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饕东坡的灵思美食

2023-07-27饮食文化建设办公室

餐饮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河豚东坡苏东坡

饮食文化建设办公室

民本思想的猪

苏东坡早在回四川眉山丁忧时就在《策别·训兵旅二》中写道:“民者,天下之本”。恤民、爱民、惠民、富民、敬民深深熔铸在苏东坡的民生情怀中,苏东坡担任地方官员期间以民为重、顺乎民意、为民争利,一方面劝耕促织、减役丰财,在改善民生上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吟诗作赋、著书立说,为消解民瘼而走笔放言,初步实现了儒家倡导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生理想。而东坡肉的形成与他执政为民的轨迹息息相关。

宋代沿袭唐代习俗,猪肉贴上了“大众食材”的标签,北宋陈师道的《后山谈丛》记载:“御厨不登彘肉”。皇室这一指向性也带动了民间百姓对于猪肉的看法,北宋元丰三年苏东坡贬官到黄州时就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后世成为东坡肉制作的口诀。

北宋熙宁十年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正碰上黄河决口,洪水顺泗水直奔徐州城下,眼看城池和黎民百姓处在非常危急之中。身为徐州父母官的苏东坡,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亲荷畚锸,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和黎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苏东坡曾在《答吕梁仲屯田》诗中云:“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真实地记述了此次抗洪的生动情景。抗洪胜利后,城里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与民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父母官”,纷纷杀猪担酒,敲锣打鼓地送到知州衙门,赠给苏东坡,以表心意。而苏东坡并不拒绝,一一如数收下,并亲自指点厨师把这些送来的肉,分别改刀烹制成熟,回赠给参加抗洪的黎民百姓。故后人称之为“东坡回赠肉”。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美味,无不叫好。这正如民国初年《大彭烹事录》的诗中所云:“狂涛淫雨侵彭楼,昼夜辛劳苏知州,敬献三牲黎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

北宋元祐四年苏东坡被调往杭州任知州,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苏东坡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条堆筑的长堤称苏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当时老百姓为表示敬意,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味醇香糯,大家称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来向苏东坡拜师求学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学写文章的外,也不外乎来学苏氏红烧肉的。这正是问汝东坡肉法,徐州黄州杭州。

官场情节的羊

苏东坡从政为官40年,提出了一系列为官理念,他在初考进士时,就在他的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闡明了他的做官理念,就是遵循“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的仁政思想。提出了“功废于贪,行成于廉”“从政为官、以廉为首”等廉政思想。而且做出了为后人称颂的为官业绩。

羊肉在宋朝有着特别的地位,皇家规定:“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因此,宋朝的御膳房主要做羊肉。《宋会要辑稿》记载,神宗时期,皇宫一年吃掉的羊肉就有近44万斤,合着每天得吃十几头羊。宋仁宗半夜做梦,都想吃烤羊。宋朝宰相吕大防曾经对宋哲宗说,宋朝之所以能够维持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是因为祖先“吃羊”规矩立得好。宋神宗时还突发奇想地将“羊”和大臣们的官职、绩效进行了挂钩,上行下效,宋朝的官员也格外看重羊肉。

苏东坡原本就喜欢吃羊肉。他说:“平生嗜羊炙,识味肯轻饱。”而同州羊更是他的挚爱。他曾说他所爱吃的食物,首屈一指的便是“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他所到之处,首先关心的是当地有没有羊肉。他在陕西凤翔等地发现,“秦烹惟羊羹”,“野阔牛羊同雁鹜”。谪黄州时,他发现当地“羊肉如北方,猪、牛、麞、鹿如土,鱼、蟹不论钱。”他对羊肉的喜好,在极度缺乏羊肉的情况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在《与子由弟书》中写道:“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骨间亦有微肉,熟煮热漉出,不乘热出,则抱水不干。渍酒中,点薄盐炙微燋食之。终日抉剔,得铢两于肯綮之间,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刍豢,没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戏书此纸遗之,虽戏语,实可施用也。然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开创了后世称为“羊蝎子”的新吃法。同时他还成为能否吃上羊肉的风向标,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通熟苏东坡文章的人,能吃羊肉;不懂苏东坡文章的人,只能喝菜汤了。清代福格《听雨从谈》载“宋时谚云:‘苏文熟,啖羊肉。因殿帅姚某,性饕餮,每得坡公手帖,辄换得羊肉数斤,故坡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谑。”苏东坡的字在北宋时期已经颇具名气,韩宗儒就想到把苏东坡寄给他的信收藏好,送给达官贵人,这样便换来一些羊肉,解解馋。东坡的书法也成了换取羊肉的硬通货。

江湖诗意的鱼

苏东坡与鱼有着不解之缘,四川乐山一带的岷江中,出产一种黑头鱼。相传苏东坡去凌云寺(一说龙泓寺)读书时,常去凌云岩下洗砚,江中之鱼食其墨汁,皮色浓黑如墨,后人称之为“东坡墨鱼”。苏东坡有次路过祁阳,祁阳知县便邀他夜泛浯溪,并在船上设宴款待,苏东坡为此地山水秀美所吸引,正要挥笔作诗时,阵风吹来,笔落浯溪水中,立即变成了无数条形似毛笔、颜色鲜艳的游魚。古时曾有人作诗曰:“天意东坡不留字,神笔化作席上珍。”祁阳笔鱼便由此而得名。

他的诗词中也提到了多种鱼类,如“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特别是对河豚颇有心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在其《物类相感志》中记述了河豚的做法:“煮河豚,用荆芥煮三四次,换水则无毒。”宋孙奕所撰的《示儿编》还记载有一则苏东坡吃河豚的轶事,苏东坡谪居常州时,爱吃河豚。有一士大夫家,烹制河豚有独到之处,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品鉴,得到首肯后,士大夫的家人大为兴奋。待苏东坡吃河豚时,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题。即使挤得水泄不通,依旧鸦雀无声。苏东坡应邀赴宴,只顾埋头大吃河豚,未发一语,令躲在屏风后面观看者大失所望,忽见苏东坡放下筷子说了声:“也值一死!”据说这便是民间“搏死食河豚”一语的由来。现今江阴烧制河豚特别有名气,成品色泽微黄,鲜香肥嫩,汤汁浓稠。河豚鱼肉细腻,鱼白滑嫩,入口即化。河豚鱼皮因外表有细刺,吃时要把面子翻进去,一口吞下。通常“一豚三吃”:先是红烧,然后河豚烧秧草,最后是河豚烧泡饭。

苏东坡在做鱼上也颇有心得,在其《煮鱼法》写道:“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并对做鱼进行了诗意描述“擘水取鲂鲤,易如拾诸途。破釜不著盐,雪鳞芼青蔬。”这些都成了今天东坡鱼制作的范本。

苏东坡的人生不只有仕途,还有诗和美食。他总能从美食中找到别样的乐趣,用通达、愉悦的心态拥抱生活,以充满诗意的目光去观察生活,于是生活中的任何内容都能实现诗意的升华,如果少了东坡美食,今天的人们或许会少些喜悦、少些快乐。

猜你喜欢

河豚东坡苏东坡
有趣的小河豚
苏东坡《献蚝帖》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河豚杀手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