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怀古"诗,析"怀古"情

2023-07-25刘婉

课外语文·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永遇乐怀古周瑜

刘婉

从诗词题材的角度看,有表达回归自然的山水田园诗,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尽了回归田园的自由安适;也有表达天涯游子的羁旅情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尽了天涯游子的无尽悲哀;更有怀古诗,如陈子昂追忆往事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也有对往事的唏嘘感慨,如杜牧感叹历史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抒发了对历史的无限感怀。但即使是类似的题材,不同的诗人由于不同的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感受。怀古诗也不例外。本文以宋代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怀古词为例进行赏析。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道尽,抒发功业未就的悲愤交加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是北宋词坛最引人注目的词作。当时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两年有余,某一天他到黄冈赤壁出游以排解内心的孤寂、无聊和惆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词。这里要强调的是,苏轼笔下的赤壁并不是三国时候周瑜指挥的那场赤壁之战的遗址,实际上应该是“赤鼻矶”,但其屹立如墙壁,故也称“赤壁”。所以只是名字相同,激发了苏轼的联想罢了,同学们在鉴赏本词的时候需要注意。

词的上阕从长江说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实际上,这也不是苏轼的创新,毕竟很多诗词都喜欢从长江或者黄河说起,所谓“有水则兴,无水则亡”,它们承载着中华文化,向中华大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血液和营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当然,苏轼也是即地写景,有感而发:滚滚逝去的长江水,多少英雄、多少辉煌的历史事件都在这里演绎,长江是他们英雄事迹的见证者。站在这里的赤壁,三国时候的英雄人物马上浮现在苏轼眼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赤壁之战了。词人仿佛看见远古战场上,周瑜在长江边上指挥作战,他站在高高的悬崖边,浪花不断拍打着,好像冬日的千堆雪一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也勾勒了古战场的险要地势,写出了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当然此时也涌现了数不清的英雄人物,比如曹操、孙权、吕蒙、孔明……悉数登场,他们为了祖国的壮丽山河纷纷“竞折腰”。上阕主要缅怀英雄人物,将我们带进了历史时空,也让我们认清苏轼的博大胸襟和精神,引发无尽想象。

下阕直接从周瑜这个人物入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什么赤壁之战中那么多的英雄人物,苏轼单单从周瑜写起呢?当然是周瑜有过人的胆识和本领。首先,他婚姻美满。小乔是他的娇妻,郎才女貌,羡煞旁人。其次,他能力出众。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三年(198年),东吴第二代领军人物孙策亲自迎请24岁的周瑜,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再次,他少年英俊。丰姿潇洒、韶华似锦,有的是超人的抱负。最后,他谈笑自如。只见他束装儒雅地指挥着军队对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发起了进攻态势,谈笑之间,就摧毁了曹军,让曹操仓皇逃窜,后终其一生也没有涉足江东。《江表传》这样记载这场战争,当时周瑜指挥吴军,用轻便战舰装满干燥的浸以鱼油的柴木驶向曹军,一时间“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所以苏轼用“灰飞烟灭”四字描述曹军的惨败情景,周瑜确实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时,苏轼又看了周边,顿时愣了一下回到了现实——但此刻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其实什么也做不了,“我”想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但是可惜白发已有,于是又开始多愁善感:如何能比肩周瑜呢?不如放眼长江,举酒敬月亮聊以安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让苏轼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反差,联想自己被贬为百无一用之人,几千年来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二、《永遇乐》借古道今,寄托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

虽然说苏轼向往成为英雄,但他终究不过是一个士大夫而已,就算让他上战场也不会是冲锋陷阵的猛将,所以他想象、他渴望成为周瑜似的人物正如像他说的不过是“梦”;而辛弃疾不但是一个写词高手,还是一个难得的武将。年轻时的辛弃疾在祖父的耳濡目染下,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志向。后来,21岁的他参加了抗金起义军,并负责起草檄文,参与机密要事,再后来他参与平叛,让南宋朝廷大为震动,“圣天子一见三叹”成了美谈;23岁的他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称得上是“雄姿英发”;后来,南宋偏安意味浓厚,他还向南宋朝廷上书《御戎十论》和《九议》,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中原的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但是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这是他的悲愤之处。

那么,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先看词的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先从三国时候的孙权说起,在辛弃疾的心中,孙权是一位英雄人物,他力挽狂澜,坚决御敌,但是这个人物如今已经寻觅不到了,隐隐地表达出他对时局的忧虑,暗指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没有当年的进取之心。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追忆孙权的基础上,悲伤的情感更进一步,现在不但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当年他修建的繁华的歌颂功绩的舞榭歌台都随着风吹雨打而杳无踪迹了,可惜,更可悲,也意味着英雄的年代、抗爭的年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下三句以场景带入(“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再次引入另外一位英雄人物——刘裕(寄奴),想当年,他以京口为基地,削平内乱,取代东晋。还曾两度北伐,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说是恢复了中原,可谓气势恢宏、胆识过人,这种功绩真是千古英雄的伟业,让辛弃疾心中涌现无限的景仰之情,当然他希望自己也能如此。

相比于上阕乐观的情绪和开阔的意境,下阕的感情略为沉重和感慨。下阕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深刻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战争,当年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元嘉帝)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战机,重创刘义隆集团,让他战时失利,仓皇逃命,这是一场耻辱的、悲伤的战争,真是不堪回首。更不堪回首的是,当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修建的行宫(佛狸祠)居然被老百姓当作一般的祠庙来供奉,言外之意就是这里的百姓已经认可了异族的统治,安于生活在这片土地,这才是辛弃疾最担忧的地方。假以时日,这片土地将永远不能收回,字里行间充满着厚重的危机意识,可惜的是南宋统治者只知道醉生梦死,不再图谋中原,这更加重了辛弃疾的伤感之情。于是,他大声疾呼,只要南宋朝廷起用自己,自己会像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奋勇争先,勇武不减当年,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这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的诗词在当下的中国尤为适用。

重读这两首词,心中不觉再次涌现明代杨慎的《临江仙》,其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几句话说尽了中华几千年来的历史兴衰,沉浮了多少英雄往事。回首今天的佳词,我们不妨静静欣赏、体味:苏东坡的《念奴娇》让我们体味到他在感受人生、描绘人生。但世事往往无常,即使他的心中有千般不舍,纵使他有过人的才能,也只能在某个夜晚,望着朗朗星空,想象月下的周瑜“羽扇纶巾”的英姿,幻想自己成为他那样的英雄人物来聊以自慰,但回到现实他也只能借酒消愁,感慨“人生如梦”。辛弃疾的《永遇乐》让我们感悟到他对现实的忧虑和愤慨,字字珠玑,有现实的沉痛,但即使岁月不再、年华已逝,还有幻想金戈铁马、收复山河、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两位人物在笔者的心中其实都是英雄,苏东坡是敢于践行改革、创建美好生活的英雄,辛弃疾是乐于征战还民族美好未来的英雄,只是时局的局限没有给他们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只能望月怀古,怀古中有他们的思想,怀古中有他们的情怀,而怀古题材的诗词更因他们而熠熠生辉,流芳千古。

猜你喜欢

永遇乐怀古周瑜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清晏园怀古
陆明君
一气周瑜(一)
一气周瑜(二)
人生如梦
上都怀古
翠云廊怀古
A Study of Prototype Effects in Xin Qiji’s Song Lyr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
囧版三国之偷袭周瑜特别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