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金融伦理建设的思考
2023-07-21王方
王方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金融伦理和道德建设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的国家,金融领域伦理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我国更应该关注和深入地分析金融伦理问题的成因,加强经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完善社会伦理体系,加强道德宣传和思想教育,从而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因此,文章试图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金融伦理关系特征出发,归纳出金融危机下企业爆发伦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企业金融伦理建设措施,以期为以后的金融伦理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伦理;伦理冲突;道德风险;建设途径
金融伦理在当今金融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金融伦理关系是一种在理性、必要性和规范性的金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非常重要、特别的社会关系。在金融行为方面,金融伦理主体包括银行、储户、股东、证券交易商、投资者、借款人、银行家、上市企业、保险企业、中介机构和有关的国家监管部门。其客体是金融主体的金融行为及其相关金融工具,如借贷、融资、金融交易、货币等。金融伦理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将正规化与主观性相结合、以非强制性的方式反映和调节金融主体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金融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并非单纯的金融工具,道德的价值要素也应包含在内,而交易必须以诚实和合同的道德精神为基础。纵观整个金融历史,可以看到,金融伦理在整个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早期的货币借贷中,人们注重支付利息的交易,谴责不守道德的人,注重在经济交往中的礼仪,体现了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在政府的调控中,道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尽管我国的金融市场法制和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但是诚信缺失、伦理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由于过度追求超额利润、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造成道德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爆发。在巴林银行、包商银行等银行倒闭的案例中,因伦理冲突、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金融机构危机乃至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伦理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在这场危机中,金融伦理道德所扮演的角色仍有待于深入探讨。随着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使金融市场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需要对其中的伦理问题、道德风险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寻求新的金融伦理秩序。
一、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金融伦理关系特征
(一)金融危机促使金融伦理关系覆盖面广
金融危机与金融伦理无关,但也存在着恶意的、不正当的金融行为,这反映了金融伦理的脆弱。金融界相信,在金融领域,没有道德,只有商业。而自金融危机之后,欧洲和美国的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一些国家已经面临破产,美国和中国都陷入了困境。经过多方博弈,目前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关注金融危机的成因时,将目光投向了金融伦理,并清楚地认识到了金融伦理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要有效地解决这场危机,就必须把道德的功能放在首位。由此可知,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伦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比如,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人员之多、行业之多、危机之深,可谓是空前之多。在次贷链条上,“合成CDO”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资本等,将金融目标转化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忽略了“穷人”的实际情况,将金融风险转嫁给了其他国家。银行对放款人的资质认证太过松懈,甚至伪造了文件放贷,这使得人们对基于信贷的金融行为产生了疑虑和质疑。美国一些经济学家把这类借贷称为“骗子的借贷”,它使人们不用支付定金就能购买到自己的房屋,成为美国房地产市场上最糟糕的一个。而我国的金融界也延续了美国相关做法:放松放贷政策、零首付买房、伪造贷款、欺诈,导致金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同时,也有一些金融机构,故意将高风险抵押贷款与证券结合起来,将问题抵押证券卖给投资人,掩盖抵押贷款的详细情况,包括抵押贷款的零首付、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从而让那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金融主客体中任何一方撒谎,都会有问题,而在这个时候,是金融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撒谎,或者是他们的诚信被利益所掩盖,导致他们的信誉危机。在金融界,这样的信贷危机已经使金融伦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并且修复起来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是永远不能修复。
(二)金融伦理关系呈现强势与弱势博弈状态
在金融伦理关系中,拥有金融专业工具、专业知识、资金和资源的银行、证券交易商、大型投资者、上市企业、保险企业、中介机构以及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等金融主体将会在金融市场中占有较高的优势,而那些缺乏这种优势的储户、小投资者、借款人、社会成员等金融主体就会处于劣势。在市场中,优势主体往往会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财工具和自身的优势,通过不对称信息和不平等谈判等因素,使存款折扣、未注册账户、虚假凭证、挪用客户资金、隐瞒上市、操纵证券市场和其他金融活动,使弱势群体蒙受损失。同时,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处于劣势的人,也在积极地处理着这些伦理问题。在国际金融伦理关系中,各国金融力量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各国金融机构的参与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金融制度、金融规则、金融管理制度等各有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这样的金融巨擘,为了不负责任的金融行为,不惜牺牲他国的利益,大肆印刷钞票,破坏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伦理,利用自己的金融优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制造事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停滞,GDP大幅下降,人民的存款被掏空,国家破产。当前,世界發达国家都在承担着道德风险,发展中国家没有理由承受、抵制和回应,而这一次很明显地看到,美国正在得益于这次危机,而发展中国家却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损失。
(三)国际游资导致金融伦理关系脆弱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游资的投资方式有了显著的发展趋势。国际游资是国际上追求盈利的一种短期资金,包括金融领域的货币、股票、金融衍生品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具有滞留时间短、反应迅速、隐蔽等特点。国际游资都是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残酷的交易。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以后,随着国际上的游资活动日益增多,投机性日益增强。在追逐利润的驱使下,国际游资呈现出一种单向性,丧失了对国际贸易的推动力,投机者遍地开花,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尤其是在金融系统不健全的国家,由于国际游资的大量撤出,房地产、股票、外汇等价格暴跌,在某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在这样一种投机性的金融行为中,其金融伦理关系非常薄弱、发展缓慢、易受伤害,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四)各方对健康、有序的金融伦理关系需求强烈
20世纪末,金融界对金融行业的失范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在金融界,主流经济学更倾向于强调道德,只注重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一场金融危机的挑战。要有效地解决这一危机,就必须把道德的功能放在第一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金融界中,道德败坏的现象正在不断地传播,这让人们更加明白,在金融领域,道德就是内在的道德。金融活动不同于以往被认为是简单的技术活动,它必须涉及价值评价。在个体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不能达到共赢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和伦理抉择。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就是金融伦理,金融伦理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金融危机时代企业对金融伦理的转变
金融伦理在当今金融市场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由于过度追求超额利润、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造成道德风险不断累积并最终爆发。在巴林银行、包商银行等银行倒闭的案例中,因伦理冲突、道德缺失而引发的金融机构危机乃至破产的案例屡见不鲜。虽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金融伦理问题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在这场危机中,金融伦理道德所扮演的角色仍有待于深入探讨。金融危机时代,随着金融市场制度不断发展,金融市场运行环境越来越复杂,为了使金融市场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需要对其中的伦理问题、道德风险进行深入剖析,以寻求新的金融伦理秩序。
第一,对“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再认识。在金融危机时代,如果说经济人是利己主义者,那么,道德人就会思考他们的行为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谋求对自己有利又对别人有利的行为,所以,道德人显然更注重伦理。这是由于金融伦理中有两个方面的界线:一是委托代理人不能对受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二是不能损害第三者和公共利益。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英、美等国家开始以保护消费者为借口,对金融伦理进行重构,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出台后续政策。
第二,从过度自由过渡到相对管制。过去,人们对政府的干涉非常反感,以为市场会自行调整,而政府的介入只能降低市场的有效性。次贷危机后,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但大部分的风险都会转移到投资者身上,过度的自由化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对证券市场进行合理的监督,是保证证券市场有效运作和保护市场各方利益的关键。
第三,加强对脆弱人群在金融市场的保护。由于信息不对称、知识规避能力的增强,中小投资者和客户很容易在金融市场上赔钱,从而在金融市场上割下一块“韭菜”。大企业利用绝对的资讯优势进行虚假、低风险的金融资讯及产品推广。
第四,强化道德和法制的双重调控。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对法制的关注较多,但对道德调控的关注不够。但仅靠法律和法规是不足以限制一切金融活动,也很难限制不道德的行为。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爆发伦理原因分析
(一)金融业内治理存在问题
作为现代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业,必须通过完善经营管理、完善信贷体系和强化管理层问责机制。在金融危机中有许多例子显示,即便企业的高管们已经失去了道德,甚至在企业面临倒闭的时候,仍然会带着巨额的薪水逃之夭夭,而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任期内,往往会选择一些高回报、高收益的项目,从而产生一些消极问题,造成无法控制的伦理困境。
(二)金融市场外部存在道德风险
由于不当竞争和过度竞争,金融市场上不同企业之间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在竞争中,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会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人,让自己的客户蒙受巨大的损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金融市场内部员工存在着道德缺失。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在工作中既要遵守内在的规则,又要自觉地接受内在的约束,并在工作中形成道德的精神。金融从业人员的行为,不仅会对自己产生影响,也会对其他金融从业人员产生影响,甚至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外部人士在金融市场中道德失范的原因。金融市场中的“外来者”是指除了从事金融业务的人之外的其他“经济人”,包括了投资者。众所周知,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进行证券融资时,为了筹集资金,往往会操纵利润报表、做假账等手段,以获取更多的股权。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失范的问题就很明显了,因为外界的人并不是自己的财产,所以很容易产生一种责任意识薄弱、逃避债务的心态。此外,由于缺乏对市场监管的制约,自身对金钱的追求,自身对伦理的忽视,也是造成金融外部人员道德失范的最基本动因和诱因。
(三)金融制度环境存在漏洞
金融领域的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它是金融主体对对象的基本价值判断。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之前,许多国家都对美国的金融体系赞不绝口。但是,美国却是最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这主要是由于美国金融体系缺少诚信道德的支撑,使它变成了一種以诚信为目的的工具,大量借贷最终造成了资金链断裂。美国的金融体系,提倡的是自由,个人的欲望不受控制,不守诚信、欺骗行为频发。与此同时,我国的金融制度环境也有缺陷,也有一些政策上的错误。在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前,有一个广泛的观点认为,大型企业是不会倒闭的。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保护,那么这场危机就会爆发。此外,由于制度上的错误,例如市场与政府的过度干预,以及制度上的干预,往往会导致道德危机。
(四)监管存在漏洞
金融危机过后,监管上的问题显而易见。一是由于监管的滞后,而金融市场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政府的政策执行很有可能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从而导致政府的调控与市场机制不相适应;二是由于政府政策是有限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道德规范的背离,存在着监督的缺位和过多的问题,只有在法律法规同源、以德治并重、法为辅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领域的道德风险。
四、企业金融伦理建设措施
(一)普及金融伦理价值观念
道德价值的规范与传播,首先应该进行教育。要重建金融市场价值,建立金融专业的职业道德,就需要普及教育。它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人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成一个人的习惯,从而进行自我约束。同时,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人的市场行为和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金融从业人员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对其进行道德教育,以降低其在市场中的操作风险,确保其交易的安全性和整体金融系统的健康运作。要在物质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坚持以服务人民、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团结和谐的精神;要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的事迹,树立先进的思想道德,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强化对金融伦理的宣传和对金融伦理的宣传,要将其与扩大的需求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富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进步。
(二)从业人员的伦理规范与约束
1. 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在金融市场的伦理问题上,必须进行伦理治理,推动伦理规范和制度安排的有机结合,并将人文关怀融入监督程序中,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共同的道德共识。在实践中,要克服和减轻市场经济对伦理的负面影响,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与制度;要理顺和消除各种制约市场公平竞争的消极因素,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建立诚信评价制度,制定完善的惩戒制度。对诚信缺失或低劣的市场主体,要采取曝光其诚信记录、冻结其账户、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清算退市等措施,以清理社会道德风险,净化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
2. 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一切社会关系和金融运作的基本要素。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加强金融伦理建设中,各级政府要积极参与。首先,加快建立金融信贷制度、制定金融诚信制度、推行信贷立法、促进诚信信息公开和共享、引导金融机构率先应用信贷产品等。其次,要保持金融市场的公平正义与良好的环境,并加强对企业和雇员的监督。最后,要加强诚信教育与宣传,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促进经济道德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形成。
(三)金融机构中的伦理建设
在金融伦理建设中,企业应充分发挥其职能,自觉强化行业自律。首先,必须在经营管理中树立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和制订内部金融伦理规范,进行金融伦理决策,强化内部金融伦理约束,强化金融伦理规范,强化金融伦理教育,把伦理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强化职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忠实、诚实地履行着自己的金融职业操守。金融是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一个特殊的国民经济产业。因此,要加强金融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对腐化思想的抗御意识,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意识,是预防和遏制金融腐败的重要途径。只有按照金融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培养金融干部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廉政建设,保持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自觉抵制以权谋私、借债谋私、赔款谋私、权钱交易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扰,才能使金融业的党风、政风、行风、民风等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从而预防和化解金融伦理风险,使企业的经营更加健康。最后,要在企業内部广泛开展“内省自律”,要求员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反省,对自身进行道德判断,自觉地进行道德自律,形成职业道德,培养银行员工现代人格,提高其对价值的分析和选择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竞争和风险意识,从而极大地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减少金融失范的发生。总之,金融伦理的角色是让雇员忠于企业,形成一种不容易流失的专有性资源,在与顾客打交道时,维持自己的道德感与凝聚力,借由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来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四)健全金融伦理风险防控体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了保证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加强监督,全面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以预防金融伦理风险。要重视金融风险的高层次管理人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使之与其较大的企业互相制衡、共同发展。首先,政府应当积极地监督。金融市场道德建设必须从重建和修复经济道德保障体系入手,在此,政府要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并提供相应的措施。在传统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经济伦理转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要适时地站出来,担负起家庭的传统保障经济伦理的重任,成为社会伦理的监督者、执行者和责任承担者,以避免经济道德的崩塌。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把伦理行为纳入监管的视野,明确失德行为的定义,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对失德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其次,建立独立的金融企业伦理监管部门。在实施决策时,必须经过道德监管机构的审核,然后再实施。这样,可以避免某些金融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又不违法,又与社会的伦理道德相抵触。同时,道德监管机构要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将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情况向全体员工公开,以增强企业运作的透明度,方便员工的监督。通过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促使其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五、结语
总之,在金融市场中,遵守金融伦理和职业道德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的发展要求更多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贯彻道德准则。因此,金融伦理的发展应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重视德治与法治并重,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以此为鉴,预防道德风险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闵思侃.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业应具备金融伦理素质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28):88-90.
[2]汪涔宇.浅析农村正规金融的伦理问题及发展建议——基于非正规金融的伦理特性[J].中国集体经济,2022(28):85-87.
[3]赵晓璐.金融伦理视角下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23):82-84.
[4]者贵昌,吴幼凤.资本市场注册制中的金融伦理问题[J].经济导刊,2022(08):67-72.
[5]杨强.数字金融发展困境与创新思路[J].中国外资,2022(14):38-40.
[6]杨涛.发展普惠金融需要信用基础设施创新[J].中国信用卡,2022(06):20-24.
[7]赵建,王静娴.过度金融化、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治理体系的现代化[J].经济研究参考,2022(02):53-71.
[8]刘星橙.伦理视角下金融市场建设的探究[J].科技资讯,2022,20(03):239-241.
[9]杨蕾.关于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信访伦理的研究[J].河北企业,2019(11):32-33.
【作者单位:云上(江西)大数据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