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2023-07-26月下婵娟
月下婵娟
《声声慢》这词牌有好几个别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凤求凰》……无论曾为此填词的名家有多么大的手笔,如贺铸词“殷勤彩凤求凰”,得来“凤求凰”;“韩松半欹涧底”,便名“寒松叹”;吴文英写“人在小楼”,便有“人在楼上”。私以为,综上所述的所有名字,皆没有“声声慢”这三个字来得美丽贴切、缠绵婉转。
千年之后的我们早已不能再听见光阴深处迤逦悠远的吟唱,是如何一声慢过一声的曲折凄凉。唯有那些妙笔生花的文字,遗留下来的篇章,让我们窥见,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婉约词,曾道尽多少儿女情长。
在可考证的记录里,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的晁补之笔下,这个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的神童曾令东坡居士搁笔赞叹。一百多年后,由晁补之创作的《胜胜慢》,因为蒋捷的一首《声声慢·秋声》,才最终变为《声声慢》。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宋·蒋捷《声声慢·秋声》
雨声,风声,更声,铃声,彩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这声声夹杂的凄凉秋声,一声声断人肝肠。
竹山先生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人千古传诵。这阕词俱用“声”字入韵,得名“声声慢”名副其实。传说里,他为“声声慢”正名,而我总觉得他该是属于“虞美人”的。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的旖旎,壮年听雨客舟中的漂泊,暮年听雨僧庐下的苍茫,人生的悲欢离合被他的《虞美人·听雨》一一写尽。又或者,蒋捷是属于《一剪梅·舟过吴江》的,是那个“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樱桃进士”,一片春愁,无一字不美,无一字不令人思归。
而“声声慢”属于谁呢?
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浮现于脑海,你当会记起李清照清隽秀丽的名字。李清照,好像她身上任何一个名号都足以光耀后世:千古第一才女,词国皇后,藕花神。她的少年时代是一曲活泼娇憨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青年时代是与如意郎君情投意合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减字木兰花·卖花旦上》里的“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是花面好看还是奴面好看?还有《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里的“笑语檀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的“人比黄花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些年,她信手拈来无数词牌,阕阕都成为绝唱。后来,国破夫亡,她颠沛流离,无依无靠,晚景凄凉。她的人生从风月情浓的最美丽处陡然跌落,便四散成一曲《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忧愁与荒凉。
叠词叠加的是李清照无以细诉的愁怨,旧时“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大雁,再也捎不回来爱人的书信,满地的黄花瘦尽年华。某年某月,她和他曾对坐窗前,赌书泼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她还要独自挨过多少这样的辰光。
这世间,完美的是诗词,千瘡百孔的是人生。那一曲“声声慢”,要怎样的凄凉,怎样的句句哀婉,才能够唱尽李清照的血泪和相思。
声声慢,在这黄花深处的秋天,听一夜细雨滴落梧桐,如听一个多情哀怨的女子,为我们留下的断肠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