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

2023-07-25刘季陶

中国新通信 2023年9期
关键词:文科外语应用型

摘要:当前,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课程的新文科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地优化与完善,但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在简要阐释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价值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大学外語新文科建设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中提出了对策,旨在为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

尽管新文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绝大多数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将新文科建设上升到更高层面,并切实加大实践与探索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向纵深开展,对于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按照较高标准进行分析,个别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仍然缺乏实质性创新,特别是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和制约因素,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导致无法实现更大突破。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与大学外语信息化教育全面、深入、系统地融合,着眼于解决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采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举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最大限度提升大学外语教育质量。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能够拓展大学外语教学领域

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除了强调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之外,还要求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更加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当中,能够进一步拓展大学外语教育领域,特别是通过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大学外语教育体系,能够进一步强化大学外语教育的交叉性、互动性、融合性,使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与文化,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如充分利用各类“慕课网”,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大学外语知识,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正确处理好“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关系,不断提升学习质量[1]。

(二)能够整合大学外语教学资源

加强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需要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这是实现促进多学科交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的大学外语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有助于大学外语新文科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大学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意识,提升自身的数据思维建设,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大学外语教育资源,也要将其融入大学外语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与互动探索,进而构建更加强大的大学外语“知识链”和“创新链”。

(三)能够创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

随着《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深入实施,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更大突破,需要在地方应用型高校明确新文科建设特点的基础上,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互动性,而且也能够打造更多的平台和载体,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创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更深入地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创新大学外语教学模式方面的重要价值,推动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和有效应用,以此不断提升大学外语教学质量。

二、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理念缺乏创新

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制约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部分教师未能深入分析新文科建设的理念,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积极作用,“互联网+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意识薄弱,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薄弱是阻碍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性不够强,特别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如在实施多媒体教学方面,缺乏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相关的内容,“微课”的应用也相对较少,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某些应用型高校中,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理念方面缺乏创新,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不够到位,严重制约了大学外语的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2]。

(二)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相对较少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造更多、更有效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但目前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这方面还没有进行科学设计。虽然教育信息化得到快速发展,但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中的平台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境。除了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投入相对较少之外,教师在综合应用各类平台方面同样面临诸多困境,“微视频”以及“慕课网”的应用还不够到位,对微信、QQ等信息传播平台的综合应用也相对较少。绝大多数大学外语教师普遍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即便能够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开展外语活动,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大学外语教师在利用“校园网”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各类平台的知识融合、教学对接仍然有提升的空间。要更深入分析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相对较少的原因,除了地方应用型高校对各类平台、载体以及系统的应用不够到位之外,教师缺乏对大学外语信息化教学的深入研究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不够完善

要想使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当中,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运行机制,但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方面仍然不够到位。虽然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认识到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大学外语教育机制的重要性,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缺乏有效的举措,一些教师不注重收集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相关的影视片段、演讲、采访、新闻、会话、广播等资料,使得相关资料相对较少。有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则不注重构建具有多元化、融合性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体系,特别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多学科交叉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教师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互动,共同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由于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大大制约了大学外语教育的实效性[3]。

(四)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缺乏技术支撑

要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与大学外语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合,需要运用更多、更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制约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因素,也包括一些地方应用型高校不注重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大智移云”还没有全面、深入、系统地应用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领域。很多教师在应用“大智移云”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分析工作;不注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大学外语教育模式创新;不注重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动“移动教学”;不注重利用云计算技术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共用。由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不明显,大学外语教学“跨界融合”难以实现,“学科集群”教学模式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优化对策

(一)创新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模式创新,为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与大学外语信息化教育全面、深度、系统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打造“学科群协同共育生态圈”,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相关教学平台,使“学科集群”教学模式得到落实。除了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动学科交叉之外,也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综合应用外语的能力,将POA理论科学、系统、有效应用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当中,正确处理好“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各类学习资料,鼓励学生从学科交叉的角度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与互动,不断推动大学外语教学的产出效益。

(二)打造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

随着新文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才能使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对此,地方应用型高校要着眼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打造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4]。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慕课教育平台建设,充分利用Coursea、可汗学院、耶鲁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除了要在众多的慕课平台收集资料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利用慕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重视培养学生针对学科交叉开展自学[5]。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应大力推动微信、QQ等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中的创新性应用,教师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具有新文科特点的内容,让学生有选择地進行学习,持续培养学生的新文科意识。地方应用型高校还应将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与“校园网”建设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学习、传播、宣传、引导、服务功能,通过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多学科交流与互动。

(三)完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

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增强融合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应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三全育人”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各学科教师之间交流与互动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大学外语创客空间”,作为“课下”学习的重要平台。地方应用型高校需要关注大学外语学习资源的“共享性”和学习的“便捷性”,将反馈评价、模拟检测、课程教学、管理控制等融入一个系统,同时也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源生成“二维码”。在开展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营造更加有效的“教”与“学”互动氛围,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机制建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单句模拟、配音练习、对话练习、模仿练习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政治、经济、文化知识[6]。

(四)改进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技术

只有充分应用更多、更具有创新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当中,才能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实现更大突破。为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当切实加大现代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融合。推动“大智移云”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中的综合应用,使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能够为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创造更有利的技术环境。同时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专门的“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强大学外语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使更多资源能够应用于大学外语教育。另外,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大力推动大学外语教育技术创新,将多媒体、翻转课堂、微课、对分课堂、远程教育等进行有机整合,如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的形式组织实施,在制作微课课件时,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大量有用资料,并通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既提高趣味性,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高校要想提高大学外语教育质量和水平,需要落实好《新文科建设宣言》,积极探索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科学路径和方法。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将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与大学外语信息化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系统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的赋能,促进大学外语教育实现更大突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应用型高校既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也要着眼于推动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向纵深开展。同时地方应用型高校还需要加强调查研究,找出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采取更具有创新性的举措,重点在创新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理念、打造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平台、完善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机制、改进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技术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外语新文科建设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刘季陶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栾慧鑫.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路径探析——以东北林业大学德语通识课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9):85-87.

[2]张志刚.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02):79-84.

[3]郭云,金一粟.新文科视域下综合性大学外语学科建设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02):265-268.

[4]王卓.新文科理念下的“大外语”教育创新改革[J].山东教育,2022(12):38-39.

[5]刘季陶.“互联网+”视域下大学外语新文科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4):198-200.

[6].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外语教育[C]//.语言生活皮书——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2021).,2021:197-207.

猜你喜欢

文科外语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孙文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