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2023-07-24刘洁
刘洁
摘 要: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受到极大关注。随着中欧班列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巩固稳定提升”的总体要求,内蒙古所属经满洲里、二连口岸的中欧班列东、中通道如何发展是自治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形势任务、分析了发展现状,深度剖析两大口岸发展中存在问题,系统提出内蒙古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欧班列 口岸 问题解析 对策建议
一、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形势任务
(一)发展成绩斐然,内陆经济中心城市表现亮眼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成为服务国际经贸合作的公共产品。总结开行历程,中欧班列已经历了探索爬坡(2011-2015)、爆发增长(2016-2019)、逆势上扬(2020-2022),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10年来,中欧班列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斐然成绩。尤其对于我国内陆经济中心城市,依托完善區域国际物流营商环境,培育大量的高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集聚,区域枢纽经济蓬勃发展。如重庆(戴尔)、成都(TCL)、郑州(富士康)等。
(二)发展政策明晰,“巩固稳定提升”目标明确
2021年,在中欧班列运行10周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十四五”期间,中欧班列将聚焦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巩固稳定提升”工作主线,着力强化设施保障能力、提升开行质量效益、创新运行管理和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合作网络、加强运行风险防控5个方面,推动国内“卡脖子”路段升级改造和重点口岸站扩能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进一步增强中欧班列支撑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三)中欧班列开行面临新机遇
我国与沿线主要经济体间的经贸合作总体态势是向好的。中俄经贸往外未来可期。2023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发布《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联合声明》,将在8个重点方向开展双边经济合作。202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190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3%。两国商定将推动中俄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双边合作注入新动力。沿线其他经济体对我国倚重和期待进一步增加,中东欧国家、中亚西亚国家经贸往来将进入新阶段。
二、内蒙古中欧班列总体情况
(一)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
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中欧班列开行,2016年组织开行首列,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454列,累计运输13.34万TEU标准集装箱,完成进出口贸易额29.69亿美元,开行线路增长到29条。自治区中欧班列开行分两个阶段,一是2016-2019年初期起步时,整体市场处于在培育发展,国铁集团开行计划随时申请,2017年底自治区及时出台中欧班列相关政策,产生积极作用。2017-2019年,中欧班列开行89、216、260列在当时开行省市排名在前十位。二是2020年至今各地积极组织开行中欧班列,以省会城市为集结中心,1000-1500公里为半径集货,以政府单一平台为主导,以国铁集装箱中心站运行的模式基本形成,重庆、成都、西安、郑州、乌鲁木齐五大集结中心就是这样的特点。第二个阶段突出的体现是增量快、增量大、支持力度大,国铁集团对班列计划开始统筹,支持总量大、运距长的区域。
(二)开行城市积极性较高
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自治区各盟市积极推进本地中欧班列开行,目前已有满洲里、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赤峰、二连浩特、通辽、呼和浩特、乌海、包头等城市先后开行了中欧班列。从规模上看,满洲里和乌兰察布依托口岸和先发优势,开行规模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底,自治区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454列,其中满洲里和乌兰察布分别开行686列和549列,分别占自治区中欧班列开行比重的47.18%和37.75%,合计占比高达83.73%。
(三)经济和社会价值初显
中欧班列为地方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打通了国际物流通道,为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打开了新大门。自治区中欧班列自2016年始发以来,班列社会价值得以体现,乌兰察布通过中欧班列吸引木材加工、卫浴加工等多家企业落户。2019年5月22日乌兰察布—俄罗斯沃罗滕斯克长城汽车班列首发,目前已累计运送长城汽车62列、7138辆;满洲里出境班列“三并二”的创新模式;入境班列助力满洲里农资企业进口俄罗斯农业产品,2022年实现进口42万吨;定制钾肥班列有效保障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化肥供给。巴彦淖尔葵仁班列助力本地农产品“走出去”。鄂尔多斯奇瑞汽车定制出口班列,创新拓展了自治区与中亚、西亚地区国际经贸往来。
三、存在问题
截至2022年,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突破50000列,月均保持千列开行。从国家的维度,内蒙古中欧班列的问题聚焦到口岸“拥堵”,从自治区的维度,问题聚焦到如何依托和发挥班列通道作用,挖掘边境口岸枢纽能级,实现“边腹互动”,促进地区产业发展。因此满洲里、二连口岸,是内蒙古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具体到中欧班列两大通道枢纽口岸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边境口岸传统定位与新阶段国家战略通道要求不匹配
传统铁路口岸定位就是“穿肠过”式的“快接快换快放”,满洲里采用“对装”模式换装,二连采用“落地地起”模式,运输规模小。而新发展阶段,口岸作为国家战略通道和枢纽,一方面要保障通道畅通,更多的是作为桥头堡发挥国家重点物资战略储备功能,依托口岸“集疏运”系统,实现国家战略物资的统筹配置,服务国内大循环。
(二)口岸通道布局规划与口岸运输规模提升不匹配
以满洲里为例,随着中俄贸易结构的转变,贸易规模不断提高,进出口比例失衡问题更加凸显。2022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口货运总量为1618.3万吨(其中进口1350.2万吨,出口268.1万吨),进出口比例为4.9:1;而中俄铁路干线通道(中俄铁路联络线)是2宽1准,通道能力严重饱和。当对干线通道进行规划扩能时,又面临土地控制不足问题。
(三)口岸运行资源分散与大宗进口规模高效运行要求不匹配
目前满洲里铁路换装系统有19个换装场地,部分线路长度较短(600-800米)。由于进口货物均为一般贸易项下大宗商品进口,采取整列运输,整列(65-72车)换装,线路长度均要达到1250米,导致进口货物在老旧换装场需多次解编取送,口岸换装作业效率大幅降低。
(四)仓储功能欠缺与大宗进口运贸仓融需求不匹配
以满洲里为例,传统满洲里站空车相对充足,同时为了减少铁路运量流失公路,口岸站进口货物换装均采用宽准轨车辆对装,如遇准轨空车不到位,则通过“以车代库”等待空车,站区散堆装仓储和标准化仓库存量设施较少。随着口岸进出口规模增大,动态的宽准轨车辆匹配难度加大,“以车代库”严重占用口岸站线路和车辆资源。并且,如铜精矿、锌精矿、铝、纸浆、钾肥等国际期货交易品类的进口,进口商迫切需要进口后入保税库,配套金融,根据市场行情在交割库二次交易。
(五)国际铁路联运规则与现代国际贸易规则不匹配
现代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核心以海运为基础搭建,包括运输、交付、保险、结算模式等。随着中欧班列运输规模的增加,国际铁路联运与基于海运的贸易规则存在不匹配,比如,海运的提单可以作为物权凭证,铁路运单只是运输合同,不能进行交易;比如国际贸易中的保险承保涉及主体主要为进出口港口和海运公司,国际铁路联运涉及沿途所有国家和口岸车站,风险和纠纷产生几率大增。比如国际联运规则只能够在进口方口岸站进行换装,后空车返回,使本已紧张的跨境铁路运输能力,又因为空返浪费一半。
四、对策建议
围绕国家提出的“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方针,着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内蒙古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内蒙古中欧班列运营组织水平,加强满洲里、二连口岸枢纽效能,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强境内外资源要素聚集,培育壮大内蒙古依托中欧班列的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使内蒙古成为国内大市场的“北方良港”,成为俄蒙商品的南方“出海口和边境仓”,充分发挥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作用,促进内蒙古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全区中欧班列统筹
立足全区中欧班列布局优化和高质量开行,加强自治区中欧班列一盘棋统筹,一体化管理。自治区主管部门、中欧班列平台协调铁路、海关等部门,统筹全区中欧班列开行计划,根据企业需求,组织“公共班列”和“定制班列”开行,避免同质化、低水平,各地各自为战。统筹全区涉及中欧班列,特别是枢纽口岸的重大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营。强化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支撑作用,针对班列开行积极性较高、内生国际物流需求较大的盟市予以倾斜,促进中欧班列与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二)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从满洲里、二连两个“枢纽口岸”入手,推动中欧班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欧班列综合服务效能。加速口岸物流资源整合,完善口岸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搭建口岸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解决“穿肠过”问题。一是加快启动满洲里、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枢纽基地项目建设,畅通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二是对标国际,全面提升口岸标准化仓储、保税、交易、金融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中欧班列+ ”运营模式。三是按照桥头堡建设要求,着力加快满洲里钾肥、粮食园区建设。
(三)加强中欧班列资源整合
围绕 “两口岸、双通道、东西双向辐射”的中欧班列发展格局,推动各盟市中欧班列稳定规模开行,提升内蒙古中欧班列的开行合力。一是围绕内蒙古中欧班列布局优化的总体要求,鼓励全区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加强与满洲里、二连浩特协同;支持各盟市及其他地区零散货源通过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在乌兰察布进行集结,组织开行“公共班列”,提高区内稳定线路班列组织规模,实现中欧班列集约化发展和规模化开行。二是结合各盟市的产业特点和企业诉求,组织开行“定制班列”,提高区内货源比例,推动内蒙古外向型加工产业发展,打造内蒙古中欧班列品牌。
(四)强化俄方返程班列组织
逐条对标中俄元首签署的《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重点围绕“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物流体系”,着力加快推进中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互联互通,优先解决瓶颈,瞄准俄罗斯进口化肥、粮食、矿产、木材、纸浆等战略资源性产品,以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为核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返程货源组织,打造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进口组织中心、战略储备中心。一是完善中欧班列俄境外网络布局,提升俄方集疏运、仓储配能力,积极组织返程班列。二是创新返程班列的开行模式,鼓励通过全车型包括集装箱、特种车、专用车等班列开行,适应大规模俄罗斯资源进口需求。三是完善口岸功能,包括卢布/人民币交易结算、翻译、中介、保险、通关等,提升以俄资源进口为主的返程班列综合服务能力。
(五)构建“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物流网络
围绕构建依托内蒙中欧班列的轴辐式物流服务网络,一是联动区内腹地,形成由口岸进口、腹地加工。二是开通长三角、珠三角方向内需班列,形成呼包鄂至发达地区快运定点物流模式,完善国内国际循环物流服务体系。三是畅通“口岸陆港”至“海港”的陆海通道(满洲里—大连港/营口港,二连浩特—天津港/曹妃甸港),推动完善“中欧班列+陆海通道”网络架构。
(六)培育通道经济
以国际物流环境营造为突破口,加快口岸承載的贸易、物流、制造、流通加工等产业与口岸腹地城市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宜边则边,宜腹则腹,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实现产业的价值增值,发展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口岸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
(七)加强中欧班列政策支持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欧班列国际通道战略作用愈加凸显。2020年5月,为巩固稳定提升中欧班列保障能力,国家出台了《关于推动中欧班列安全稳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今后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顶层政策依据。因此,担负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重要使命的内蒙古,急需加强中欧班列政策支持,系统部署,精准实施,真正发挥赋能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OB/OL].2016-10-8.
[2]韩兆洋,王鑫,蒋帅,等. 中欧班列业务流程设计与 优化[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0,30(S1).
[3]江琪. 不同通关模式下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流程设计[J]. 集装箱化,2016,27(9).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铁路局)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