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实施海葬奖补政策首年:首批140余名逝者入“海”为安

2023-07-24岳炎霖

环球慈善 2023年5期
关键词:坛子骨灰逝者

岳炎霖

近期,福州市出台的一项有关海葬奖补的政策引发网友热议。

3 月中旬,福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福州市骨灰海葬奖补办法(试行)》。文件显示,对于生前为福州市户籍且参加福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骨灰海葬活动的逝者,家属可免费领取海葬证书,并向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申领3000 元奖补;对于非福州户籍的亡故居民,福州市可提供免费海葬服务,但不适用奖补政策。

据介绍,海葬申请人应为死者生前意愿的受托人或逝者近亲属(原则上应为死者的配偶、子女、父母。死者无配偶、父母、子女的,可以由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申请)。两名逝者家属可免费参加骨灰海葬告别仪式、随船参加骨灰撒海活动,活动船只免费为随船人员提供点心饮料。

福州的海葬奖补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社会上引发巨大反响。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查找发现,有不少内陆和沿海居民对这一形式感到陌生和好奇。

为此,记者采访了一名亲人海葬仪式亲历者、福州市民政局負责殡葬业务对接的一名工作人员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几个网民,倾听他们对此的看法。

95 后女孩自述海葬亲人经历:现在的我超喜欢大海

乔五六(受访者社交平台用名,下称小五)是一名来自山东青岛的95 后女孩,16 岁那年,小五的父亲因病去世,24 岁时,母亲也永远离开了她。

尽管从小就居住在沿海城市,小五此前也从未想过自己会选择以这样的形式安葬自己的父母。

以下是小五有关父母海葬经历的自述:16 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因肺癌去世了。高中时期,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跑到殡仪馆去,爬上很高的梯子,找到我父亲的单元门,然后把那个柜子打开跟他聊两句。

后来,我得知了我们当地靠海,是可以免费海葬的。因为在海边长大,我本来就对大海有一种天然的情怀,当时想到以后可能在外地回来不方便,如果海葬的话,未来我无论在哪个地方,只要看到水就能想到父亲,于是我申请了为父亲海葬。

海葬仪式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进行的,手续办理齐全后,工作人员会在海葬仪式当天帮忙取出骨灰盒,并把骨灰倒入一个专门用于海葬的可降解坛子里。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人的骨灰,吃了一惊。我本以为骨灰应该全是粉末,没想到还是会有一些残余的骨骼。之前我看到人体骨骼模型都会做噩梦,这次我没有害怕,可能因为知道那是我的亲人。

在把坛子封好后,我们需要把坛子交给工作人员,逝者家属会再进行一次遗体告别仪式。随后家属们坐上一辆大巴车前往海边,上车之前坛子递到了我手上,在车上我紧紧地抱着坛子。

在船驶入特定区域后,工作人员说可以用绳子把坛子放下去了,我就轻轻把坛子拿起来,当时觉得抱在怀里就好像父亲还在我身边一样,就又抱了好一会儿才放下去。把坛子放入海里后,我手里仍紧紧地攥着绳子,看到坛子在海面上浮浮沉沉,我觉得是时候告别了。我对父亲说了声“再见”,就把绳子放开了,第一次海葬就这样结束了。

由于24 岁母亲去世那年我在外地,当时出于一些原因,海葬手续要几个月才能办下来,母亲的海葬是我小姨帮忙代办的。当时花了800 多元,在一个游艇上帮母亲办了海葬,流程大致与之前父亲的海葬仪式相同。

分享这些经历并非是鼓励大家去海葬,毕竟每个人的丧葬观念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

自从父母入“海”为安后,即便我是在一个只有湖的城市,我也会把它想象成大海。每次回到家乡后,我会去海边的礁石上坐好久,跟已故的父母聊聊天。

电视剧中常说:“人死了之后会变成天上的星星,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我的父母他们不光在天上,也在海里,无论我未来去到哪个城市,面对的都是江河湖海,这样会感觉他们的生命在大海里面得到了延续。

我现在27 岁了,超喜欢大海,不出意外的话未来我也会选择海葬,这样我们一家三口也算是团聚了。

福州市民政局:选择海葬者较往年数据翻了好几倍

自3 月中旬发布海葬奖补政策以来,福州市于3 月30 日举行了今年首批集体公益海葬活动,在进行告别仪式后,200 名左右逝者亲属乘船到达指定海域,将140 名逝者的骨灰和花瓣一道缓缓撒入大海。这也是福州市举办的第18 届公益海葬活动,此前已有1114 名逝者入“海”为安。

据报道,福州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福州市首次举办集体公益海葬,仅有5 名逝者骨灰撒入大海。26 年来,受海域管控、新冠疫情等影响,这项公益活动多次停办。2016 年起,随着福州市殡葬改革持续深入,民政部门通过媒体广泛征集,每年有约百例逝者骨灰海葬。

清明节后,记者采访了福州市民政局负责殡葬业务对接的一名张姓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介绍称,骨灰海葬活动按照“全年预约、适时组织”的原则实施,如需预约集体公益海葬,可直接拨打福州市殡葬事务中心电话0591-87534841,按要求提交所需材料后等待参加下一批集体公益海葬活动即可。

“海葬奖补政策实施以来,3 月30 日我们举行了第一批集体公益海葬活动,共有140 例逝者骨灰、近300 名家属参加。”该工作人员介绍称,第一批140 名逝者中福州当地居民约有100 人,相较于外地居民要多一些,“福州当地是把骨灰和花瓣一起撒入大海,这样比较有仪式感一些,一般是在闽江入海口附近举办活动。”

“往年一般全年参加海葬的有80~90 例,今年第一批有140 例左右,第二批4 月18 日举行。相较往年数据翻了好几倍。”作为殡葬业务相关工作人员,他深深感受到新政策带来的改变,他认为海葬这一形式有着一定的进步性,“海葬是生态节地安葬方式的一种,这种方式完全免费甚至发放补贴,可以帮助一些经济有压力的家庭减轻负担。

此外,海葬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是一种比较文明的丧葬方式。”

对于海葬政策,有着不同的声音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发现,目前有关海葬的相关帖子并不少见,网友们对于海葬有着不同的声音。

有的网友认为海葬很浪漫:“像《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的,天下的水都是相通的,不拘哪里海河湖泊,舀一碗祭其眼泪慰藉思念也罢了。”有的网友表示学到了新知识:“本来以为海葬就是把骨灰撒向大海,原来需要经过统一组织,感觉很有仪式感。”也有网友认为,将亲人海葬以后就看不见摸不着了,会有些舍不得,但可以在自己去世后和父母一同海葬。

“我想多看看这个世界,也希望记挂我的人可以随时看看我。” 80 后李女士对海葬这一形式的接受度较高,她表示自己以后也会选择海葬这一形式。

90 后申先生则告诉记者:“我个人在心理上对于海葬并不是十分接受。一方面我从小接触土葬和火葬文化,海葬有悖于我认知中的丧葬文化;另一方面因为我的家庭观念比较重,更希望亲人之间能留下一点念想。”

一名来自河南安阳的00 后女孩小潇告诉记者,自己对海葬的了解大多来源于影视作品,并未有过参与海葬仪式的经历,但可以接受海葬这一形式。小潇说:“对于亲人,我应该仍会选择保留骨灰,因为想留下一些寄托,能在想他们的时候去看看他们。就我个人而言,我可以接受海葬,想到自己会随着海水流向山川湖海,我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稿件来源正观新闻·郑州晚报

猜你喜欢

坛子骨灰逝者
逝者师友二题
『请把我的骨灰埋在西藏』
卖坛子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把骨灰埋在球场
盗窃、贬损骨灰入罪的法律思考
我死后骨灰撒稻田
盲人买坛子
盲人买坛子
坛子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