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视梦境

2023-07-22岳雯

小说月报·原创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宴饮乔乔小楼

一开始,三三就告诉我们,小说的题目来自一部电影。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这是小说的主人公、八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乔乔心心念念要拍的电影。他允諾自己,在这部电影里,他将完成生活的造梦,实现寻找真正的自我这一理想。由此看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这部电影属于那种“特异性”细节。这类细节通常有着丰沛饱满的物质外壳,趋向于实体,比如,我们知道这部电影的来处,清楚它的某些画面、配乐,甚至能在脑海里幻化出电影的某些情节,但毫无疑问这些细节的指向是抽象的,它引导我们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在世界,是对生活核心真相的把握与揭示。这正是三三所擅长的形式:在生活一众混沌性细节中挑选出某一个,施加叙事的魔法,使之充盈着象征的汁液,成为打开小说的一把钥匙。那么,我们在《小楼昨夜又东风》里能看到什么呢?

小说由“我”与乔乔的若干次宴饮构成。小说里常常有大大小小的宴饮。在宴饮中,青年男女眼波流转,或有故事会发生;在宴饮中,人情与世理一一浮出水面,摇曳多姿。倘若没有宴饮,作为中学教师的“我”又怎能与电影明星乔乔相识呢?随着饭局的拉开,“我”眼中的乔乔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乔乔的第一次亮相。“我”第一眼留意到乔乔的是他“标志性的酒窝”,“酒窝”昭示着乔乔演员的身份。然而,这演员又是过气了的,已然盛年不再。作者指示我们看,“他的眼睛格外显老,并不是无神,反倒有一种陨落前紧绷的光辉”,这显然是对乔乔处境的一种兼具具象与抽象的概括。在八十年代早期,乔乔风头无两,他演的喜剧角色阿毛深入人心,他的穿着打扮、谈吐举止为人们所模仿,俨然是大众偶像的人设。然而,时过境迁,乔乔的时代过去了,乔乔却要努力从曾经带给他红利的人格形象中挣脱出来,重建新的自我。他将这一愿望投射到电影《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在他的想象中,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时代因为历史的加成而深具分量,而他所扮演的人物因为自带悲剧属性,与此前他所擅长的喜剧电影拉开了距离并似乎具有了某种深度。我们总是真心诚意地相信,只要告别从前,我们就能奔赴一个新的未来。这时候的乔乔,大抵是诚恳、热忱的,那落到水池里的围巾让这个本应为人们所仰望的明星更多了几分凡尘烟火气。寥寥几笔,一个有心理深度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只不过,很快,我们依赖于第一次宴饮所建立的人物形象发生了动摇。当“我”试图联络乔乔未果时,我们开始意识到,乔乔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接着,是第二次宴饮。乔乔携带了一位年轻的女伴出席。这一次,乔乔的形象越发委顿,“他更胖了,动作也迟钝,反而像女孩的跟班”。他小心翼翼地讨好女孩,遭到了女孩的厌弃。他的事业越发下滑了。这令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看不惯时下流行的一切,可是他未曾想过,他也曾经是热热闹闹的流行。一场热热闹闹的饭局,眼见成了失意人的挣扎,也不是不让人心酸的。或许正是这不如意,为饭局结束后乔乔与“我”的推心置腹做了铺垫。乔乔再次提出了他对于其赖以成名的喜剧的厌倦。在他看来,喜剧角色让他丧失了真正生活的能力。他用了一个漂亮的比喻,“好像一个人习惯了在浅水区游泳,有一天失去了潜到深处的能力”。这反思不可谓不深刻了。只是,在“我”这个曾经的电影迷看来,乔乔电影事业的下跌,只不过源于他的颜值不再。这是多么讽刺的事情,你以为是你拒绝了时代,其实是时代拒绝了你,而且这拒绝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我们都以为,在打开心扉的深度交流之后,“我”和乔乔的关系会更进一步。仿佛是钟摆又摇到了另一边,又好像是呼叫事件的再次重演,“我”邀请乔乔参加女儿的生日宴,却被放了鸽子。这似乎构成了“我”和乔乔关系的一种模式。乔乔的形象在狷介与真诚之间来回摆荡。

紧接着,来到了第三次宴饮。这一次,是乔乔邀请“我”和女儿参加上影的新年晚会。与前两次相比,这一次显得更为堂皇、气派。在《海上花》的背景乐中,明星们来来往往,仿佛共同合力创造一个大梦。乔乔也更诚恳了。他为上一次的爽约道歉。如我们所预期的,他再一次向“我”打开精神的内面,倾吐心中的烦忧。他将自己形容为“大概是注重精神,总是在找,却永远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外人看来,只觉得这个人性情奇怪,渐渐也就疏远了”。现在我们看得更清楚了,乔乔是那种永远在对自己进行精神剖析、惯于对他人表白自己的人,只是,这种剖析一直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丝毫没有深入的可能。他也没有能力与他人建立更深入的精神联结。

再后来,乔乔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我”只有从与乔乔的弟弟乔启亮的交往中得知他的一二动向。我们知道,他终于告别了演艺事业,以曾经的银幕形象谋生。这个过程必然是艰难的,“我”目睹了他的落魄与遭人冷落。对一个活在他人仰慕眼光中的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打击更大呢?就这样,乔乔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也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仿佛是一个圆回到了原先的出发点上,小说的结尾再次落到了乔乔曾经的梦想上。谁能想到,这部电影竟然拍成了,不是都说梦想就是用来落空的吗?更加令人意外的是,乔乔在里面的表现竟然无可挑剔的好,只是,放在整部拙劣的影片中,更是叫人感慨命运的荒诞与乖谬。然而,就在“我”为屏幕上的乔乔感动的时候,“我”突然得知,乔乔曾经在上影厂的新年晚会上毫不留情地打击了女儿的梦想。而这一切却被“我”选择性删除了。乔乔性格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此归位。复杂的人性透过这个并不复杂的人物鲜活地呈现了出来。

不过,并不能就此认为《小楼昨夜又东风》全然是关于乔乔这个人物的。我们关于“乔乔”的认识来源于“我”。“我”以及“我”的生活其实是观察乔乔的取景框,或者反过来说,乔乔这个人物是“我”的生活的测量仪。“我”是那种不能完全满足于日常生活的人,电影是日常生活的逃逸与出口。“我”与乔乔的每一次宴饮,无异于“我”给自己造的一场梦。“我”对于乔乔持续的充满热情的关注,是对梦的凝视与渴望。所以,在这些梦里,乔乔曾经出演过的电影都会被“我”的意识召唤而来,共同完成对于生活惊奇瞬间的创造。每一次宴饮的结束,“我”都会觉得无来由地跌入黯淡的日常生活中,只有下一次大梦,生命的热情才能再次被唤醒。从这个意义上说,“梦”才是小说层层涂抹的底色。是啊,人生就是一场不安的大梦,“我”与乔乔原来都是梦中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李煜来说,人生是不是也是一场大梦呢?

作者简介: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著有《爱的分析》《沉默所在》《抒情的张力》。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度优秀论文奖等。

猜你喜欢

宴饮乔乔小楼
丰收
独一无二的乔乔
独一无二的乔乔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
芝麻虎
只要童年的小楼还在
难忘那幢小楼
酒中日月
小楼听春雨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