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揭秘:制作兵马俑一共分几步

2023-07-27田云华张立雷

科学大众(中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秦俑陶俑兵马俑

田云华 张立雷

披坚执锐、横扫六合,深埋地下两千余年,带给世界无穷震撼。2023 年3 月,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发布,秦军使用什么样的兵器、如何排兵布阵之谜初步被解开的消息频上热搜。事实上,此次考古发掘所解开的兵马俑千古谜团远不止于此。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究竟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兵马俑军阵庞大,如何保证个个质量合格?深埋地下,部分陶俑为何会变成碎片?发掘出土后,文物工作者又是如何将它们重新拼接修复的?让我们一起来往下看。

秦俑的制作程序

“我们在发掘的过程中注意到,很多俑的胳膊都断了,还有古人粘接的痕迹。为什么这么做?先做出大型之后,就开始雕刻细部的铠甲,铠甲雕刻好之后再装胳膊,所以下面的铠甲就能够做出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申茂盛说。

从1974 年发现至今,经过近50 年的发掘、修复、研究,秦俑考古专家已明确,浩浩荡荡军阵中的兵俑,采用泥条盘筑法先塑型,借助模塑结合的工艺,完成兵俑制作。而兵俑的头和双手是单独做的,精雕细琢后,再把双手插接进袖口、把头插接入领口。由于头部同样是先做大型,再对五官进行细致雕刻,因此呈现千人千面。从身躯到面部表情,细节到位,让秦俑充满个性与灵气,成为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艺术典范。结合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种种现象,现在考古专家认为,陶俑的双臂也是先单独制作,等陶俑躯干二次覆细泥,包括铠甲在内的细部雕饰完成后,再将双臂粘接上去。秦俑的制作程序进一步得到明确。

何为“物勒工名”制

秦兵俑千人千面,带给世人无穷的震撼,这与陶俑制作中遵循的“物勒工名”制度密不可分。究竟什么是“物勒工名”制度?数量庞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又是如何确保件件质量合格的呢?

面对遗存下来的秦兵俑,在文物本体上发现制作者的名字,借助这种“名垂青史”的方式,现代人得以由物见人、洞察历史,这得益于“物勒工名”制度。就是说,在生产的器物上必须刻上负责人或工匠的名字,专人专责,考察做工质量,质检不达标要受相应责罚。

据介绍,早在1978 年一号坑发掘时,就清理出20 多件带有铭文的青铜兵器。有一件青铜戈,正面刻有“三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詟,丞义、工窎”。考古专家研究认为,其含义是秦王嬴政三年,由丞相吕不韦最高督造。窎,就是制作这件兵器的工匠名字。“物勒工名”的器物,也成为考古专家判断兵马俑属于秦始皇时期的重要依据。

申茂盛说:“在发掘中我们发现,有些兵马俑在秦代的时候就有修补的痕迹,比如腿断了,就涂上一点儿泥,然后拿麻布一缠,外层经过上色,就看不出来了。所以,我们认为“物勒工名”也有灵活的一面,不是那么死板,但是对兵器就要求非常严格了。”

在申茂盛看来,不用过多地辨别工匠姓名,不同工匠制作的兵俑,在工艺上也存在差异。

专家介绍,规模庞大的秦始皇陵区,修建时间长达39 年,动用人力70 余万,最终给后世留下一份“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学储备”。由物及人,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也打开了探究两千多年前工匠世界的一扇新窗口。

兵马俑历经何种劫难

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秦俑一号坑历经3 次考古发掘,所出土的陶俑几乎都为残件,经文物专家妙手修复,才复原成两千多年前的样貌,迎接世人观瞻。深埋地下的兵马俑究竟经历了何种劫难,才会变成残件的呢?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东西长230 米,南北宽62 米,总面积为14 260 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超过6 000 件。

现有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显示,建成不久后,一号坑几乎全部遭遇火烧,二号坑也遭遇过部分焚毁。一号坑和三号坑还遭到大规模劫掠,兵马俑手持的兵器大多被掠走,许多秦俑在当时就被毁坏,再加上自然腐朽、塌陷与洪水浸泡,最终导致兵马俑破碎四散。

此次发掘,考古人员发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门道有挖开过的痕迹,推测最有可能是参与俑坑修建的人所为。

残破兵马俑如何拼接修复

历史上究竟是谁对兵马俑进行了焚毁、劫掠,考古学界虽仍无最终定论,但由此导致的陶俑破损,却花费了文保专家近50年的时间,才将部分拼接修复完成,并按原来位置放回俑坑,使世人得见恢宏的秦军阵列。那么,专家是如何对残破兵俑进行拼接修复的呢?

拼接修复残破兵俑,首先要按照人体部位将兵俑碎片有序摆放,之后进行试拼,如果发现缺少部件,通常要暂停下来,返回发掘现场反复寻找。陶俑残片的大小、形状、厚度、颜色、残断面等,都是拼接时的“指路标”,而正式拼接从踏板开始,从下往上进行。

“秦俑的质量在120~200 千克,它承重的部位全在踏板上,特别是脚踝这一块,所以底袍到腿部的受力最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兰德省说。

脚踝处受力最大,也就最容易断裂。出土时,秦俑残缺最多的正是脚踝处。

蘭德省介绍,在他26 年的陶俑修复生涯中,许多陶俑拼接了一两年,由于部件残缺,只能暂时停止,而找齐缺件甚至要等上三四年。三四名修复师协作,如果幸运,拼好一件秦俑也要耗时1~3 个月。遇到带有彩绘的秦俑,首先要设法保住彩绘,之后再继续进行粘接复原,这样一来,耗时会更加漫长。

据介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保部有几十人,同时在处理院外文物,秦俑二号坑、百戏俑坑、陵西大墓出土的文物,以及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兵马俑,他们的任务是每年修复兵马俑十几件。作为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修复负责人,兰德省带领团队已成功修复此次发掘中出土的130 余件兵马俑。

文章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吴宇)

猜你喜欢

秦俑陶俑兵马俑
秦俑服饰纹样在女装设计中的运用
丹阳市十墓山西汉墓出土器物
兵马俑底座学问大(第六站)
兵马俑
关于汉阳陵着衣式陶俑制作工艺的探讨
你知道兵马俑的历史吗
西汉彩绘守门陶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为何没有女俑?
晋阳开化陶俑 来自地下的北齐人装束
秦俑“千人千面”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