才吃饭时掉落在桌上的饭粒和菜汤擦拭到残渣盘里。多多虽然动作尚显稚拙,但擦得很认真。见有颗饭粒粘在了桌上,多多放下抹布,小心地用手指将它捏起来,放进了残渣盘。最后,多多看了看被擦得干干净净的桌面感到非常满意,把抹布和残渣盘放好后去盥洗室洗手。

不难看出,对于多多来说,这项劳动让她体验到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的秩序感。教师要关注多多的这一心理感受,在评价时不仅要肯定多多餐后整理得有多么好,更要通过积极的评价带动班里其他幼儿一起来感受多多那份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让劳动成为幼儿的一种积极的愿望,一种达成心理诉求的必不可少的工作。

参与生活自理劳动能让幼儿逐渐产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爱劳动的情感,并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中、大班的幼儿开始对某一项劳动任务有计划能力,知道把事情做好需要付出努力,能够认识到积极劳动带来的成果和消极劳动带来的后果。当幼儿在劳动中不断地判定、评估这种因果关系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得到发展,他们的劳动品质和社会性情感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案例 整理跳绳

周一,大班户外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孩子把跳绳随意一卷就放进了班级集中装跳绳的篮子里。董老师看到了这个情况,拍下照片后准备静观其变。

周二,又到了练习跳绳的时间,孩子们发现很多根跳绳都绞在了一起,拿取的时候非常麻烦。孩子们都忙着找自己的跳绳,说:“怎么这么乱,都绞到一起去了!”等大家把跳绳一根根分好,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

这天的活动结束收跳绳时,董老师说:“今天大家拿跳绳时遇到了麻烦,那么我们收跳绳时是不是要好好整理一下再放进去?”乔乔问:“跳绳要怎么整理啊?”小鱼说:“得缠起来,缠起来就不会绞到一起了。”丹丹郁闷地说:“我昨天缠好了,怎么还是乱了呢?”董老师说:“光缠起来还不行,要固定好才不会松开。大家可以试试有什么好办法。”

于是,孩子们开启了有关整理跳绳的自理劳动。经过探究,孩子们总结出几个好办法,大家相互学习,做得好的孩子还会主动帮助同伴。

在教师有意识的提醒下,孩子们经过几天的练习,缠跳绳的本领越来越强了,篮子里的跳绳也放置得越来越整齐有序。董老师把前后两张照片对比呈现在屏幕上,请孩子们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鱼说:“跳绳缠好了,放在篮子里就很整齐,拿的时候也很方便,不会绞在一起了。”多多說:“我以前觉得缠跳绳很麻烦,所以就不想缠,原来不缠更麻烦,大家拿跳绳的时候都快疯掉了。缠好了就不麻烦了。”董老师听了,点头道:“看来,整理跳绳是有点麻烦,但是这个小麻烦不解决,就会有大麻烦。”可儿说:“缠跳绳确实是挺麻烦的,我跟硕硕学了好几次才学会,学会了就觉得也没那么麻烦。”硕硕说:“我妈妈说了,会了就不麻烦了。”迪迪说:“硕硕也教我了,我的跳绳不听话,我练习了好长时间。昨天我刚缠好,它又松开了。今天就没松开,我很开心。”夏天说:“我也是,我就不信缠不好。我现在也能缠好了。”董老师总结道:“对,坚持就是胜利!”

幼儿在自评和他评中感受到了劳动给自己的活动带来的方便,也通过切身体验明白了一些关于生活和劳动的朴素道理,如“小问题不解决会带来大麻烦”“坚持就是胜利”“会者不难”等。这些认识的建立不但在劳动中有用,也会潜移默化地为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正能量。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劳动情感的培养需要靠真实生活中的积淀,而不能靠说教。有的教师指望着读几个故事、谈几次话,就让幼儿由此热爱劳动。其实,这些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说教。劳动情感是幼儿通过自身积极参与、不断体验油然而生的一种满足感,一种愉悦感,一种成就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幼儿积累多方面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价值。

三、乐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某一事物激发出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幼儿学起来就会更积极主动,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和快乐的学习体验。真实的劳动场景中蕴含着很大的探究空间,只要给予幼儿自由、自主的机会,幼儿就会在不断的尝试中思考、比较,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这既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激发了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增进了他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他们的劳动情感会伴随着探究而不断生发、积淀,正所谓“水到渠成”。

为了支持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探究,我们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提供更多动手实践和交流分享的机会,通过智慧的引领带动幼儿以研究的态度投入劳动,积极探索劳动中蕴含的奥秘,尝试改进劳动工具,创新劳动方法,一起分享劳动中的收获,从而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即激发劳动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案例 刷刷水果盘

教师鼓励中班孩子吃完水果后试着自己刷水果盘。由于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刷盘子,陈老师在一旁随时关注着孩子们的表现,抓住机会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刷盘子的心得。

左左边做边说:“先用水冲一冲,再这样转圈刷,在盘子里面转一转,在外面转一转,就像在跳圆圈舞。”萌萌说:“我是这样来回刷的,这样也刷得很干净。”

范范发现了一个问题,他指着盘子的边缘说道:“老师,这里没有刷到。”陈老师回应:“你说的是盘沿。这里应该怎么刷?”范范说:“我妈妈是拿海绵夹住盘子转一圈来刷的。”陈老师拿出一块洗碗海绵给范范。范范认真地示范起来。他将海绵对折,夹着盘沿慢慢转圈。萌萌和左左也学着范范的方法来刷。过了一会儿,萌萌说:“老师,我发现可以用手指把海绵夹得紧一点,这样盘子边上的缝隙也能刷干净。”左左说:“还可以用海绵的一个角来刷盘子边上的缝隙。”陈老师肯定道:“不错,这样能更精准地刷掉缝隙里的脏东西。你们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把盘子的里里外外都刷到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用鼓励的话语激发幼儿的探究愿望,幼儿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刷盘子的方法和技巧,由此总结出更具体、实用的办法。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幼儿对“如何保证盘子的每一处都能刷到”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同时锻炼了双手配合、手眼协调和动作灵巧性。幼儿还根据生活经验,对劳动工具进行了探索,教师也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提供合适的劳动工具,不断补充、完善班里的“洗刷刷工具箱”以更好地推动幼儿在劳动中的探究。于是,从怎样彻底清洗盘子,到怎样在洗的过程中注意控水,再到如何对碗筷进行分类清洗,幼儿围绕清洗餐具这类劳动的探究持续了很长时间。他们还把获得的经验迁移到了各种清洁整理活动中,班级微信群也成了家务劳动小能手们展示自己劳动本领和成果的窗口。

开展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劳动过程中,幼儿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比如,在冬日,以泡沫地垫作为绕线工具,用毛线给自己和爸爸妈妈编织围巾,是大班幼儿特别喜欢的一项劳动内容。从一开始的绕线总是出错,到后来编织日渐得心应手,从围巾的一寸寸加长,到颜色的合理搭配和装饰物的加入,直至最后幼儿将自己亲手编织的围巾在家长开放日活动时作为一份惊喜送给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中,有劳动技能的学习,有耐心品质的培养,有面对困难的坚持,有关爱家人的拳拳之心,也有用双手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满足感。这些经历和体验都让幼儿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满、充實。

当我们从劳动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幼儿园的生活自理劳动,用充满教育智慧的引领来帮助幼儿掌握劳动中的知识、技能,积累关于劳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劳动中的无穷乐趣时,幼儿一定能真正爱上劳动,并在劳动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自理跳绳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学跳绳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跳绳
热爱劳动
学跳绳
跳绳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自立当从“自理”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