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儿不孤,让每一个孩子在爱中成长

2023-07-23田晓华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3年7期
关键词:娜娜孤儿光明

田晓华

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无论他是有父母疼爱、保护的宝贝,还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幸失去了父母、家庭的孤儿。

建校58年,这里教育、供养了7000多名孤困儿童走向社会。对这些孩子来说,学校不仅是成长的摇篮、充满幸福回忆的港湾,更是可以随时回来吃住、休养的家园。

今年2月,《人民日报》以“7000余名孩子温暖的家”为题,点赞辽宁省光明学校(辽宁省孤儿学校):“面向新时代,光明学校立足‘办适合孤儿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那么,什么是适合“孤儿的教育”?光明学校是如何立德树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呢?我们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成为最好的自己

辽宁省光明学校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是一所社会福利机构性质的公办学校,承担全省适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集中养育,同时承担考取高中、大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后学生的生活供养。

2023年6月15日中午11点30分,小学部二楼食堂,孩子们分成男女两队,秩序井然地排队打饭。窗口的小白板上工整地写着当日菜谱—软炸虾仁、海带烧排骨、清炒空心菜、西兰花、绿豆汤,主食是白米饭、杂粮饭和馒头,水果是车厘子。

“午饭和晚饭都是两荤两素一汤,每天保证孩子们一个鸡蛋、一袋奶、一份水果。”餐饮服务中心主任崔巍说。打饭阿姨会提醒孩子们多吃蔬菜,不过对于想多来点儿虾仁的孩子,她们也不会手抖,而是像溺爱孩子的妈妈一样,笑着满足他们的要求。

水果区的盘子里装满了又大又红的车厘子,孩子们可以自取。“过去两年里,学生生活养育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170元,从今年7月开始涨到2370元,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得吃饱吃好!”学校党委成员、工会主席卢忠秋说。

靠近打菜窗口的地方,摆放着一张比其他桌子矮得多的小饭桌,桌旁坐着侏儒症患者小英,桌子是专门为她定制的。见小英盘子里的饭菜特别少,两个女孩围过来蹲下问她:“吃这么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小英摇头,说早餐吃得有点儿多,还不怎么饿。“吃不了当然就要少盛点儿,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小英边说边将碗里最后一粒米放进嘴里。

在光明學校,像小英这样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并不少,就像她的饭桌、书桌都是特别定制的一样,双腿残疾的盈盈也有自己的专属轮椅。中午时分,两个女同学推着她来到食堂,安顿她坐下后便去帮她打饭。

一位老师指着盈盈脚上的鞋说:“她的鞋子是学校专门为她特制的,一双要3000多元,她有两双。”这些被学校和老师用心呵护的特殊孩子,笑容淡定,目光自信,看起来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

栾立刚是学校的一名电工。1980年到1993年,他在这里上小学、读初中、上职高……工作多年后,应聘到学校做电工。“我所有的亲人都在这里,现在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随时说给他们听。我真的很喜欢这里。”

“立足校情学情,尊重儿童差异,努力让每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如今的栾立刚无疑成为最好的自己。

“办适合孤儿的教育”,“养教并重,整体育人”为孩子提供全天候生活养育和教育。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李伟告诉我们,学校秉承“爱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生一师”即老师与学生结对的方式,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亲情型师生关系,从而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但孤儿的原生家庭严重缺失。这时,学校和老师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李伟说,光明学校的老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担负着孩子成人、成才的双重职责。

“我们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给孩子补回来。”李伟说,生活习惯不到位、学习跟不上、认知缺失……20个孩子是20个层级,需要学校精心为他们补缺纠偏。

2021年5月,全校范围内开展“一生一师”爱心助学活动,全校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行为习惯和成长过程,协助班主任和生活老师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难题。说白了,与孩子一对一结对的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和爱打羽毛球的男孩黄福结对的是体育老师刘国明。第一次见面,刘老师就带着羽毛球拍,两人打完一场球,关系瞬间拉近了。

“他原来很讨厌英语,上课不是开小差就是打瞌睡,作业从来不做。但跟我打了几场羽毛球后,他开始主动学英语,成绩也慢慢提高。”刘国明说,走进孩子的内心并不难,找到他的兴趣点,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交流、切磋就是了。

李伟校长也有“一生一师”的结对学生,是六年级的小虎。因为工作忙,不能像其他老师一样对学生事无巨细地关心和陪伴,李校长有些内疚,但孩子可不这么想。“抱歉,我对你的关注不够……”“只要在校园里看到您,我就踏实了。”每次见到李校长,小虎都会欢天喜地跑过来,脸上的表情甚是傲娇。

“这种不是基于伦理关系的感情一旦建立起来,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让他欣慰的是,自从结对“一生一师”后,小虎进步神速,学习成绩越来越优异,也特别乐于助人。因为他“不想给李校长丢脸”。

在光明学校,除了班主任、任课老师和结对老师,还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孩子们跟他们尤为亲近,因为从吃饭、叠被、洗衣服到辅导作业、准备考试,从玩儿游戏到谈心再到讨论梦想和价值观,这些本该由父母担负的职责全部由生活老师承担。

超超老师,大学学的声乐专业,2013年跟着男友来到沈阳,成了这里的生活老师。这份工作琐碎,加上她带的是初中班,压力可想而知。最初两年,超超不止一次想离开这里。

2015年的一个周日,11岁的昊然找到超超老师,从衣服、裤子口袋和书包里分别掏出了一沓沓的钱。1元、5元、10元、20元和100元的都有,加起来有一万多元。超超老师很震惊,问他的钱是哪里来的?“老师,这些钱只有放在你手上,我才放心。”

昊然父母早亡,从小跟着爷爷生活,后来来到光明学校读书,周末节假日回爷爷家。现在爷爷重病,自知时日不多,拿出积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让昊然交给超超老师保管。因为孙子经常提到超超老师,说她就像妈妈一样关心疼爱自己。

从那时到现在,超超老师再也没想过离开,因为她知道,在这里,有很多孩子把她当成至亲一样信任和喜欢。“我最早带的孩子现在都结婚生子了,在家庭或工作中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

如今,超超老师有个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和她带的所有孩子相处成了朋友。女儿经常用自己的零花钱给这些孩子买零食。每次收到小妹妹的礼物后,大姐姐们都会让超超拍视频,一起表达感谢:“小妹妹,谢谢你!我们一起好好学习!”

超超很感动也很欣慰,她说要不是从事这份工作,女儿不会有那么多大姐姐,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善良大方、乐观向上,更不会得到那么多没有血缘关系的爱与关注。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毫无疑问,光明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是这么做的。

在爱中长大

和超超老师一样,小学生活老师张娜娜也是大学毕业后来这里的,是27位女生的生活老师。说到自己带的孩子,张娜娜眼睛闪亮,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来。有一个女孩腿脚不便,刚来时特别自卑、敏感,动不动就发脾气。张娜娜对女孩给予了特别关注,经常找她谈心,自己掏钱给她买零食、礼物……在她的爱与关注下,女孩渐渐变得开朗自信,现在是学校文艺活动积极分子。

张娜娜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展示小女孩唱的歌曲《听闻远方有你》:“听闻远方有你,动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真的难以忘记,关于你的消息,陪你走过南北东西,相随永无别离……”虽然听了无数遍,张娜娜还是红了眼眶:“孩子们有的叫我老师,有的叫我妈妈,我自己没有孩子,但分明又有很多娃……”

每逢寒暑假,別的老师都放假了,超超和张娜娜老师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早上6点30分叫醒孩子,穿衣洗漱,晨练晨读,陪孩子去食堂吃早餐,送孩子上课;下午4点30分,接孩子到食堂吃晚饭,饭后再陪孩子室外活动;晚上7点,接孩子回宿舍谈心说话;夜里要不定时巡寝,给睡熟的孩子盖被子,如果孩子半夜生病,她们要马上联系卫生所。

当光明学校的老师很辛苦,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学生身上,难免会亏欠自己的家人和孩子。

一位老师的母亲说:“为了这里的孤儿,把自己孩子给整成了‘孤儿。”话虽这么说,但无论是校长还是班主任,无论是结对的老师还是生活老师,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从光明学校走上社会的孩子大多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普通的工作,但在校长和老师们眼中,他们都是成功的,也都成了最好的自己。从这里走出去的7000多人,没有一个人违法犯罪。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李伟说,所有孩子都是在爱中长大的,所以会带着爱、感恩和善意好好地工作、生活,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

“能否上清华、北大不是衡量标准,能自立自强,没有成为社会的负担,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成功且有意义的人生!”

每年8月底,都有孩子离开学校去读高中或去外地上大学。上高中的孩子,自己上下学,周末回到光明学校,而去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学校会安排老师送。

“我曾担心自己去外地上大学时没有人送,更担心那些有爸爸妈妈陪的同学问我的父母怎么没来。等到真的去大连上大学时,我才知道学校给我安排了老师,他就像父亲一样为我打理好一切,帮我办完入学手续,拍着我的肩膀细细叮咛。那一刻,我在心里喊了无数次‘爸爸!”一位正在读研二的男生在光明学校的公众号上这样留言。

“省委和省政府十分重视学校发展,每年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也大力支持,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在爱的呵护中健康成长。”校长梁立新说,学校有6名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孩子们有任何心理上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疏解。

每个从光明学校走出去的孩子,只要愿意读书,哪怕读到博士后,学费和生活费也都由学校负责。如果寒暑假没有亲戚接收他们,孩子们就可以回到学校的“大学生服务中心”,有吃有住,还有昔日的老师和他们谈心,邀请他们去家里玩儿。“我们这些孩子就像是小船,而光明学校则是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放心停靠的温馨港湾。”已毕业多年,如今在北京工作的韩彤说出了所有人的心里话。

让缺失家庭温暖的孩子重获亲情,和所有孩子一样接受良好教育,在人生路上有梦可追、有家可回。这是光明学校一直践行的办学理念。95%的初中毕业生考上高中、艺术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98%的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从光明学校毕业的7000多名孩子中,有近千名考上了大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有所教、学有优教。显然,光明学校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文中所涉及在校学生均为化名,感谢辽宁省妇联、沈阳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娜娜孤儿光明
遇见光明
娜娜的小羊
陈娜娜作品
黑暗中的光明
考试之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出身”和“出生”
走向光明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