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孝祥词《念奴娇·过洞庭》的诗意审美

2023-07-25陈明英

课外语文·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张孝祥洞庭洞庭湖

陈明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的诗词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印记——景点与诗词同在。因为景点美,所以诗词意蕴美,充满生命的诗意;因为诗词美,所以景点永流传,让人心生向往。所以,在解讀诗词的过程中,同学们尤其要注重诗意审美,这样才能领会中华大地美的风光、美的诗意。比方说洞庭湖,它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最让人赞叹的是那烟波浩渺的壮观湖景。在古文中,描写洞庭湖之美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宋名臣范仲淹的那篇《岳阳楼记》,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尽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以洞庭之壮观引入胸怀天下的济世情怀。可以说,一篇《岳阳楼记》足以撑起整个洞庭湖。在诗词方面,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首诗溶解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清新脱俗的雅致;也有山水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展露无遗……无尽的诗篇在历史长河中缓缓流淌,但很少人听说过有这样一位诗人也写过洞庭湖,他就是张孝祥,那么,在他的笔下,洞庭湖之景又有着怎样的诗意呢?有什么值得我们审美的地方呢?

一、知人论世,其人其诗

张孝祥之所以鲜为人知,完全是因为他的年龄。张孝祥仅仅38岁就离开了人世。但即便如此,他善诗文,尤工于词,风格宏伟豪放,诗词作品更是多不胜数,只是我们鲜有认识而已,如果不是因为年龄,他的传世诗篇将更加深入人心。他心比天高,追求李白的气度;他还能比肩苏轼,诗词中充满神韵。他的诗词当中,有爱国、忧国、忧民、爱情等多种主题类型,其文字之清隽,气质之飘逸,在当时的文坛中也别具一格,更何况他曾两度出任中书舍人,为皇帝起草诏书,其文学造诣、文笔风采堪称一绝。在写景方面,他的很多诗词都呈现出无限的诗意,这种诗意与苏轼的洒脱似乎有着一脉相承的味道。在张孝祥官宦生涯中,他与朝臣秦桧是政敌,总是受到秦桧的排挤。他做此词时,正值被贬官,所以其笔下也有不一样的诗意。前文提及,洞庭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受到了文人墨客的青睐,那么,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胸中的情思有着怎样的描绘呢?

二、文本探究,诗意审美

(一)上阕览景——审视其中的生命观感

上阕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在此阕中,诗人笔下的洞庭湖是具有无限的生命意蕴的,有着画面的美感和观感。“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青草”,一般人初读时会以为是洞庭湖两岸的青草或者水中的青草,这是一个先入为主的误解。这里的“青草”是指与洞庭湖相近的另一个湖泊,名叫青草湖。首句中的“近中秋”交代了写作时间,所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中华文化中较为特别的节日,更有着别样的意味。值得注意和玩味的是诗人对“风色”的体会。常常听到风有风向、风力,却没有听过风有“色”,风本无色无味。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是他独创的,李白也说过:“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在浪漫诗人的眼中,那万里的黄山让风染上了色彩。这种表达别开生面,增添了诗意的描绘。这句是说中秋的洞庭湖和青草湖上,碧波蓝天,波澜不惊,也就没有了风的影子。接着的诗句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此时的“我”撑着一叶扁舟,荡漾在三万顷的广阔湖面上,在月光的照耀下,湖面如用晶莹剔透的美玉制成的镜子。而诗人呢?在此湖景中,缥缈间如遗世独立,大有苏轼“渺沧海之一粟”的感觉,也有张岱那种“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孤芳自赏,达到了诗人与外景,天人合一之境地,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而此刻天上的月亮呢——“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素月”是指不加装饰的明月,这个时候天空的明月在湖中投下了清白的倒影,这倒影也已经溶解在清澈的河水当中,再次表明了自己与外物的融合。“表里俱澄澈”表面是说月亮和河水的澄澈,在洞庭湖这片景色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俨然是一个仙境。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这个时候的“我”,也如月亮,更如秋水,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表里如一。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写人,写自己的品格之美。这与下文的“肝胆皆冰雪”是相互照应的。面对天人合一的境遇,内外统一的美景,这种美妙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所以诗人在上阕中,明确表示这种最玄妙的生命观感、最有诗意的体验却“难与君说”,这里的“君”是说独立于张孝祥之外的所有人。情感真挚,又启发世人。

(二)下阕抒情——审视其中的诗意人生

下阕是“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着重抒情,是诗人自己联想生平有感而发,当中有美的情感、美的宣泄。首句中的“岭海”是指当年在岭外因谗言落职的遭遇,虽然“我”遭到了贬谪,但“我”的行为是光明磊落的,所以诗人自比明月,或以孤月为伴,谁能理解“我”的心境呢?表达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芳自赏和孤傲无边的心理。冰雪是洁白晶莹的,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所以“肝肺皆冰雪”,实际上是说自己的内心是纯洁的。当然,同学们知道当一个人不如意的时候,他就会用别的情感和意境来聊以自慰,张孝祥也不例外。“肝肺皆冰雪”是说自己受到了贬谪虽心情低落,但问心无愧,反而感到自豪,因为自己坚守了为官处世的原则。下面,诗人从当年的遭遇回到了现实中,“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月夜本清冷,而诗人自身又衣服单薄,颇感凉意。这种凉意,更让他感叹官场中的人情冷暖,更显悲凉心境。但即使如此,自己却是一个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吹雨打,“我”稳稳地泛舟于横无际涯、空旷无垠的洞庭湖上,何需惊慌呢?这句体现了诗人乐观的鲜明个性,这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的坦荡和豁达很接近。而更乐观和豁达的在于下面的三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他啊,要舀尽西去的长江水,去斟满用北斗七星制作成的酒器,用来招待天地万物(“万象为宾客”),而诗人自己呢?不就是天地万物的主人吗?一个被贬谪的人,居然能够表达出如此自信满满、心胸豁达的气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此中景色,刘禹锡、李白也难以比肩。本词的最后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记得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明显是借为己用。只见他一边敲击船沿,一边仰天长啸,甚至于一边歌咏大自然,一边全然忘情于这月明无风之夜,忘情于与自然交融之中。这份万丈豪情,这份凌云之志,超越了历史的时空。

诗词的终极审美,无非就是审视诗词中的画面美和诗人的情感美。其实,作为景点,作为美丽山水的代表,洞庭湖是幸运的,因为这里有无数文人的极致诗意表达。作为一位文人,一个混迹官场的人,张孝祥又是不幸的,因为他终究抵不过时局。但“不幸”的张孝祥路过了“幸运”的洞庭湖,冥冥中注定了会碰撞出诗意的火花。在此月夜、此湖景、此心境的萦绕下不得不让人感叹:人生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天与地是合一的,同样地,顺境与逆境、高峰与低谷也是合一的,张孝祥都已经经历过。于是,细细品读,认真审视他笔下的《念奴娇·过洞庭》,这可能是他最美、最动情、最富有诗意的诗篇,让洞庭湖的幸运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张孝祥洞庭洞庭湖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洞庭谣
洞庭湖
张孝祥三问
轻松松聊汉语 洞庭湖
钦点状元张孝祥
好一个洞庭湖
以“境界层深创构”理论解读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20世纪以来张孝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