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期话题 尴尬的自主评价会

2023-07-27姚艳萍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积木同伴建构

姚艳萍

中班下学期,我尝试改变以往在孩子们游戏后主要由教师进行讲评的做法,希望能鼓励和引导孩子们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仅发展孩子们观察、交往、表达的能力,也帮助孩子们学习自主梳理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考虑到建构游戏是孩子们都很熟悉和喜爱的,我便打算以班级孩子全体参与的户外大建构游戏为切入口,在每次游戏结束后花10分钟左右时间组织一场小型的自主评价会,引导孩子们总结一下自己在活动中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收获,并让他们对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做出评价。

一次户外大建构游戏结束后,我跟孩子们交流了举行自主评价会的想法,并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进行自主评价。我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在当天的游戏中搭建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学会了什么方法,有怎样的进步,等等。在随后的自评环节,由于目标比较清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对自己当天的活动做一些评价,比如:“我搭的塔比上次更高,有4层。”“我造了很长很长的高架桥,可以在上面开小汽车。”“我搭的房子今天一次都没有倒。”我给总结得比较好的孩子发了小奖品,以示鼓励。不过,与此同时我也发现,由于孩子们在游戏前并不知道要举行自主评价会,所以,他们的评价大多围绕最终完成的作品的效果而不是自己和同伴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我想,我们应更多关注对活动过程而非结果的评价,因此需要引导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思考。

在第二天的大建构游戏开始前,我就告知孩子们游戏后会安排自主评价会。我鼓励孩子们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比如,完成某项计划好的任务,尝试使用一种新的搭建材料,探索一种新的搭配组合,等等。我认为这样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观察时可以有一定的目标意识,更容易收集到评价的素材。果然,孩子们的这次自我评价有了更多内容。有的孩子谈到,自己尝试利用纸板来做建筑物的支撑墙,配合积木的使用,盖出了宽敞的宫殿。有的孩子谈到自己是这样把楼搭高的:用了很多积木,把底层铺得很大,往上搭建时每层逐渐缩小,最后建了8层。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在游戲过程中忘记收集评价素材了。于是,在评价会上,我就借助在活动现场拍摄的照片跟他们一起回忆,这样总算能让他们说点什么了。不过,我发现互评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孩子们大多只关注自己的游戏,对同伴的游戏行为和表现缺乏观察与思考,所以在评价他人时都表示没什么可说的。后来,有一个孩子大概听到我在进行个别化指导时评价他的同伴“很有耐心,愿意帮助他人”,就照着我的话对该同伴进行评价,后面轮到的几个孩子也纷纷模仿他,给出了几乎同样的评语。我觉得这一次的互评不太成功,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分组开展游戏,孩子们会不会出现更多的合作行为,进而更容易关注到同伴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呢?我决定试验一下。于是,在第三天的大建构游戏开始前,我请孩子们自由分组,并引导他们做一做小组活动计划,画一画搭建设计图。同时,我再次跟孩子们强调了游戏后要进行自主评价。在这次的评价会上,孩子们互评的质量明显提升。有的孩子观察到同伴在搭建高楼时动作特别小心,搭得尤为细致。有的孩子观察到同伴在游戏中乐于助人,会帮助小组成员一起寻找合适的搭建材料等。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感到要想评价他人的表现很困难。为此,我回看了活动中拍摄的视频。我发现,不少孩子在搭建时非常投入和专注,所以没顾得上去关注他人的表现。我想,总不能为了互评而干扰孩子,影响其专注于自己的游戏吧?那肯定是得不偿失的。更令我郁闷的是,在这次评价会的最后,有孩子对我说:“老师,评价怎么这么难?我不想玩积木了。”孩子的这番话令我警醒。尽管自主评价很有价值,但是绝对不能为了评价而影响孩子对建构游戏的兴趣。显然,我需要暂停这样的自主评价会了。可是,我又觉得一部分孩子在评价会上表现得很不错,他们表示喜欢这样的评价会。而且,很多孩子经历了这几次评价会后还没有掌握自评和互评的方法,这也令我觉得有些遗憾。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自评和互评,让孩子感到评价并不难?怎样才能让自主评价既不影响游戏的流畅性以及孩子在游戏中的专注度,又能很好地起到推动孩子语言、思维等方面发展的作用?

您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对此,您会如何应对?

猜你喜欢

积木同伴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寻找失散的同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有趣的积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