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核心素养》评析
2023-07-25侯东菊
侯东菊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崔树强主编的《书法核心素养》一书,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既有对书法史、书法理论等历史脉络的梳理,又有书法美学和书法批评等核心问题的讨论;有技法实践,有名作欣赏;有临摹,有创作,还有对书法教育历史和现状的思考,可以说基本涵盖了书法学习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核心素养。该著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丰赡翔实,论述言简意赅。此著作是在二〇一七年出版的《中国书法通识丛书》(四卷本)基础上兼收并蓄、撷英取长,保留了原有的书法史、书法理论、书法美学、书法批评、书法鉴赏、器用技法、书法实践等基本内容,又适应书法学科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书法教育、书法传播等前沿知识,构成书法核心素养的八个方面。『书法简史』以时间为线索,从文字的产生和汉字的起源,一直到当代书法展览制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拎出四十六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涉及著名书家的作品、风格、历史地位,重要书法史事件及其影响,书法风格流派的成因及其特色,同时关注到书法与历史文化之间的互动关联,给读者提供一部脉络清晰、有视角、有深度的书法简史;『书法美学』主要围绕书法美的问题,遵循其自身逻辑,从汉字书写如何成为艺术等问题开始,到书法美的根源与特征,再到当代书法所具有的美育功能和书法美学研究的路径、方法、价值与意义等,拈出四十个问题,既有对美学范畴的深入解读,又有对形势、气韵、质妍、雅俗、书卷气、金石气、模糊美等重点书法美学问题的理论拓展,让读者在聚焦审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哲思;『书法鉴赏』主要围绕如何鉴赏展开,选了四十九个问题,论述不同时期、代表书家作品的艺术特点与意义,在鉴赏的同时体会书法美所带来的文化传承意义;『书法理论』和『书法批评』两个板块,主要围绕书法的思想理论、批评标准、发展规律等展开,以时间为线索,从汉代书法理论的萌芽与产生,到清末民初康有为、沈曾植的书学思想,再到当代『兰亭论辩』,共涉及六十五个问题。内容涉及书法产生的理论基础、何谓书法、书法批评观念、书法与人等重要问题,为读者梳理了书法理论发展的脉络和品评批评的传统;『器用技法』和『临摹创作』则注重实践性,主要围绕书法创作中用什么写、怎么写、写什么、书写的效果等问题展开。作者选取了九十一个问题,从文房用具到执笔技巧、学书术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在技法解读中注重穷源竟流,把习书者在实践中习焉不察的问题、现象进行剖析,发人深思;『书法教育』围绕古代不同时期的书法教育和当代中小学、高等书法教育中的热点话題展开,选取了二十个问题,为当代书法教育提供了思路。
二是采用问答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全书注重问题意识,将困扰习书者的常见问题,以三百一十一个问题问答的方式娓娓道来,逐一厘清,有条理清晰、醒人耳目之感。该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简明扼要,采用轻松的问答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答学书者深感疑惑的众多问题。全书以书法史论、审美鉴赏为基础,循阶而上,拓展到书法批评、工具、创作、教育、传播等方面。每一个板块围绕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统摄下的问题环环相扣又娓娓道来,进而组织成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各个板块之间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对所有问题的解答,以史实为基础,坚持论从史出,史论合一,在揭示问题中引发思考,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另外,该著作中还充分吸收了近年来书法界一些最新的、重要的研究动态与成果,帮助习书者把握学术前沿,促进思考。该著作中的序言和附录《当代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的现状及反思》,对当代书法发展中的学科建设、书法美育及大众书法审美水平等热门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三是注重读者视野,受众群体广泛。编者从读者视角考虑知识接受度出发,对书中问题的论述兼顾学术性和普及性,注重在普及中提高。全书配有三百余幅作品图,力求以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提供书法学科的基本知识,鲜有晦涩难懂的学术讨论与考证,也尽量避免学术史化的写作。基于此,此著作不仅可以帮助书法专业学习者、研究者进一步拓宽视野,引起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也可以成为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从而助推书法美育功能的有效落地。书中的问题相对独立,单题成篇,非常契合当代读者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便捷阅读的习惯,也可成为书法学习者的案头书籍,随手翻阅,引发思考,兴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