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金融合作带动西部与东盟互联互通 助力西部金融对外开放
2023-07-21高维微
高维微
4月20日至21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以下简称中新金融峰会)将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召开。
本届峰会,既是中新金融合作的一个新起点,也是展示中新金融合作成就的一个新平台。
数据显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7年多来,中新金融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中新双方共同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74项,落地项目52个,实施创新案例35项,互设机构21家。
“中新金融合作激发了重庆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带动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互联互通。”4月11日,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阮路接受今日重庆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新金融合作的带动力度、辐射广度、影响深度一直在持续提升,大大提升了重庆金融业的集聚效应及在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能力,成为了重庆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新动能。
助力西部金融对外开放
中新金融合作给重庆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通过推动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政策落地,大大提升了重庆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阮路介绍,7年多来,中新双方在金融合作领域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新加坡金管局与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签署了深化中新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探索创新中新金融监管合作模式。这也是首个以中国省级金融监管部门与国外中央监管部门作为协议主体的合作备忘录。
同时,重庆设立了金融服务专委会,与新加坡共同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建立了中新金融专家顾问团机制,聘请海内外知名金融专家及学者组建中新金融专家顾问团,为中新金融合作建言献策。
合作机制的建立畅通了中新金融合作渠道。在此基础上,中新双方围绕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保险合作和机构互设等方面,连续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并得到了有效实施。同时,重庆还借助中新金融合作的契机,大力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金融创新等工作。
2020年7月,重庆获批率先在中西部启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银行、企业在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业务时优化单证审核、简化业务流程。由此,大幅度提高了企业跨境收付款效率,有效节省了企业“脚底成本”。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末,重庆累计推动142项金融开放政策落地,其中既涵盖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等制度改革类政策,也涵盖非金融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等支持实体类政策。尤其是人民币基金对外投资、银行跨境融资担保、外债切块管理等多项政策创新,均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取得突破,形成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探索“汇保通”汇率避险新模式、“科技跨境贷”助力企业境外融资等金融开放创新案例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中新金融合作是重庆探索金融开放创新的有力抓手。”阮路表示,重庆金融业发展借此不仅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金融开放创新的示范效应。资料显示,重庆市近年来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项目、贸易物流企业发放贷款累计近5000亿元,贷款投放金额西部领先。
打通跨境融资通道
依托金融开放创新政策,重庆通过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等举措,全力打通跨境融资通道,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帮助企业获取境外低成本资金。
2023年1月中旬,重庆巴洲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4.28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并通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该笔外债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4.3%,是2023年全国首单中资实体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发行这笔境外债券,弥补了流动资金的不足。
时间再往前。2020年,通过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四川丝丽雅集团以低于国内的综合融资成本,获得了来自新加坡金融机构的3000万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和973万美元信用证,用于采购医疗物资生产原料,缓解了资金紧缺的难题。
上述案例,僅仅是中新金融合作的冰山一角。“中新金融合作7年多以来,目前已基本建成覆盖国际商业贷款、内保外贷、境外发债和跨境房地产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的多元化跨境融资通道。大量重庆企业及西部地区企业因此受益。”阮路说。
其中,不少跨境融资业务还是“首单”。比如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房地产信托基金(砂之船REITs),成功在新加坡发行上市;全国首单非银金融机构借款及结汇业务、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债权转让业务、中新机构间首笔“再保理”业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下首笔海铁多式联运进口信用证等创新业务,相继在渝落地;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星展银行合作的“出口双保通”贸易融资、中国建设银行跨境资产转让等创新产品率先在重庆推出,满足了企业多样化跨境融资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2年末,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跨境融资额累计超185亿美元,较中新合作前增长逾10倍。
带动西部与东盟互联互通
中新金融合作取得的成果远不止于此。
首先是机构“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发力。近年来,重庆推动新加坡企业合资或独资在渝设立约20家涉及基金、小贷、融资租赁、村镇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
同时,重庆引进了大华银行等多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外资银行分行17家、外资保险分公司16家,数量均在中西部领先。其中,东盟国家的银行已在渝设立了星展银行重庆分行、华侨银行重庆分行等5家分行,占在渝外资分行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而重庆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重庆易捷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则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并在新加坡拿到金融牌照,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获批新加坡金融牌照的企业。
重庆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盟国家机构互设,成效明显。
另一方面,重庆还引进了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运营中心、平安银行离岸金融中心、中国建设银行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和渣打银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金融服务中心等全国性或区域性跨境功能性中心,形成了外向型金融机构集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了跨境金融服务水平。
在中新金融合作带动下,重庆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在金融业务上的交流合作,也在逐步走向深入。
2020年11月,由中国工商银行与中新两地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日兴资管—工行新加坡中国债券ETF”基金在新交所挂牌上市。工行新加坡分行成功投资重庆银行发行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这也是西部地区首单通过“债券通”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认购的金融债券。
2022年9月,重庆银行开展了2000万新加坡元对在岸人民币的自营远期交易,平仓后成功实现盈利。此举实现了该行在衍生品交易領域对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币种的“零突破”,也是重庆地方法人银行在此类交易中的“零突破”。
7年多来,重庆还通过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等举措,建立起双向投资通道,累计推动双向投资超200亿美元,吸引外资及跨境人民币股权投资类企业超50家。其中,重庆企业赴新加坡境外投资超6000万美元,新加坡机构来渝直接投资34亿美元。
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使用量也在大幅增长。据统计,7年多来,重庆与新加坡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累计突破582亿元。新加坡成为重庆第三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境外地域,涉及企业546家,较7年前增加126家。
2022年,重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67.9%;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达2482亿元,同比增长124.6%;与RCEP各成员国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80.5亿元,同比增长51.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85.8亿元,同比增长43%。
受益的不仅是重庆。来自重庆市金融监管局的数据显示,7年多来,中新金融合作还辐射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0个西部省(自治区)实现赴新加坡融资超过64亿美元。
“中新金融合作带动了重庆及整个西部省份与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了重庆金融业实力、影响力和辐射力。”阮路表示。
而已连续举办4届的中新金融峰会逐步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重庆金融开放发展的重要标识。阮路透露,通过中新金融峰会,重庆建立起与新加坡金管局及西部省市的战略合作机制,促成签约项目223个,督导项目落地1283亿元。
阮路表示,下一步,重庆市将围绕金融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平台,深化拓展数字贸易融资,谋划与落地更多示范性项目与创新政策,推动中新金融高质量合作迈上新台阶,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