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
2023-07-26胡传阁
胡传阁
与焦先生的相识是未曾见面先见其字。
十几年前在朋友府上茶叙,偶见对面墙壁上书有“舍得”二字斗方不由脱口称叹:好字!在文学艺术界游走数十年,见到过的书画,认识的书法家不胜枚举,或许是孤陋寡闻;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我这样一位书法的门外汉来说,能被眼前这两个字吸引并打动实为第一次。焦先生的字雅、正、敦、厚,不露锋芒却自有傲骨,灵动隽秀又刚柔相济。隶与篆糅合精妙,尊古又不被古法束缚,既有创新又与传统无违和之感,令人有赏心悦目之感。就算是对书法一窍不通的人面对这文字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字之美,间架结构之妙。我忽然想起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真正的艺术一定是雅俗共赏,意趣通达,賞心悦目的。正像齐白石纸上寥寥几笔的虾,俞伯牙琴与指间发出的一声沟通宇宙万物的泛音。
又一次,太原的一位挚友来电询问我是否认识一位叫焦日明的人,我脑海里迅速闪现出那幅斗方落款上的名字,便脱口而出,是位书法家吧?她连连称是并显得很兴奋,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焦先生的书法作品非常欣赏并问我是否认识他,我说见过他的作品没见过这个人。一个月后,这位好友来同宴请焦先生且邀我作陪,这是我第一次与焦先生谋面。焦先生对我似乎有所耳闻连说相见恨晚,我说,我与他神交已久了。
我与焦先生的交往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却淡而不疏。一年当中见面不多但彼此关注,而这种关注大多在于对方的作品上,正如同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说到品行正像焦先生的字:含蓄内敛,低调却底蕴深厚。他不善言语更羞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成就,殊不知作品就是艺术家格调和德行的最好表达。书法家也好,作家也罢,我从不相信没有心胸,没有格局的人能写出清新脱俗,意向高远的作品。焦老师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温文尔雅中渗透出泠然正气。我与焦先生每次见面话语不多,但只言片语中足以表达彼此对对方的欣赏和敬重,亦师亦友更像兄弟。即便谈天他很少涉及书法,我也很少谈论影视,也许是一曲《流水》,或许一款好茶,再或是窗外一株草木都能回归到艺术的本源上。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艺术家之间的相知在于心领更在于神会。对焦先生的认知在于他的书法作品,更深层的是透过一撇一捺感知他的心境、审美、追求和品行。在我看来,一个人踏上艺术之路也就是踏上了一条遥遥无期的修行之路,一条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痛并快乐着的证悟历程。从焦先生的作品中我能读到他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一种修行。那便是清心、雅静、不急不躁,如如不动的心性,所以他的作品才能洗净铅华,返璞归真。达到这一的境界并非易事,正像行路的人是需要有足够的储备的,没有丰富的滋养,路是走不远的。于是,我眼中的焦先生不只是一位书法家,而是一位收藏家、篆刻家、谙熟音律、茶道、通晓词赋兼容并蓄的学者。焦先生偏爱铜镜收藏,岂不知铜镜可以正衣冠更可以审视自己的言行和规范;焦先生更喜欢在紫砂上纂刻,岂知刻刀在方寸间游走起落可以磨砺人的坚韧和恒心。一切看似无心之举终会形成有心的回报,所以中国的文字及书法之美绝不是观其形那么简单,而是那笔墨之中洋溢出来的气象和精神。
更值得一提的是焦先生十几年来心心念念,奔走疾呼的“春秋艺术馆”,由于资金和各种条件的不成熟始终不能如愿。我深知焦先生拿出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收藏和所有的资源成就这个艺术馆绝非是为了自己,而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挚爱。他热爱文化,膜拜艺术更深爱自己的家乡大同,有人曾出资千万想买断“春秋”这个国字号招牌在外地另立门户,均被焦先生断然拒绝了,他一心梦想在大同建馆也都是出于对家乡的这份私心和情感。然而,事与愿违,他的这片赤诚之心和执念总让我想到卞和献玉的故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好在数日前听说“春秋艺术馆”将在广东省广州市落成,而且广州文化方面对于该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兴奋之余,作为大同人的我对“春秋艺术馆”落户他乡还是多少有些许遗憾,好在艺术馆无论地处何处对中华文化弘扬的初衷是没有改变的。只有祝福“春秋艺术馆”在岭南发扬光大。
人的一生有三两个知己足矣,更何况是相敬、相惜、相守、相携的艺术同路人。我和焦先生便是这样的同路人。
2023年6月6日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