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之“魂”他的名字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2023-07-22综合整理

海外星云 2023年7期
关键词:全曲赫尔辛基交响曲

在19世纪后半期的芬兰出现了一首举世闻名的交响诗——《芬兰颂》,这首曲子先由低音区铜管组在怒吼,以行板的速度开始,奠定了不屈战斗的基调,随后由木管来模仿管风琴,用弦乐来表现出庄严的回应。全曲表现了芬兰全体人民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如此激荡人心,却又感人肺腑的乐曲,正是芬兰音乐家让·西贝柳斯之作。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又译西贝流士,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图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

西贝柳斯9岁开始学习钢琴,成绩虽并不突出,却喜欢即兴演奏。15岁又学习小提琴,并热切希望成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20世纪初,他终于辞去教学工作,除专心创作外,也应邀去过美国、英国等国进行教学和演出活动。他心性纯洁,活力充沛,具有极端敏锐的感受力,对大自然的环境声音很敏感。

1885年西贝柳斯进入赫尔辛基大学法律系,不久转入音乐学院,随韦格利乌斯学习,于1889年毕业;这年他的弦乐四重奏公演,得到好评;1889年赴柏林,随贝克尔继续学习作曲,次年至维也纳,师从卡尔·戈德马克深造。

1891年他回到赫尔辛基,写下了合唱交响曲《库勒沃》,1892年首演,受到热烈欢迎;此后他致力于创作。1893年执教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97年,芬兰政府肯定了他的成就,开始为他提供津贴,使他能够专心作曲;1900年,他的《芬兰颂》首演,大大激起了芬兰人的爱国思想;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受到来自国外的许多邀请,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定居赫尔辛基近郊耶尔文佩的艾诺拉别墅;1914年访问美国,接受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回国后过着隐居生活,但仍从事创作;1929年起停止创作。

西贝柳斯一生都在为芬兰音乐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和芬兰音乐的民族独特性努力不懈,他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这些反映芬兰民族精神的音乐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作曲家的地位,并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宣称自己崇拜贝多芬高于其他一切作曲家,但是,许多人相信:未来将把西贝柳斯的名字放在所有时代的伟人当中,并且应该在贝多芬的旁边。

西贝柳斯的音乐对英国和美国作曲家影响尤大,在英美两国他曾被视为最重要的当代作曲家。许多英国作曲家,如巴克斯、班托克、艾尔兰等都曾模仿西贝柳斯的创作风格。另外,勋伯格也认为他是当代最重要的交响曲作者。

西贝柳斯在创作上最重要的成就是他的7部交响曲。这7部交响曲均为非标题性作品,代表了他在创作道路进程中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的变化。《第一交响曲》(1899)是按古典传统方式写成,具有史诗般的气氛,其中既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也有抒情的自然景色,全曲结束在胜利的音调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第二交响曲》(1902)标志着一种新风格的开始。全曲从忧郁神秘的气氛和烦躁不安的激情中达到宏伟庄严的凯旋结局,具有从苦难经过斗争走向光明的哲理性。《第三交响曲》(1907)只有3个乐章,是一部明朗、抒情的交响曲,充满了光明和欢乐。《第四交响曲》(1911)气氛晦暗,富于冥想性,是一部独特的表现内心世界的作品。《第五交响曲》(1915)是一部欢快、嘹亮而庄严的作品。作者写此曲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尽管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西贝柳斯在这部交响曲中却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第六交响曲》(1923),表现出很强的克制。《第七交响曲》(1924)只有1个乐章,它以较为亲切温柔的音乐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欢乐。西贝柳斯的交响乐创作,以其深邃的意境、内在的力量和严谨的构思而独具一格。

1957年9月20日让·西贝柳斯逝世于耶尔文佩,享年92岁。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全曲赫尔辛基交响曲
狂欢节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赫尔辛基环保交通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你好,赫尔辛基”(Moi Helsinki)文化商业活动在西单文化广场成功举行
周末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