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OA 的WSN 能量均衡分簇算法
2023-07-21姚美琴夏汉初王英明
姚美琴 夏汉初 王英明
摘 要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的能量均衡聚类算法(WOA-EDB)来设计簇头(CH)选择的目标函数WOA-EDB基于 WOA对收敛因子进行了改进以获得非线性收敛因子 并利用WOA中的优化适应度函数将具有最佳地理位置和能量的节点作为簇头 实验结果表明WOA-EDB算法能有效地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和获得更均衡的CH 分布空间
关键词WOA 聚类 簇头空间分布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WSN 是由多个节点聚集在一起并将其收集的数据传输到基站(BS)所形成的结构[1] 。由于在数据发送过程中,大部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被消耗,因此如何最小化网络能耗是WSN 中最重要的问题[2] 。研究学者已提出许多基于CH 选择的算法。
LEACH[3] 是较早提出的分簇算法,节约了传统网络的能耗。但由于LEACH 选择随机性强,因此将较低剩余能量节点作为CH。为克服LEACH 中CH选择的随机性,文献[4]提出LEACH?C 是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位置信息来选择CH。文献[5]是将WSN区域划分为虚拟方形网格,在每个节点更新其地理和邻居节点信息后,通过地域自适应保真算法将网络划分为簇。文献[6]基于粒子群算法来确定候选CH 节点所在的区域。文献[7]基于2 种策略———分离和对齐,这2 种策略都由蚂蚁的信息素水平来管理,并基于它们来选择CH。
2 能量模型
本文提出的WOA?EDB 算法是将传感器节点设置在半径为R 的圆形监测区域中,其能量模型如下。2 个距离为d 的相邻节点之间传输l 位数据的能量消耗计算如下:
4.2 簇间距离标准差
图2 显示了簇间距离的标准偏差。这意味着首先计算簇中每个成员节点到CH 的距离之和,然后计算这些距离之和的标准差。
簇间距离标准差越小,每个簇的距离就越均衡,簇内的能耗就越均衡。从图2 可以看出,LEACH 性能是最差的,因为随机选择的CH 分布不均匀,导致每个簇的大小存在很大差距。当设计改进的WOA 的适应度函数时,WOA?EDB 算法考虑簇距離的标准差(f1)来控制每个簇的平衡。因此,WOA?EDB 在这方面的性能优于LEACH 和ORWG。
4.3 网络中存活节点的数量
图3 显示了随着网络中循环次数的增加,存活节点数量的变化。
图3 中网络存活的节点数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减少,但它们在后期很快就会死亡。LEACH消耗最快,其次是ORWG,最后是WOA?EDB。WOA?EDB 应用在环形网络中将改进WOA 选择最佳地理位置和能量的节点作为CH,成员节点根据距离选择自己的簇。因此,WOA?EDB 消耗最慢的节点,并且具有最长的生命周期。
5 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平衡网络能耗、优化CH 的空间分布、降低簇之间的能耗。基于上述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OA 的能量和距离平衡聚类算法(WOA?EDB),WOA?EDB 首先计算最小能耗,改进WOA 的收敛因子和适应度函数以选择最佳CH。仿真实验表明,WOA?EDB 在延长网络寿命、选择簇内CH 能效以及簇间能耗平衡方面具有更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 BOUKEZZATA A,BOUANIK S,MANSERI A, et al.AmorphousSilicon Carbide Nanowires for Optical Sensor Device[J].ActaPhysica Polonica A,2020,137(4):447?450.
[2] JIN W, YU G, XIANG Y, et al. An Enhanced PEGASISAlgorithm with Mobile Sink Support for Wireless SensorNetworks [ J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Computing,2018,2018:1?9.
[3] HEINZELMAN W R,CHANDRAKASAN A,BALAKRISHNANH. Energy?Effici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WirelessMicrosensor Networks[J].In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Hawaii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HICSS 2000),2002:55?60.
[4] LATIF K,JAVAID N,SAQIB N M,et al.Energy consumptionmodel for density controlled divide?and?rule scheme for energyefficient routing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nt. J. of AdHoc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16,21(2):130?139.
[5] QUOC N D,BI L,WU Y,et al.Energy efficiency clusteringbased on Gaussian network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IET Communications,2019,13(6):741?747.
[6] RUAN D,HUANG J.A PSO?Based Uneven Dynamic ClusteringMulti?Hop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Sensors (Basel,Switzerland),2019,19(8):1835.
[7] SELVAKENNEDY S,SINNAPPAN S,SHANG Y.A biologically?inspired cluster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J].Computer Communications,2007,30(14):2786?2801.
作者简介:
姚美琴(1995—),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无线传感网、移动互联。
夏汉初(1964—),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
王英明(198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