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思潮与近代保定教育
2023-07-21赵阔宇
赵阔宇
【摘要】妇女解放运动在近代革命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目的是让女性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包括女性参政,普及女子教育以及婚姻自主和一夫一妻制等。其中争取女性受教育权显得尤为突出,无论何时何地,女性受教育权总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中心议题。保定作为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城市,也作为曾经的直隶省会,其女子教育的发展同样走在了前沿。民国时期,在常规的学堂教育中,保定先后建立了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女二师)及其附属小学,同仁中学的男女合校开保定中等教育史之先河;在普通民众教育中,直隶图书馆特意引进了大批关乎妇女解放的书籍刊物,保定政府也不断宣传女子教育。这些都是妇女解放思潮在近代保定教育中的体现。通过对这些重点事件的研究来了解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妇女解放思潮对于保定近代教育之影响。
【关键词】近代保定教育;男女合校;直隶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K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4-006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20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强化尊卑观念,统治者肆意的将女性排除在主要生产生活之外,并建立了束缚女性的纲常伦理体系。“女子无才便是德”将女子从教育中剔除了出去,故近代以来,多次妇女解放运动都紧紧围绕着女性的教育权展开,安徽才女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来提倡女子教育,后成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监督;满族女子惠兴自己动手筹办女子学堂,竭力推动女子教育并自杀以明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内也高度重视妇女解放思潮与妇女解放运动,邓颖超建立了直隶支部,向警予也多次在党代会上提案推动男女平等,毛泽东同志也多次撰写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残害的文章,并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著名论断。
教育发达一直是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显著标志,其教育始终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清末民初,保定为直隶省会,“京畿首善之地”,在全国首先兴办起新式教育,民国建立后,保定享有“学生城”的美誉,除了保定军校、私立育德中学、保定师范等,其女子教育也是一大特色,不论是常见的学校教育还是社会的民众教育,处处皆有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子,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影响变得更加显著。通过研究妇女解放思潮在保定近代教育中的体现,能够进一步丰富保定的近代教育和妇女解放运动的研究,也能充分了解新文化运动对保定的影响。下文将着重通过对学校教育中的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女二师)、私立同仁中学与培基女校的合并和民众教育中的直隶图书馆以及社会上对女子教育的宣传进行介绍来展现保定近代教育中的妇女解放思潮。
一、女二师学潮运动
(一)经过
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于1906年11月16日(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日),初名全省直隶女学堂,由直隶藩司增韫创办,邑绅吴建勋出任总理,冉楷出任堂长。宣统元年改名直隶女子学校。1914年范延荣任校长,1915年夏更名为直隶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15年九月一日接受清苑第一第二初等女学,改办为附属第一第二小学,1919年秋又添设中学一班,因高等各班尚依附于校内,故改为附属第三小学,1923年秋改行六年直进制。1924年二月,范延荣离职,燕士奇继任,三月爆发了“女二师学潮”反对燕士奇的规章制度,是妇女解放思潮在近代保定教育中的一次明显体现,四月被迫改任金溥为校长。1926年二月,姚锷长校,至十月辞职,学校奉令改称为河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委河北省教育厅督学王金绂为代理校长。1929年,王金绂调任河北省教育厅秘书,改委王化民长校,此为本校毕业学生首次就任本校,也是首任女校长。1932年附属民众学校又添招了妇女班。1933年七月十五日奉令,改称河北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
1924年该校爆发了反对校长燕士奇的游行示威罢课等运动,史称“女二师学潮”。国共两党在当时都给予了强烈关注,特别是共产党保定党组织介入了此次学潮,1924年前清举人燕士奇就任第四届校长后,继续沿用前任校长的治校方针,反对一切新事物、新思潮,钳制学生思想,其到任后“反对语体文,不准穿广腿裤,不得穿裙,一律缠腿缠脚,凡出阁者,皆令梳马尾”。学监步以诚虽然曾留学日本多年,受过先进思想的熏陶,但回国之后,却对校长燕士奇所作种种不闻不问,偏爱偷窥学生隐私,私自翻查学生衣柜,查看信件,并不允许女学生同男学员交流研习功课。此外,学校还处处限制学生接见亲友,非周末不得外出,甚至把《水浒传》《红楼梦》等优秀传统文学作品列为禁书,不得学生翻阅。除对待學生如此之外,对待教员队伍,尤其是对待女子教育的教员,燕士奇的做派也让人大为恼火,他在教员的任命上任人唯亲,一到任便驱逐了原有教员20多名,把教员、会计、庶务等职位都安排给了自己的定州同乡,“滥竽充数,腐败不堪”。即便这样,开学后也只有六名教员到任,时女二师有学生2000多名,有7个自然班,6名教员根本无法满足课程需要,所以经常停课放假,学生因每日无课可上,催促校长招聘新教员,燕士奇不予理睬,一味搪塞,以学生领袖李沛泽、王绍华、王佩珊等甚至以“爱活动”为由被当众宣布开除学籍。学生们表示不服,纷纷与校领导理论起来,燕士奇恼羞成怒,对学生破口大骂,学生们又联合起来抗议燕士奇出口伤人,混乱之中,燕之亲信、庶务雷开祥以维护秩序为名,纠集校警殴打欺辱学生,“致学生有头破血流者、卧地不能起者,甚至于衣裙粉碎者”,愤怒的学生终于忍无可忍,在李沛泽、王佩珊等人带领下包围了会客室和校长室,抢出校印,将燕士奇逐出了学校,女二师学潮达到顶峰。
学潮爆发后,津沪地区学界、妇女界给予了强烈支持,并组织报社、公团、学校积极响应。三月二十一日,天津《妇女日报》代表刘清扬、女权运动同盟会代表王真儒、女星社代表邓颖超联合赴省教育厅了解情况,并要求撤职查办女二师校长燕士奇;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妇女解放运动,对此次学潮也高度重视,不仅仅有向警予多次在《妇女周报》上发表文章声援女二师的活动,中共保定小组张廷瑞更是经常到校指导学潮运动并在学生最艰难的时期筹集钱粮送给学生,切实保证了最终的斗争胜利。最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女二师全体学生的艰苦斗争下,长达40余天的学潮以燕士奇称病请假,教育厅任金溥代理校长,学生部分愿望被满足而胜利结束。
(二)意义
此次斗争虽然表面上来看是女学生为谋学业与校方发生的冲突事件,然而其深层的意义却不止于此:首先来说此次学潮是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以及后期融入马克思主义后的思潮对当时女二师的学生有很大启发,反过来,女二师学潮的胜利更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直隶地区乃至全国学界的传播。其次,燕士奇代表的是以北洋军阀为首的旧势力,学生代表反帝反封建的新生力量,学生的胜利可以成为整个新生力量的胜利,其影响不止女二师,更甚影响到了整个保定的思想解放,也让人们看到了北洋政府的腐败,为之后的国民大革命及北伐战争在保定地区的顺利推进打下了民众基础。中共妇女活动家杨之华评价道:“这次保定女师姊妹们的危险、哀惨就是一朵美丽新鲜的花;伊底芬芳,将充满在全国,惊醒一般梦着的男女青年们。”
二、同仁中学男女合校
(一)背景
同仁中学前身为基督教保定公理会于1903年创办的同仁学堂。1909年,扩建学堂,添招中学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生四十余人。1924年秋,杨绳武任校长,聘请专科教员10余人,添设博物馆、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增招初中班次,并改名为同仁初级中学。次年9月,经直隶教育厅批准立案,开华北教会学校立案之先声,教会因此断绝了办学经费,遂脱离教会,自筹经费独立办学,正式改称私立保定同仁中学。
(二)经过
在同仁中学男女合校之前,中国其他地区已经有过很多次实验,大学和小学都陆陆续续进行了男女合校,但在中学问题上社会各界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反对者多以“青年之人,情窦初开”为由,反对男女同校,认为这种改革是断送了佳人才子并使国家受害;赞同者则对反对者的言论进行反驳,其中以陶行知先生的反驳最为有利,他说:“学校是个团体的生活,有其团体的道德观念和权威,个人行动要时时刻刻受它的制裁……若诸君有一万个顾虑,学校里教职员和同学相互制裁早已在无形中将危险消灭去九千九百九十九个了。”全国其他地方都大致在磕磕绊绊中进行了合校工作,然由于保定所处华北深受封建思想等世俗观念影响,其合校难度更甚,在当时华北各中级学校,是没有实行男女合校的,女子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其稀少。就保定来说,当时有12所公私立中级学校,仅有一所女子师范,即前文提到的省立女二师,每年招收新生不过五六十人。而杨绳武母亲所创办的培基女校在省教育厅的立案未获批准,并且经历了几次校长更迭,办学前景已岌岌可危。在此基础上,杨绳武“离经叛道”,秉着男女平等之原则,在华北地区中级学校首开中学男女同校先河。他先把同仁学堂的小学班级分出去,另立“培仁小学”,下余的扩大班次及人数,与教会的培基女中(时有100多名学生和四五名教员)合并,成立“同仁初级中学”,这是保定男女合校最早的一所中级学校。然而这一“过激”的行为,引起了教会守旧势力的不满,主管教育的郎管事扬言:“只要有我在,男女学校就休想合并!”杨绳武在同仁中学聘请的教员多来自自己在燕京大学的同学校友,大家都深受新思潮的洗礼,深刻认识到让女子平等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大家志同道合,打破了教会势力的束缚,在1929年2月,终于使得男女同校最终实现。
(三)意义
就杨绳武和其同仁中学的发展来看,与培基女校的合并无疑是正确的,它不仅证明了杨绳武内心妇女解放思想的正确,坚定了其发展女子教育的信心,并且扩大了同仁中学的规模,受到了学界的一致好评,使得同仁中学的声望一步步提高。通过这一次的风波,同仁中学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就整个华北地区而言,开了华北地区中学男女合校的先河,许多处于观望状态的学校深受鼓舞,如民生中学也开始了招收女生班,并规定女生学费减半。这是妇女解放思潮在保定地区的一次重大胜利。时同仁中学在其校刊《仁声》上自豪的写道:“现在本校是中国男女合校中的一个,尤其是中学校男女合校中的一个,更是在小小的保定的中级学校男女合校的罕见创举!”
三、直隶图书馆
女二师与同仁中学的事例都是属于传统的学堂教育对妇女解放思潮的贯彻发展,而将妇女解放思潮传播到大众中去的手段,更多的要依赖社会教育(民众教育),直隶图书馆便是如此。图书馆被称为社会教育中“活的教育中心”,是一种社会教育事业,其直到近代才出现,本身便带有“新”的含义。直隶图书馆于1909年成立,设于保定莲池书院之内,1918年改名为“直隶第二图书馆”,开近代公共图书馆之先河,对推进保定民众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如此便利的场所自然就成了宣传妇女解放的重要阵地,1929年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训令直隶图书馆“妇女阅览尤应积极提倡,以期提高妇女学识,辅助学校教育所不及为,此令,仰该主任遵照后开办法,将关于儿童、妇女阅览事宜切实进行……兹将提倡儿童、妇女阅书办法四条附抄于后,仰即切实奉行……”按照教育行政院要求,直隶图书馆门首大书“欢迎妇女儿童阅览”,并且馆内一部分装潢布置为妇女身心愉悦而量身定制。但在最开始时,购进妇女所阅之书还是进展缓慢,于是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于5月9日所下达指令中尤其强调:“查该馆预算每月购书费原定四十元,而本年一月份所购书籍用款不及三元,未免相差过巨……并应急购新文化书籍及妇女读物,以广阅览”。此后直隶图书馆的购书才把妇女读物提上日程,从五月开始,越来越多的妇女读物进入图书馆,下表为1929年所购妇女相关读物:
从表中可以看出,时年所购妇女阅读书目以童话故事与妇女解放理论著作为主。童话故事中以女性作为主角和题目,慢慢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理论著作中选取的都是对妇女解放思潮直言不讳的宣传类图书,是为女性争取自身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和支持。作为保定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其与民众教育馆一同将妇女解放的理论宣传到了社会大众中去,为保定的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支持,更多的女性为了自身的权利而抗争,推动了保定这座古城的革故鼎新。
四、结语
除上述这三个典型的案例外,在近代保定,由于毗邻京津,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妇女解放思潮也在源源不断地在保定新式教育中显现了出来,作为近代的“学生城”,女子教育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近代保定的进步,也丰富了妇女解放思潮的内涵。
男女的受教育权平等是近代一个重要话题,何为男女教育平等?这个答案在近代中国历史中不断被探索。在新时代的中国,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等基本实现,对近代妇女解放思潮和教育的研究,也是希望能够将女性社会权利从教育上传播到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保定教育史料选编编委会.保定教育史料选编[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2.
[2]保定市教育局史志辦公室.保定教育史料类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3]保定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保定近代教育史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2.
[4]保定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保定市教育志[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5]武智灵.近代男女同校嬗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6]马立志.杨绳武教育思想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2,25(03).
[7]刘宏.“女界先锋的进攻”——1924年保定女二师学潮[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