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庭五眼九头身

2023-07-25尚兆廷

课外语文·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眉毛额头外貌

尚兆廷

生活当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说对某个人的第一印象呢?往往就是映入眼帘的最大化特征——外貌。看文学大师鲁迅的文章基本可见一斑。以《藤野先生》为例,初见藤野先生就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眼镜”“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确实会让人误会他是一个小偷。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都是因为作者描写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将外貌特征几乎以拍摄的手法描述了出来,才能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本文虽然是谈写作,但不妨引入一个美术学的描绘术语——“三庭五眼九头身”。所谓“三庭五眼”就是专指人的头部,人的脸长与脸宽应有一定的比例,如不符合此比例,就会与理想的脸型产生距离。所谓“九头身”是一个人的头和躯干的比例,站在绘画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符合九头身,那这个人绝对是一个美人。当然,本文无意探讨这种美术的概念,不过是借用这个概念跟大家谈谈人物的外貌应该如何去描写罢了。但话又说回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手中的笔描绘这种美的因子,让人对其外貌有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在第一印象中描真

(一)把螓首蛾眉写精致

如果把一个人的脸三等分,那么第一等分是从前额发际线至眉骨,就是我们额头和眉毛的部分。《诗经·卫风·硕人》曾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意思是说“一名女子有广而方的额头,细而长的眉毛”,可以看出这名女子容貌非常漂亮,楚楚动人、天生丽质。这里的额头自然也包括秀发和脸颊,毕竟秀发之下往往是第一印象。

其一,见发如见人。唐代的诗人白居易在《任氏行》中写道:“兰膏新沐云鬓滑,宝钗斜坠青丝发。”说的是美人出浴后秀发如云,光滑得连宝钗都戴不住,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丝滑溜溜”,可谓惹人喜爱。一位学生这样描绘她母亲的头发:“妈妈有一头漂亮的长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如水一般流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将这位母亲动人的一面描绘了出来,鲁迅的《藤野先生》也有这样的描绘:“(‘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当然,鲁迅这里运用的是讽刺的手法,批判了“清国留学生”的丑陋面孔。

其二,关于额头。俗语说,男阔金,女阔银,阔头姑娘难得寻,当然是迷信的说法。但是这个谚语其实是抓住了额头“阔”的特征来写的。描写额头的成语就更多了:天庭饱满、螓首蛾眉、地阁方圆、日角龙颜、日角龙庭……总有一个适合我们的描写对象。一位同学这样来描绘他的同学:“我的同学的额头高高的,非常光滑,如果用一束光照向他,肯定得反光回来。”这个夸张的写法真是太奇妙了,用得很精准。比较独特的是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其中对于主人公的额头的描写十分有趣:“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这个描写真实而生动,把独特的托尔斯泰的额头描摹了出来。

其三,关于眉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临江仙·寒柳》中写道:“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词人借弯弯的眉毛表达自己的情思,可谓意蕴绵绵。有的同学这样描写老师的眉毛,“雪峰似的高耸的双眉,更使他有一种锐不可当的威势”,写出了老师的威严;有的同学这样描写自己的同桌,“她淡淡的眉毛就像掺了水的墨汁轻轻地描上去的一样”,这个同学抓住了眉毛的颜色和样子,让人物活灵活现。

(二)把玉颊美脸写真实

脸颊最容易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古人曾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靓丽相貌,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讲,面容是各不相同的,写脸颊的时候可以同时与嘴唇和牙齿合起来写。比方说形容小孩子:“他那红扑扑的小脸蛋,像一个行走的大苹果。”形容男同学:“他那洁净的脸膛像朵白云,云中透出阳光,牙齿白白的,笑起来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形容女同学:“她的脸是鹅蛋形的,一个小巧的嘴巴,生气的时候总是嘟着小嘴。”总之,不同的人要学会用不同的描写方式去描写他(她)的脸蛋类型,才能符合他(她)的气质和年龄,才能呈现真实的人物形象。

(三)把心灵之窗写灵透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一个人在谈话的时候能够注视别人的眼睛,那么他肯定是一个尊重他人的人。形容眼睛的词语数不胜数:火眼金睛、挤眉弄眼、低眉顺眼、贼眉鼠眼……

一位同学这样来描绘自己的同学:“一双黑亮黑亮的大眼睛。凝眸时如波澜不兴的黑海,流动时如空中飞走的星星。”写出了这个同学活泼的一面。当然,描写眼睛不单单要抓住它的形,还要抓住它的神。比方说,我们总说一个人的眼睛里有光,就是这个意思。像《列夫·托尔斯泰》中描写的“一对回首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写出托尔斯泰那炯炯有神的“犀利目光”,似乎穿透心灵让人无法躲避,具有让人不能顾左右而言他的冷酷。

(四)把顶天支柱写具体

我们的身体是支撑我们整个人的秘密武器,失去了它的存在,我们“无以成人”,因此,称它为“顶天支柱”也不为过。大千世界,各色人物林林总总,高矮肥瘦各有千秋。比方说“瘦”,很多同学总说身材瘦削,像竹竿。其实,这种说法太笼统。不妨看看《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般瘦弱的腿是其独特的标志。比方说“健壮”,记得《挑山工》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挑山工)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这些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健壮的、肯付出的职业挑山工形象。

二、在第二印象中留痕

以上四部分是美学上“三庭五眼九头身”在写作中的运用,是基于我们的外貌去描写的真实的细节内容,算作第一印象,但如果要想我们笔下的人物形象继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还需要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修辞上的升格,让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第一,运用对比手法,让笔下之人带有时光的痕迹。人总会老去,这是自然之理,恰恰是真实,也是岁月的见证。比方说,一个同学这样描写他的母亲:“我的妈妈曾经有一头乌黑光亮的头发,大家都称赞她十分美丽,妈妈曾经的脸上:眉毛像两弯月牙,皮肤光滑、细腻,还有一个甜甜的酒窝。而现在——皮肤越来越粗糙,仿佛老树皮,脸上的皱纹更像是一根根的线条,凹凸不平。”看到这段话,相信大家都会十分感慨,一个辛勤的母亲形象被刻画了出来。相信大家对《故乡》中的中年闰土至今还历历在目。不妨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來写的:身材——增加了一倍;脸——灰黄色,而且带有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穿戴——破毡帽,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这是运用了对比手法,让闰土这个人物穿越了时光。这样,一个生活穷困潦倒的人物形象就跃然于我们眼前,我们心中也不觉发出几分唏嘘和叹息。

第二,运用修辞手法,让笔下之人带有人物的性格。大家应该可以发现,一般的人物外貌描写都运用修辞的手法,上面引用的诸多例子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就像古典小说中的“刘关张三兄弟”也一样,刘备是“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关羽则“面如重枣,髯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皇,威风凛凛”,张飞却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三兄弟的性格特征呈现在人的眼前。连俄国伟大作家果戈理也说:“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心理学家奥维德曾经说过:“外貌是人内心的表露。”因此,优秀的外貌描写总能超越文字的界限,让人物变得更加鲜活,更有神采,比如《红楼梦》中的人物“王熙凤”,《孔乙己》中的人物“孔乙己”等,作者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都运用了精彩的外貌描写,这些描写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彰显了人物的个性。

猜你喜欢

眉毛额头外貌
为什么头发长得很快,而眉毛、睫毛几乎不长?
为什么发烧时要给额头降温
两张小纸片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一束光在孩子的额头上
剃眉毛
眉毛有个性
当狗狗有了眉毛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