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调查研究要处理好六对关系
2023-07-24张厚明
张厚明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的论断,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关键要处理好六对关系。
一是要重视“平时”,也不能忽视“临时”。调查研究不仅是解决某一个或某一类问题的良方,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前置条件和必需过程。时时事事需要调查研究,决定了调查研究的功夫要花在平时、花在日常。对此,要做好工作谋划,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落实情况等,制定好长期、中期、短期的调研计划安排,进一步提升调查研究的系统性。另外,要注意用好“临时”,以“四不两直”的形式到基层转转看看,为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新的角度。
二是既要“走下去”,更要“沉得住”。调查研究要走出屋、走下去,到工作落实的一线去,到基层党员、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在谈到社会调查时说,“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农村调查。才溪乡是当年中央苏区模范乡,毛泽东同志先后去了3次,1933年11月是第三次去。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坦诚沟通。经过10多天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素材,最终形成了《才溪乡调查》这一经典著作。
1989年7月19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带领地直和寿宁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顶着炎炎烈日,在崎岖山路上跋涉两个多小时,深入下党乡乡政府所在地下党村调研,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直到晚上8点左右,他们才回到寿宁城关。现在有的党员干部也下去调研了,但是走出了机关的大屋,却走进了基层干部的小屋;走出了“办公桌”,却没走出“小汽车”。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提前写好的讲稿念一念,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有真正沉下去,把心思沉到解决问题上,把脚步走到人民群众中,“身入”更要“心至”,才能做到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才能真正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不要追求“声势”,要力求“生动”。调查研究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但是,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本末倒置,不关注解决问题本身,反而围绕调查研究的形式、声势大做文章。有的把调研搞成了活动,当成了检查,陪同人员前呼后拥,让基层准备的材料林林总总,基层还要陪同接待不胜其苦。有的凡提调查研究动则就要问卷调查、大数据支撑。调研的方法要追求简化、生动、有效,大多数情况下,实地看和入户谈更有效,關键是要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平等交流、探讨问题,让基层敢说真话。
四是既要有“想法”,更要出“办法”。好的调查研究需要在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后,通过深思熟虑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前,有的同志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以前没接触和没想到的情况或问题,很容易有思想触动,形成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看法、想法可能还不够成熟,不要随意表态,不能“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更不要给基层开“口头支票”。调研中形成的好想法,需要结合实际征询意见建议,经过交换、比较、反复的过程,进一步提升针对性、实操性,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办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完善。
五是要关注“风景”,更要关注“风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多的是聪明人、多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经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散落在基层尚未被发掘的创新点、亮点,进一步总结推广复制,形成经验典型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多关注基层还存在哪些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关注制度执行中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关注基层还存在哪些治理方面的风险点,争取通过调查研究逐一摸清风险隐患,有序有效解决问题。
六是要重“颜值”,更要重“价值”。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中要亲自调查,亲自写调查报告。现在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将调研报告看得太重,调研报告越做越好看,各种图表、附件越来越多,报告篇幅越来越长,更有甚者还专门请调研机构、科研院所来写,目的就是让调研报告更加“好看”。其实,评判调查研究价值的标准始终是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一个调研的成果,可以是几万字、几千字,也可以是几百字,关键是要把对问题的思考写出来,要对问题的解决有帮助。毛泽东同志自己整理的调查报告,长的达几万字,短的不足2000字。这些调查正由于是毛泽东同志亲自记录、亲手撰写,有感而发务求实效,才真正做到了无论长短皆“有骨有肉,生动活泼”。
(作者:房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