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立独行的章草气象

2023-07-25凌鹤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
关键词:成文章草临帖

凌鹤

胡崇炜在四十余年的书法历程中,将个人的艺术理想、技法探索融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社会、讴歌时代的主旋律,追求正大气象、古朴书风,其实践经验和艺术成果有着良好启示和借鉴意义。已届『耳顺』的他,仍在求索的道路上扎实前行着。

一个人心中的理想之火往往由一件小事点燃。当年十余岁的胡崇炜看着父亲用毛笔书写春联,乡亲们争相求取、未得抱憾的情景,少年的心瞬间被汉字的奇妙表现吸引。那时他生长的黑土地尚未摆脱贫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物质匮乏,却需要带有传统文化馨香的春联。小小年纪的胡崇炜,敏锐感受到书法能为生活增添美好,写书法的人深受尊重,完成了朴素的艺术启蒙。毛笔书写汉字成了他心中神圣的向往,这份情结刻骨铭心,并引领着他一步步到达理想的彼岸。

走进军营的胡崇炜,开始了对书法的学习,勤奋自学与谦虚求教双轮驱动,整个青春年华伴随着书法而奋斗成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迎来改革开放的大变革,迎来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时代赋予个人实现理想的多种机遇和巨大空间。这时的辽宁省书协在聂成文主席的带领下,率先在全国举办了临帖班和临帖展,明晰学书路径必须深入传统,从中培养人才。聂成文回忆说:『胡崇炜为人谦和、热情,当年在部队组织书法活动有条理、负责任、出成果,在青年骨干里很突出,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他的书法艺术离不开辽宁整体书风的影响、经典的滋养、时代的锤炼。年轻时,他便酷爱章草,把古帖临个遍,打下了好功底,并坚持扎扎实实、稳稳当当地创作,气息流畅、格调雅致,三十多岁时已屡获国家级书法大奖,成为书法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深受聂成文老师的教诲,胡崇炜在临帖的基础上开始临写北碑,在不激不厉的章草中融入碑的力道与古拙,赋予章草古朴正大的时代气象。聂成文称其『取法高古,气象博大,很有味道,个性面貌比较鲜明,渐化人工痕迹。』聂成文尤其谈到,在胡崇炜担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协主席后,仍保持书法人本色,没有丢掉作品为本的主旨和实践,一直在创作上下功夫。他不仅个人对书法认识把握比较准确,书风不受时风左右,更可贵的是带领辽宁书法界站在历史、当今与全国高度审视、发展辽宁书法,培养人才,把辽宁学传统的学术风气与审美理念传承弘扬。

年少时的胡崇炜不会想到自我追梦的历程,契合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一路走来,他的艺术成长经历遵循着传统的脉络,踏着时代的节拍,将个性与共性积极交融,成为六〇后书法家群体的发展缩影。以艺术反哺社会、服务大众,也成为他自我要求与自觉肩负的职责。多年来,各种重大主题创作、公益活动,都活跃着他和辽宁书法人的身影。

書法是技与道结合的艺术,深厚的技法功底与内在修养必不可少。胡崇炜书法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伦杰贤对其进行了解析:『胡崇炜对书法艺术真诚衷好,敏学心慧。多年浸濡研习历代书法经典,经认真慎鉴,笃选章草入手,挥墨临池不辍,奠定了良好的艺术基础,且书风不断求索变化,现已渐显古朴、博大、苍郁的自家面目。当今书法艺术的最大课题与最大难题是如何继承与创新。研习书法的人都知道「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的道理。「先与古人合」就是学传统汲取法度,「后与古人离」就是变传统完善自我。然而继承可以靠勤学,但要变化殊不易,而且「最危险」,因丢掉古人这根拐棍时自己尚未能独立行走,往往因一念之差在这一环节失误导致半途而废。我认为,胡崇炜在这一环节涅槃重生,比较成功地传承变换了古朴博大的章草气象,渐善自门。』

书法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的滋养、时代的生发。这需要细而化之的诠释,不断突破瓶颈的探索。王丹全面评析了胡崇炜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并动情回忆起他们共同推动辽宁书法发展的难忘岁月:『我和崇炜同岁,回想起来,我们都是聂成文老师的学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书法学传统、抓临帖的艺术生态中成长起来。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们年轻,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临帖、创作,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聚在一起,聊的都是书法,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崇炜性情笃实,对人真诚,做事干练。参过军的缘故,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有大局意识和一股雷厉风行的劲头儿。二〇一〇年,他担任辽宁省书协秘书长,我当选为辽宁省书协主席,我们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支持、包容,合作得很愉快,工作开展得也很顺利。我们提出了「团结、务实、创新,敬老、举贤、推新」的十二字工作方针,为辽宁书法事业的发展一起努力,满足并且快乐。后来,他当选辽宁省书协主席,工作稳中求进,依然延续着沈延毅、聂成文老师等老一辈的指导思想,植根传统、守正创新,扬长项、补短板,为打造「辽海书风」不懈努力,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平素,他临帖十分刻苦,深研经典,以古为新,并提出『精临、精读、精创』的理念,很有见地,也是他的切身体会,对书法人有很大的启发。他取法广博,以章草为主,兼攻魏碑,融合得很好,写得得心应手,并有了这样一些风格特点:

一是书风较纯正。这是因为方向对、方法对,自觉学习传统、崇尚经典,书作中就会体现出一种清正的面目。二是以楷入草。将魏体楷书中一些笔法、结构适当用于章草这种古老的书体中,化难为易,增加了章草的可识性、可读性,对章草也是一种丰富。三是追求意韵。书无韵则俗,韵产生在自然高古中,简单说就是不造作,有古意。胡崇炜作书喜欢用长锋羊毫,这样便于把笔画写厚实,写出力道来。厚而有力道,笔画就有骨有肉,就丰富耐看。四是空灵虚和的章法。其作品字距、行距大多较宽,但气息流动通畅,没有分散零碎之感,反而显得灵动疏朗。五是融入篆隶的笔法。用笔铺毫,笔画写得干净利落又有立体感,增加了古厚之意。

胡崇炜视书法为生命,全身心地求索。他用功最勤的两部古帖为《急就章》与《平复帖》。早年对《急就章》这部章草范本的研摹,使其神遇洋洋大观的文辞妙境,追求文质兼备的书法品格。他对陆机《平复帖》的钟情,则缘于其别具一格的艺术力量。启功先生曾有诗说:『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惭署墨皇。』这份别具一格与当时西晋包容开放的文化相关,是时代文明的产物。欧阳中石先生亦说:『章草极见情致,既显得古雅,又显得深沉;既显得丰富,又显得隽逸,很能展示艺术的表现能力。』观胡崇炜的章草,当是汲取了汉魏文化传统的精华,诸如《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汝南王古塔铭》等,深入其中不断浸淫得其精髓,结合章草创作赋予当代表现,结字灵动、涩润相兼,沉着厚重,遒力雄厚,常显天趣奇意。二〇一二年底,胡崇炜入选全国『三名工程』五十位书法名家之列,说明了他的师古化古自成一格。

胡崇炜自言对书法的认识经历了两大阶段:『习书创作前三十年下苦功的实践用以解惑,寻求掌握艺术规律。近十年对书法本质有了明晰的理解,可用四字概括:古朴自然。书法大气象来源于返璞归真。』这段话也是胡崇炜书法的自我写照。

胡崇炜说:『书法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返璞归真,并不是指到了一定成熟期就可放胆随意写,而是更加遵循法度,追求古雅;讲求笔笔到位,更加规范;是老到、精准、稳健的自然外化。』在进入比较成熟时期的书法是否还要创新,胡崇炜用实践进行了回答。创新是学好传统、吃透传统前提下的水到渠成,主观臆想是创新的天敌,扭曲艺术本来面目更非创新,『桶装满溢出来』才是创新,即古法学通透后的自然流淌。此『自然』有双重含义:一个层面是技法上的绝非为所欲为与想当然,而是在与经典古帖相识相知相学里,理解感悟融化的直观表达;另一层面则是传统继承中无法物化的精神力量,是笔端随形流出的意。

学传统,不仅是线条要入古,更是人文精神不断注入的思考与对话。所以,如此的『自然』是艺术规律的『不逾矩』,能够熟练驾驭技法,写到熟时而后生,生动回旋,同时清晰呈现时代与传统文化互动的轨迹,展现一种文化自觉。

猜你喜欢

成文章草临帖
“00后”的爱情标签
徐成文
我和老伴的快乐“毽 ”身法
临帖孙过庭《书谱》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浅谈我对硬笔书法临帖与出帖的理解
临帖创作解说词
我的临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