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仑山下护井人

2023-07-26焦玉娟

中国石油石化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作业区抽油机油井

焦玉娟

“油井神医”“石油名匠”“创新达人”“专家型人才”……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一运维组技能专家史昆身上,有着众多亮闪闪的标签。

从一名普通采油工到基层班组长,到中国石油采油技能专家,再到创建“采油状元工作室”“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他以“缺氧不缺精神”的气概,解决了采油一线生产中的一系列难题,以智慧匠心守护戈壁油井,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

勤学苦练崭露头角

1995年,史昆从青海油田技工学校采油专业毕业,被分配到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成为一名采油工人。

他的眼前,是昆仑山下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打油诗里说得一点不假。

“你选择了油田,就要有吃苦的精神,要热爱油田,爱岗敬业。”父亲是一名转业铁道兵。他的谆谆叮嘱回响在史昆耳畔,也铭记在他心间。

刚到作业区不久,班长带着他去巡井。“史昆,把油压和套压都记下来,回去给我。”

一路上,他按自己的理解认真记录每一口井的生产数据,午饭时间交给了班长。

“数据不对!你是不是把油压和套压搞反了?还有其他数据,你怎么没记?”一连串的责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干啥都得干出个样来!”他在心底暗暗发誓,要当一名懂技术的采油工。

从那以后,史昆对工作处处留心。白天跟着班长和师父上井,认真地把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一一记录在本子上,晚上回家后再掏出来用心揣摩。

抽油机调整曲柄平衡操作和更换闸门,是采油工必须现场操作的技术活。为了掌握这一技能,他利用休息时间苦练。手背经常被工具划出口子,手掌经常磨出血泡,两臂发酸抬不起来。他没有退缩。

为了提高技能,史昆四处拜师。作业区有位技术能手叫齐宪维,是有名的抽修专家。史昆就拜他为师,学习抽修保养知识。一名叫初炳军的老师傅,摸索出了一套油井管理办法。他就利用下班时间,骑着自行车去井站当面求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量油、调参、碰泵、加皮带等采油工必须掌握的技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在采油一厂技能大赛中,他代表作业区参赛,以优异的成绩夺得冠军,并以最高分值刷新了采油一厂抽油机调整曲柄平衡操作和更换阀门的操作纪录。

艰难险阻冲锋在前

巡井、清蜡、查看仪表……身为采油工,史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工作。

在外人看来是单调无味的,可在他眼里,每一口井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尕斯第一采油作业区的200多口井,都是他要竭尽全力守护的伙伴。

数年前的一个冬夜,有口边远井管线冻堵,回压升至4MPa被迫停井。刚刚躺下的史昆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安排解堵所需的热洗车上井。

深夜,气温降至-30℃。寒风刺骨,导致管线冻堵严重。加之井位距離站区太远,他只能选择逐段顶线解堵。

在顶线车的逐渐增压下,井口法兰垫片突然发生刺漏。顷刻间,管线里的混合液体就将他的手套、衣裤全部打湿了。

寒风中,他只能在车灯的照射下更换垫片。工衣被冰冻得结结实实,手指被冻得钻心地疼。可是他没有停下来,匍匐在污油、污水里两个多小时,更换了5次垫片。

天亮时分,解堵终于成功。他的身体却被冻得失去了知觉,被同事背进了值班房。

哪里有险情,史昆总是第一个冲上去。

一次,油井在热洗作业过程中,井口突然传来刺耳的声音。瞬间,井口周围的原油像雨点一样从空中落下,在场的人惊呆了。

这种情况下,只有关闭井口套管阀门才能控制刺漏。险情面前,史昆毫不犹豫地提起一把管钳,冲进了炙热的“油雨”中。

通过近距离观察,他发现刺漏的弯头处于套管阀门旁边向上位置。由于阀门位置较低,只能正对刺漏点进行关闭阀门操作。

他顶着刺漏形成的高压,双手紧紧扳动阀门手轮,一圈一圈地转动阀门。几分钟后,刺漏渐渐减弱。他转头吐出了嘴里的原油,又继续用管钳扳动套管阀门……

刺耳的声音消失了,他累得瘫坐在了地上。

回到站区,他脱掉了被油液浸透的工装,用汽油洗头、洗脸。回到基地澡堂,他又用洗衣粉继续清洗身体……

专注创新解难题

为了更有效地解决一线生产难题,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在史昆的带领下,2012年,尕斯采油作业区“采油状元工作室”成立。2014年4月,“史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授牌成立。

柴达木盆地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取样口经常冻堵。史昆带头设计了工作室的第一项发明——防冻取样放空阀,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消除了安全隐患。

为了管理好作业区的数百口油井,他把加强油井精细化管理维护、延长油井检泵周期视作系统工程。

为了确保地面、井筒、地下“三位一体”协调运行,他注重研究油井的基础数据、作业监督数据、日常生产数据、工况分析等。

在生产实践中,史昆总结出了“763”油井维护保养法,即精准把握油井维护中的7个紧固点、6个润滑点、3个调整点,促使油井故障发生率降低了80%以上,大大提升了油井的管理效率,成为青海油田机采系统维护的主打方法。

在抽油机井生产管理中,故障成因复杂,极易造成现场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生产平稳运行。史昆首创“抽油机井生产不正常判断处理法”,在油田近2000口井上广泛应用,诊断生产故障准确率达95%。该方法成为岗位员工在生产现场诊断故障的主要方法,显著提高了现场生产管理效率。

以工作室为依托,史昆带领团队以“精维护、细治理、微增油、重时效”为攻关理念,开展了油井临近不正常工况的预警机制项目攻关,诊断准确率达95%以上;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研究应用在采油一厂,年增产1650余吨;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为高原油田绿色生产解决700余项实际生产难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近年来,史昆独创了油气井风光一体化绿色智能注剂工艺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泡沫排水采气作业二氧化碳零排放,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撬动创新更大的力量!史昆带领工作室协同青海油田各技能大师工作室拟定了《工作室联合攻关协议书》,牵头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红工衣与白大褂结对子”联合攻关,整合了优势资源,打通了各单位、各业务的壁垒,形成了协同攻关的强强合力。

培育新生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个人的能力水平再高,放到企业的发展洪流中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将一人强变成万人强,才是工人职业生涯的最大宽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多年来,史昆热衷于授业带徒,培养人才,致力于让更多一线工人成为懂技术的采油工,让更多技术成果服务于油气生产。

他围绕采油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经验做法等,开展培训课堂、行业交流。他教业务、传技能、做示范,累计完成培训达数万人次,促进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发展。在史昆的影响下,工作室成员间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通过“名师带高徒”“跨企业师带徒”等活动,他指导帮助更多一线岗位员工走上了技能创新的道路。

“史老师总是对我们说‘艺多不压身,鼓励我们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新技术。”徒弟黄群在史昆的言传身教下,随青海油田创新团队首次参加国家创新方法大赛就荣获了三等奖,由高级工破格晋升为技师。

至今,他已累计带徒近百人。其中,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获评青海青年五四奖章,2人获评青海高原工匠,2人获评青海省优秀专家,1名高级技师通过“倍速培养”晋升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6人成长为两级技能专家、首席技师,多人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成长为企业生产管理骨干。

荣誉等身,史昆仍然谦虚地自称为“一名懂技术的采油工”。他表示会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扎根在高原厚土、石油热土上,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越是艰苦越要奋斗奉献、越要创造价值”的柴达木石油精神新时代内涵,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勇于创新创造,乐于传技育人,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责任编辑:陆晓如

猜你喜欢

作业区抽油机油井
抽油机井泵效影响因素的确定方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建筑作业区安全隐患监测方法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煤矿锚喷作业区喷浆粉尘数值模拟与新型湿喷一体机研制
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危险区域的界定
施工期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分流组织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抽油机偏磨防治分析
基于MATLAB的抽油机减速器优化设计
C-640系列抽油机游梁的组对及焊接变形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