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浙江、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中启示山西新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3-07-21武鑫

经济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武鑫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福州市、晋江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提出推动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美丽乡村 高质量 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36-03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環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调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我国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

一、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

1.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理论的诞生地,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和国家标准制订地。安吉坚持生态立县,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形成了“生态为本、农业为根,产业联动、三化同步,乡村美丽、农民幸福”的新时代农村建设发展模式。

(1)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生态布局。安吉县按照“连片美”目标要求,统筹整合县域美丽资源,既强化规划统一编制执行,又鼓励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按照“全域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的规划理念,安吉县深入实施“多规融合”,综合考虑农村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实际发展等因素,结合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土地、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各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城市总规修编和县域控规全覆盖,编制完成了全域泛自然博物园概念规划和美丽县城行动规划。安吉县要求各乡镇、村按照“四美”标准,结合各自的特点,编制镇域规划,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宜文则文的原则分类规划,同时开展村庄风貌设计,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形成工业特色村、高效农业村、休闲产业村、综合发展村和城市化建设村等。

(2)注重项目带动,提升品位内涵。安吉县始终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来建设,在城乡品质品位提升、配套功能完善、精品亮点打造、文化内涵挖掘等方面狠抓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在美”的韵味。第一,提升功能品质。强化“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全面提升绿色生态人居品位。以城为核心,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启动了总投资106亿元的“优雅竹城”5年提升计划。以镇为重点,一批风情小镇陆续展示形象,一批特色小镇正在全面推进。其中,天使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影视小镇列入培育名单。以村为基础,启动了规划保留自然村延伸扩面工作,已实现美丽乡村规划保留自然村全覆盖。第二,打造精品示范。安吉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大竹海、黄埔江源、昌硕故里、白茶飘香4条精品带建设。在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向精品示范村升级。目前,已建成精品示范村62个。第三,深挖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与展示传统特色文化,高度重视古宅、老街等古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建成了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52个地域文化展示馆、71个农村文化礼堂、43家农村数字电影院,形成了威风锣鼓等一大批特色文化项目,鄣吴村等7个村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

(3)着力环境塑造,立足长效管理。安吉县坚持以深化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为重点,突出抓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了美丽乡村“持久美”。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安吉县始终把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实现美丽乡村“持久美”的关键,创新开展“三四五”联动共治,2016年成功承办了全省“三改一拆”现场推进会,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无违建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县、全省基本无违建县。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完成所有规划保留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农户受益率达到91.2%。持续完善精细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严格落实“月督查、月通报、年考核”,强化动态评价和过程监管。创新探索城市先进物业管理进农村,采取卫生保洁外包模式,积极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立了5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模式,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4)突出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安吉县坚持以“制度美”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攻坚,大胆先行先试,全面激发美丽乡村“发展美”的内在潜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持续增收。第一,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坚持以改革创新拓宽农村发展路径,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村“三权”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率先实现村级股份制改革全覆盖。同时,深化农村产权管理机制、精简农村行政审批流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落实生态转移支付等方面做了多次探索。组建农林合作社联合社,创新将农户的信用、资产、权利组合评估,盘活农业生产资源。第二,积极探索乡村经营。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基础,深入践行“两山”重要理论,积极探索美丽乡村经营新模式,形成了“一核四带五区”为架构的美丽乡村“大景区”。先后引进了凯蒂猫家园、欢乐风暴、港中旅旅游综合体等一批重大休闲旅游项目,探索出了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工旅结合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简爱、等风来、松果农庄等一批精品民宿,培育了高家堂、尚书干等一批美丽乡村经营示范村。第三,全面推动富民增收。安吉县立足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积极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美丽E家农村电商已经全面覆盖安吉所有中心村。安吉白茶、竹产业成为安吉农业主导特色产业,仅安吉白茶为安吉农民人均增收达60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全面实现了“4600元以下”脱贫。

(5)秉持以民为本,集聚共建合力。安吉县注重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安吉县专门成立了创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镇、村三级全部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将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人、到点,实行捆绑制考核。第二,突出农民主体。创建工作按照“村民大会集体商量、村级组织自主申报、农民群众全员参与”的原则,把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变“为我建”为“我要建”,确保农民享有美丽乡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美丽乡村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潜移默化提升农民素养。第三,动员社会参与。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效益农业、休闲产业等生态绿色产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项合作,在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2.福州市、晋江市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路径。近年来,福建从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试点,全面推开“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工程,逐步探索出一条新农村幸福家园工程的新路子。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形成连线扩面的态势,规模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其中福州市、晋江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

(1)整治环境,打造乡村宜居环境。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针对农村污水治理点多面广、难持续、易“回潮”等问题,福州市、晋江市两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对城镇周边村庄实施截污纳管处理;对人口集中和位于生态敏感地区的农村,采用“三格化粪池+”的方式,尾水接入后端进行提升处理;对人口较少的村庄和分散的农户,采用“三格化糞池”就地分散处理方式,尾水排入田地、山地等消纳利用。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推动农村垃圾“干湿”分类,对于湿垃圾,就地沤肥处理;对于干垃圾,可回收部分资源利用,有害或不可降解的垃圾妥善储存、定期外运处理,剩余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就地填埋,实现农村垃圾就地减量、资源化处理。同时,鼓励实行保洁市场化作业,晋江各镇(街道)、开发区均已实行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

(2)树立新风,倡导农村移风易俗。一是以村规民约来自我发动。制定了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发动群众自己主动破旧立新,大力推行婚丧喜庆改革村规民约,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办法,把移风易俗的理念变成行动。二是以文化建设树文明新风。以“15分钟文化生活圈”为核心,设立“国学大讲堂”,推动“书香城市”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努力倡导与新城镇、新农村相适应的新生活、新方式,引入文体、科普、环保等元素,把“普渡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在破除旧俗陋习的同时促进文明新风的树立。三是以慈善公益促全民行善。注重宣传引导,典型带动,把转变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结合起来,有助于转变陈旧习俗,树立新时代文明风气,同时将募集的部分善款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风貌。

(3)建章立制,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一是出台保护文件。颁布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福建省传统村落评审认定办法》《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指导意见》等,并编制了《福建省传统民居类型全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规划》等。二是建立保护档案。通过普查全省村镇、村庄历史建筑,分批分期认定公布,并立档保护。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省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15个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保护改善提升,市县财政做相应配套。四是示范典型推动。涌现出一批保护整治效果比较突出的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品牌。五是强化技术指导。组织省内规划、古建等专家,成立省级专家服务团,不定期进村入户提供服务。

(4)深化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一是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如晋江出台《精准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九项措施》,引导村集体开展市场化经营、村企进行合作运营、集约化利用集体土地并增加其附加值等,鼓励村集体利用优惠政策引入社会资本投资村级创收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创收多元化,从而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二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的改革,起草制定了实施方案、成员认定等8份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政府、村社、专家、律师”四位一体工作机制,重点把握好关键环节,确保改革有方向、不跑偏。

(5)健全机制,发挥好保障服务。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借助新媒体平台建立扁平化信息传递渠道。为了解决政策信息不及时不畅通的问题,建立“村民之友”公众号,第一时间向基层发布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相关政策、案例、做法信息,以及不定期向社会发布传统村落相关政策信息、做法经验等内容。同时,通过举办展览、拍摄纪录片、承办国际性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报道。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一是财政资金保障。福建省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并要求市、县按照不低于省级补助标准配套。二是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长期投入。比如福州市前洋村和石牌村,都已将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外包。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发挥省青年建筑师协会、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和民间机构作用,搭建网上众筹平台,开展实地驻村、线上驻村、海峡联合驻村活动;组织银企对接,引导中国建筑科技集团等大型企业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三是建立村民缴费制度。福州市部分农村探索建立“污染者付费”的村民缴费制度,以行政村为单位,采取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议”方式向村民收取保洁费,每户家庭每年缴纳60~120元垃圾处理费用,以增强村民责任感和监督意识。

二、山西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浙江省安吉县与福建省福州市、晋江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乡风文明与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城镇与乡村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以基层组织为基础,增强党在农村的领导力。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选优配强村级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重点从拓宽选择范围、强化培训力度、严格考核管理以及完善帮扶措施等方面着手。二是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重点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三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治理方式创新。要以加强农村社会组织为重点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大力培育由农民精英、农村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农村家族中有影响和声望的长者以及普通农民组成的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公共事务的治理,弥补政府管理的缺陷,增强村民认同感,提升农村社会自治理水平。

2.以规划为统领,布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划定阶段性目标。制定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五年发展规划,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其次要分批次推进。按照山西省并村工作的安排,根据区位条件、发展潜力、生态环境、村财收入、村委班子等要求,按照先好后差、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批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最后要分类型规划。要立足全省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民俗文化差异等实际现状,结合区位特点,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设之路,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格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家园味道和传统文化,注重田园风光特色和传统文化传承。

3.以六项建设为重点,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要在产业发展、污水治理、垃圾治理、村规民约建设、农村养老、农村厕所改造等方面突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并重点要在资金投入、管理运营、考核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建立长效的机制。尤其是要抓好乡村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是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实在行动,要培育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结合。

4.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保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障。一要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二要盘活集体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三要发展合作组织增加经营性收入。利用村集体的组织优势,把各类市场主体联结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加经营性收入。

5.以发展村级慈善事业为抓手,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对于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社会对慈善捐助的认识;二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和有经济能力的个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头捐赠;三要搭建慈善平台,为有意愿改变家乡面貌的人士提供多种渠道;四要建立规章制度,引导民众由“好面子”花费向“好慈善”捐助转变。通过村级慈善事业发展,引导形成关爱他人、节俭行善的文明乡风。

参考文献:

[1] 李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J].建设科技,2021(07)

[2] 刘静.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01)

[3] 王春芳.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研究[J].城市建筑,2020(06)

[4] 张磊.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21(03)

(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建峰)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