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研究

2023-07-26李如辉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融媒体时代策略探讨

李如辉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略探讨

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权威新闻、了解要点信息的主要方式,具有权威性特征,社会影响力较大。新闻采编是媒体新闻发布前的基础工作,通过深入调查并分析新闻事件,进行新闻素材的编辑与处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正式到来,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新闻资讯获取中,不再以电视、报刊等单一渠道为主,而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线实时获取,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给新闻采编带来了新的发展难题。本文将对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展开深入剖析。

融媒体时代的特征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心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代表着我国传统媒体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意识引导性。互联网是融媒体的重要载体,能够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实现深度融合,使得融媒体广泛性、开放性特点得以全面突出,使媒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第二,信息便捷性。融媒体实现了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的优势整合,从新闻内容、宣传方式、网络平台等多角度进行整合,进一步实现了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内容兼融、利益共融,为新闻资讯传递提供便利。第三,创新性。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得到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创新,尝试转型发展,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信息传播方式,进一步提高信息资讯质量与传播效果,才能更好顺应时代发展,让受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信息。

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发展机遇

信息来源多元化

融媒体是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与传统媒体具有明显差异,新闻资讯来源更加广泛,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受众无需依赖新闻节目、新闻记者,而是通过自媒体平台、移动终端设备等就可以获取热点事件新闻,并且每个社会公众都可以成为新闻资讯的发布者、传播者,在扩大信息资源搜集与传播途径的同时,媒体发布逐步向全民发布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受到巨大冲击,新闻采编与发布的创新发展早已成为大势所趋。此外,自媒体是融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信息发布与传播的速度更快,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强。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需要积极创新观念,广泛收集优质的新闻资源,全面优化节目编排、报道等流程,提升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信息资源种类多

伴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社会新闻的资源丰富、种类众多,并且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更加顯著。在个别网络媒体中,为提高播放量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在新闻事件尚未得到证实的情况下便发布,新闻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负面消息屡屡出现,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繁杂多样的信息资源为新闻采编、新闻真实性带来巨大难题,这就需要广电传媒工作者具备良好的信息辨别能力,客观判断新闻事件的真实与否,凸显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认真坚守新闻底线,强化新闻真实性把控,正确引导,及时发声,进而不断增强受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与认可度。

信息传播速度快

目前,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备行业、备领域中,尤其是高速宽带与光纤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类信息资源的传输效率不断提升。从网络新闻角度来看,网络平台出现运营成本降低的趋势,并且信息的更新速度快,阅读更加便捷,这为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共享提供了便利。相比于传统媒体,融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更加广泛,一条信息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共同传播,同一媒介也可享有不同信息资源的转发权,进一步突出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便捷性优势,能够在保证信息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速度。此外,新媒体时代,受众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信息获取形式,同时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生产者、传播者,进一步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融媒体时代下做好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策略探讨

创新新闻采编与宣传方式

面对当下社会新闻趋于娱乐化、趣味化的特征,新闻采编人员应积极创新工作理念,创新新闻采编方式,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适当为新闻事件注入一些生命力与趣味性,以此来争取受众的支持。新闻采编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贴近群众实际生活,充分考虑客观需求,做好新闻资讯的挖掘与客观报道,进而真实、全面地反映民生。以央视推出的融媒体节目《改革在哪里?》为例,该节目定位于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以草根新闻为导向挖掘信息,为枯燥的新闻事件增添了浓厚的生活化气息,通过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使受众对改革开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新闻信息的人文气息得以有效增强。在该节目的第二期内容中,真实反映出基层焊接工人的日常生活,间接体现先进焊接设备的发展状况,在平凡生活事件的记录中凸显出我国社会的进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需要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借鉴多种新闻报道方式,丰富节目内容。

新闻事件的深度与连续报道

基于融媒体时代的新闻采编,应借助新技术助力广播电视媒体创新,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闻信息面向人民播报。在此期间,广播电视媒体要勇于摆脱传统媒体观念的局限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新技术价值,注重自身专业优势的凸显,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以此来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深入发展。

一方面,新闻深度报道。以融媒体时代的特征为基础,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从多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展开深层次解读。例如,在国家调整政策法规后,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要及时进行整理,既要保证准确表达政策法规的最新内容,同时要深入分析政策法规变化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以此来加深社会民众对政策法规的认知。必要时可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节目报道,深层次解读政策法规的变革原因及具体内容,通过实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受众对该新闻报道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新闻连续报道。为保证受众注意力的持续性,广播电视新闻要保证新闻事件可挖掘价值的持续性,适当放慢新闻更新速度,以此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采编人员要加强对新闻连续性报道的关注,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来龙去脉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优化新闻传播效果,以此彰显新闻媒体的价值。对于党的二十大、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热点新闻事件要加强连续报道,持续关注,让社会群众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发展,在播报新闻事件的同时传遞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新闻采编

在新时期背景下,在新闻采编工作中适当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升华新闻内容,优化受众新闻体验,在保证新闻信息及时传递的同时满足受众信息需要,便于更多受众去观看、了解并传播新闻事件。具体来讲,相关人员可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辅助下,积极推行智能化的新闻采编模式,使新闻资讯获取、归纳与分析更加便捷,以此来优化受众感官体验,实现新闻采编、新闻传播效率的共同提升。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引进“5G+4K/8K实时传输”理念.在“AI快速剪辑”的配合使用下,将新闻采编人员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放出来,只需通过相关设备的操作即可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再如,在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新闻采编人员便在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辅助应用下,突出新闻信息传播的现场感,使整个节目报道更加真实,受众也比较容易接受。总的来说,现代化技术是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与报道的必然选择,因此新闻采编人员应灵活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新闻事件以更真实、真切、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

丰富新闻采编方式

在新时期背景下,媒体融合俨然是大势所趋,多种新技术、新手段进入新闻采编工作中,使新闻报道充满生机与活力,因此要积极创新新闻采编方式,创作出具有亮点的新闻报道。例如,在2020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中,采编人员便在手机自拍、远程采访等技术的应用下完成了新闻报道,既缩短了新闻采编时间,又更好地丰富了节目内容。并在新闻报道中采用Vlog的形式,使其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同时,地方广电聘请代表、委员作为特邀记者,将会场内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地方媒体,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鉴于此,新闻采编人员要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新闻采写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下带给受众全新的新闻观看体验。科学借鉴同行业成熟的实践经验,对新闻报道中的相关数据、图片、视频等进行整合,深入挖掘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从视觉上对受众产生新的冲击,这样图文并茂的新闻报道方式,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忠实观众,实现新闻节目的稳定运行。

强化受众互动与交流

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受众互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的互动相对较少,受众很难参与到新闻采编与报道过程中,无法实现对整个新闻事件的精准掌握,进而会降低受众的满意度。在融媒体时代下,受众表达观点的途径得以有效拓展,分享欲望也愈加强烈,这就要求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媒体要及时做出改变,在互动深度、互动多元性方面做出改善。为了满足受众的表达需求,广播电视媒体应适当创新互动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在新闻资讯采集中增设互动模块,为媒体、受众之间的互动搭建良好平台,这样一是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二是便于受众对不同信息资源的及时获取,从而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服务性与影响力。例如,新闻采编人员在新闻事件的搜集、汇总与编辑中,可以通过与受众的线上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身想法,并开通网络留言,欢迎受众对新闻报道提供补充,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中设置互动话题,引导用户深度参与到互动过程中,对不同受众的观点与意见进行分类整理,以此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方向,在充分了解受众诉求的基础上优化并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新闻事件的真实性、时效性、可推广性。

提升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

新闻采编人员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新闻事件的报道质量,因此,新闻报道对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判断能力、逻辑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在融媒体时代下,要求采编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责任意识,掌握融媒体采编技能,灵活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对此,广播电视媒体在创新工作形式、丰富新闻内容的同时,还需注重对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从客观角度出发,借助人力资源档案对新闻采编人员现状展开全面评估,准确掌握不同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计划。结合行业性质,适当引入产业链思维,从理论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层面入手,引导采编人员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熟练掌握整个新闻制作过程,以此来丰富其知识结构,夯实专业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迎接融媒体时代的新挑战。另一方面,采取团队管理方式,根据新闻采编岗位建设要求,对采编人员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在完成基本培训教育后,对后期剪辑、现场录制、特效等环节进行培训与考核,使采编人员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此外,还需将新闻资源数据作为突破口,培养采编人员的综合处理能力,使其能够灵活操作信息技术,高效处理各类新闻事件,满足融媒体时代的人才需求。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促使社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在取得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征,注重新闻采编工作的优化与创新,灵活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拓展新闻采编渠道,丰富新闻内容,增强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多角度出发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的革新发展,实现与融媒体时代的协同并进。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融媒体时代策略探讨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思考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