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家的路

2023-07-21刘芫希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箩筐班车私家车

刘芫希

回家的路,见证了祖国半个多世纪的变化。

外婆说,20世纪50年代的人,小时候出行都是步行的。那时候的车,是稀罕物,偶尔看到了,路人都是行注目礼的。

外婆家在雪窦山上的一个小山村,外公外婆年轻时回自己父母家直线距离并不远,也就五六里,但由于大山的阻隔,需翻山越岭,大概需要步行两个小时。所以逢年过节,外公外婆要去与久久未见的亲人团圆,那是山高路长,又累又渴,很是艰辛。有一年过年,遇到下雪,窄窄的山路几乎被雪封了,外公外婆带着我妈跟小姨回娘家拜年。雪没到膝盖,步行十分困难。外婆只能将小姨骑放在肩上,手里还拎着包裹;外公则将我妈放在扁担一头的箩筐里,另一头的箩筐里装着拜年的年货。山高路滑,走了半天也没有走到,两个年幼的小孩又冷又饿,吵着闹着要吃的。外婆说,当时她都被急哭了。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后来,外公在生产队里当上了拖拉机手。“突突”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在乡下也算是难得一见的交通工具了。外公是一个善良的人,路上看到认识的人,或是拖儿带女的,抑或是行动不便的,总会主动捎他们一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妈妈上学了。

妈妈说,她在离家20公里的镇上读书,回家可以乘坐班车。听起来似乎没那么困難了,毕竟有车坐,不用长途跋涉了。可是,镇上就这么一辆班车,人多车少,妈妈当时很瘦小,有时会挤不上班车。有一次,就没有挤上去,于是只能步行几个小时,翻山越岭才回到家。现在回想起来,依然累得慌。

慢慢地,镇上的班车开始多了起来,车上有座位坐了,只是等车还需要耐心,有时一等就是小半天。

21世纪,我出生了。

我的境遇和父辈们完全不同。我甚至不知道“长途跋涉”是什么概念,有时我把它当作旅行。妈妈总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学校离家很近,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出门买东西,溜个滑板,或骑个自行车都可以。自我出生起,家里便买了私家车,到哪里都方便快捷。回外婆家,50公里路,50分钟就可以到;回嘉兴奶奶家,140公里,不用两个小时也就到了。虽然爸妈离他们父母的家越来越远,可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近”了。而且不用等,不用淋,不用晒,甚至都不用走了。

再看看我们周围,地铁、公交车、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共享单车……城市和乡村都拥有了发达的交通网络与便捷的交通工具,回家越来越方便快捷了;加之,高铁、飞机、轮船……这些越来越先进的交通工具,让远离家乡的游子能更快更舒适地回家。

外婆、妈妈、我,三代人见证了这不同的回家路,见证了浙江交通70多年来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步行,到“天灵灵、地灵灵,一切随我心”的出行,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现在祖国越来越强大了,等到我当了妈妈,有了第四代,那时的日常交通工具或许可以无人驾驶,甚至可以上天入地了。科技日益发达,交通日益方便,地球变成一个村子,人们回家的路就会越来越便捷。

今年,我们又开着私家车,带着大包小包,到外婆家过年了。年夜饭上,外婆举起酒杯说道:“我一辈子住在这山坳坳里,却能随时看到你们,年年都能吃上团圆饭,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真得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啊!”

猜你喜欢

箩筐班车私家车
乘坐私家车
悍马的“接班车”
自动班车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图说
私家车将逐渐消失
大礼难还
回乡的班车
我们在变,私家车也在变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