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特征分析
2023-07-20冯义义王欢徐华君王婷婷
冯义义 王欢 徐华君 王婷婷
摘要:
为了解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特征,选取吐鲁番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访谈、查阅历史文献等方式,对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选址、空间形态格局、建筑结构、装饰等景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传统村落在景观选址、景观格局、民居建筑营造方式等方面均体现了适应自然环境、营造理想生存环境的生态智慧;传统村落景观选址注重考察村落周围各生态环境要素,以营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所处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相契合,形成不同的空间形态格局,反映出村落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传统民居建筑注重选择当地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体现“就地取材、因材施工”的生态环境思想;人们在自然环境长期的适应与磨合之中,建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形式多样的民居.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特征; 营建技术; 地域特色; 吐鲁番
中图分类号: TU 982.29(245); P 20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13(2023)04-0502-08
Analysis of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rpan
FENG Yiyi1, WANG huan2, XU Huajun1, WANG Tingting1
(1. 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 China;
2. Bureau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Xinjiang, Turpan 838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landscap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rpan, nine national-leve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rpa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landscape site selection, spatial form pattern,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decoration and other landscape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rpan were analyzed through field survey, interview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urpan embody ecological wisdom in adapting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reating an ide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landscape site selecti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landscape site selection focuses on examining vario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ound the village to create a comfortable and saf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natural village environment is in harmony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ch forms the different spatial form patterns reflec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llage and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emphasizes the selection of the most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local area a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s, reflect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cept of "using local materials, constru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materials". Through long-term adapta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eople have built various form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suitable for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urpan
吐鲁番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当地人们的聚居生存与发展.绿洲村落的形成、发展与自然环境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绿洲聚落的形成、发展对自然环境具有依赖性.盆地北部土地肥沃,境内第四纪沉积物堆积,是全市人口聚集地,是吐鲁番农业文明的重要承载地区.同时,獨特的地形屏障和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为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支持,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村落文化.
对于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而言,村落“缘水而居、依山而建”的特征使村落选址与山水格局从根本上成为相互依存的特殊关系,山水成为绿洲村落形成的核心要素.干旱区传统村落的村落选址、村落景观空间及内部建筑营造等多方面与自然资源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统村落充分考虑到村落所处的山水格局、自我防御、农田灌溉等环境要素,形成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态智慧.以适应干旱为主的村落空间营造思路,在山水格局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适应地形水系的景观格局.在对自然顺应、包容的态度下,通过对山水环境进行相应的治理,塑造了村落环境最大自然化的景观空间[1].传统村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适应能力,使其演变发展至今,村落形态意象、民居等景观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与继承[2].
传统村落就是在景观要素簇拥与传承下生成的完全生命体[3].吐鲁番传统村落具備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对传统村落景观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能客观有效了解吐鲁番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中蕴含的文化因子,丰富关于吐鲁番传统村落文化的理论研究.因此,本文以吐鲁番市具有代表性的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对传统村落景观形态特征进行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吐鲁番市位于中国西北腹地,地势为四面环山的山间盆地;气候表现复杂,不同时节表现为不同的气候特征.吐鲁番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积淀融为一体,使吐鲁番传统村落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基础条件,使得该区域的传统村落既有少数民族的独特性,又受到内地文化影响.截止目前,吐鲁番市共有9处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主要集中分布于绿洲“核心”地区.其中,鄯善县鲁克沁镇和火焰山南麓河谷沟口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
2 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选址
选址是传统村落民居营造的首要任务,是人们尊重、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结果,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秉着顺应自然的态度,极力追求选址达到最大的自然化,来映射吐鲁番人们凭借自身努力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
吐鲁番整体地形表现为具有很强封闭性的盆地.盆地被东西走向的火焰山山脉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盆地以南与觉罗塔格山荒漠地带相接,东部与低山丘陵、沙漠与哈密盆地接壤.盆地内高低差异巨大,少有高大的山脉,吐鲁番以南地区地貌以山地、盐碱地、沙丘为主.由于吐鲁番中部发育有呈东西展布的大断裂,断裂条状分布规模延展范围广,延伸长远,山体在河流的长期冲刷下形成的峡谷、巨石、沟谷类景观沿山体断层成条状分布[4].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位于山地河谷的传统村落选择在火焰山南北河谷沟口地区定居,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村落民居依山而建,形成了“背山”的选址方式.
吐鲁番地表性河流分布较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吐鲁番水系大致可分为天山水系与火焰山水系,大多数河流发源于盆地外围山区,受地形制约形成诸多河谷、洼地.吐鲁番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天山南麓,这里分布着吐鲁番主要河流.河流、沟渠顺地势流向盆地中心[5].对于吐鲁番来说,水资源是一个生存的保障,水系的多少与传统村落景观的形成有着紧密联系,水资源约束并激励着聚落形态的形成与变迁发展[6].身处火焰山山脚河谷沟口的传统村落的农业灌溉以河灌为主,成为典型的河谷型村落[7].地表水的汇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浅层地下水,造就村落选址与水系的空间关系:水系横贯村落、村落水系并排两大“面水”的特点[5].
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山前平原地带堆积着丰富的第四纪沉积物.这里定居的传统村落没有山体的阻隔,多借助于吐鲁番盆地平整的地形条件,将土壤、水系资源较为丰富的山麓洪积扇、洪积平原地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形成盆地内平原型村落.生存在火焰山山前绿洲平原及沙漠中的传统村落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受限于水资源与气候的约束,为减少水资源短缺所带来的生存压力,吐鲁番人们通过掘井挖渠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村庄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这里的传统村落农业灌溉以掘井灌溉为主,这种引水方式成为吐鲁番传统村落内部独特景观[7].门前有水,形成藏风聚气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这种能动的理想的“面水”格局,逐步形成以井渠为中心的村落空间形态.
3 吐鲁番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景观格局
空间形态格局是土地类型在水平空间分布关系的形式,表明不同土类群体之间的水平分布关系[6].中国各民族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对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关注,随地理环境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但是,生态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林草等资源要素存在共同性.这不仅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也体现“人的自然化”的过程.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形态格局的生成应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空间塑造强调顺应自然,充分发挥自然通风、采光、日照等空间效益,在自然潜力挖掘的基础上,依据人与社会的需求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居住环境.如基诺族人充分利用山地、水资源及自身独有的农作物种类,塑造了基诺独有的“林-茶-村-田-村”的村落景观空间格局[8].巴渝传统村落地处大山大水的地理环境之中,利用山体和林地作为村落气候调节层,与民居、耕地、水系三者要素结合组成的生活生产层结合,形成“山-林-居-水-耕-林-山”的村落形态空间格局[9].
吐鲁番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与光热条件,将山地、河流、农田与村落有机结合,高效利用水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形成了吐鲁番的“山-水-居-农田”的空间形态格局.麻扎村与拜什买里村村落营造选择在地形较高的河谷、高山台地作为营建场所,留出土壤水文丰富的山麓积扇、洪积平原地用于农业生产,宅田相依村形成“山-村落-水系-农田-林”的空间形态格局,如图1(a)所示.同时,生活在盆地内部绿洲平原的传统村落借助吐鲁番盆地有利的地形条件,将冰山雪水通过井渠输送到平原,水系靠近农田,便于耕作,使村落布局被水系、农田分割,形成“农田-水系-村落”的空间形态格局景观,如图1(b)所示.农田耕种的玉米、小麦等一些耐旱需光的作物作为食用物资,葡萄(干)、甜瓜、枣、杏子等作为经济作物.独特的农作物种类与独特的灌溉耕种方式塑造了吐鲁番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格局景观.
4 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方式及传统技艺
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方式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吐鲁番传统村落选址,村落内外空间营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建筑技艺都是为了适应吐鲁番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吐鲁番气候炎热、干旱少雨、缺乏木材,因此,“就地取材、因材施工”是吐鲁番传统民居营建的基础.
4.1 民居院落平面基本形制
传统村落的选址首先追求的是一种趋利避害、资源赋存的理想空间.这种追求理想空间的选址思想对民居与村落的影响很大.人们在与自然环境长期的适应与磨合之中,建造适应当地气候、地形且满足建筑舒适、安全居住的民居.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意识等不同,各地区民居样式也不同.有的地区的民居建造受传统宗法、文化艺术的影响大,有的则受自然环境制约影响较大[10].如北京四合院作为北方典型的合院式民居,民居建筑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四面围合而成,空间布局轴线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传统宗法秩序在建筑规模、门的高度及色彩上体现严格的等级规定.北京四合院庭院面积较大,有利于采光通风,院落内向,外围墙垣高大厚重,可以防风沙与噪声,体现了适应北方自然生态环境的特征[11].
吐鲁番传统民居营建过程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都很大.从自然因素方面看,吐鲁番地区气候干燥炎热、气温差异大,在民居建造过程中就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如在建筑结构和屋顶设计上,需要考虑隔热保温、防风防尘及地震等因素.从人文因素方面看,吐鲁番是多民族聚集地,建筑设计中还需考虑到当地风俗的规定和习惯.如在民居建造过程中,隐蔽山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符号,它不仅能防范风沙,还能反映出当地人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追求.因此,吐鲁番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都很大,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不可忽略的.
表1 民居院落基本形制
Tab.1 Basic shape of residential courtyards
类型抽象示意图特征
一字型平面形态简单,多为孤立建筑或没有院坝围绕的建筑
L型多为正屋加高棚架组合而成,中间空余地通常种植树木
U型正屋加院落高棚架组合而成,将院落空间运用
受限于古代经济技术的落后,加上长时间以来封建社会的封闭式管理,各村落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从而产生一种内向的社会文化心理,使村落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以家庭为单位的建设,对公共空间关注少,所以村落民居建设以院落式住宅为主[11].吐鲁番传统村落民居与其他区域的院落民居类似,平面基本形制围绕着一字型、L型、U型院落等基本类型展开.民居院落基本形制,如表1所示.
4.2 民居建筑立面形态
吐鲁番独特的生土建筑、土坯干砌建造工艺在别的地区很少见到.吐鲁番传统民居主要以生土类建筑为主,这类建筑由于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的影响,力学性能不好,房屋结构不能承受过多荷载,跨度也有所限制,从而导致房屋造型较为简单与单调[12].
干旱少雨、炎热干燥的气候环境使传统民居建筑屋顶多以平屋顶为主.同时,传统民居建造多以合院式住宅为主,借助院落墙体在内部搭设高棚架与葡萄架等构筑物来适应极端气候、风沙等天气的影响.这些建筑物的建造使吐鲁番居民能够应对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立面的外观、形状、色彩等决定了其立面厚实稳重的形态特征,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外立面多采用泥皮装饰,线条清晰、结构简洁.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立面形态,如图2所示.
4.3 建筑营造方式
4.3.1 传统建筑材料的使用 土、石、砖、瓦等建筑材料在传统民居建材中最为常见,而且通常造价低廉,可就地取材.吐鲁番盆地植被稀少,木材、石材等资源十分匮乏,气候等原因使该地区粘土层厚度远大于其他地区.在干旱少雨的吐鲁番,黄土作为当地传统民居建造的主要材料的地位不可撼动[13].吐鲁番土壤质地较为坚硬且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使黄土在遇到水之后就会产生胶状物,具有坚硬、牢实的特点;另外,黄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对其进行反复夯打实会使其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增强,因此,黄土被选择作为主要建材[13].相比之下,红土和棕土质地较为坚实,通常用于烧制砖块、瓦片等建筑材料,并且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此外,吐鲁番传统民居营造中也会使用少量的木材、石头和泥砖等材料.吐鲁番传统民居修建过程中,首先,整个房屋都用生土来建造,如交河故城的建造就是在原生黄土层上,利用挖、掏成“原生土建筑”;其次,建筑材料掺杂砂石、木材与土坯进行建筑营造,以原有生土土层作为基础建造,生土制作的土坯多作为民居厚重的墙身与其他建筑主体部位,同时在建筑物关键部位掺杂砂石、木材,如屋顶及门窗部位.屋顶以生土制的土坯砖拱券之后,再以填土夯实抹平.
总之,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建筑材料均直接取自地方资源,只需要經过简单的加工就能投入使用,在使用期过后又回归自然,耗能降到最低,这种取之自然、归于自然的“绿色节约”思想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是中国传统村落在长期的民居营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节俭的生态环境思想.因此,独特的建筑材料和营造方式使“就地取材、因材施工”成为吐鲁番传统村落民居建材的特点.
4.3.2 单体建筑结构 1) 生土拱顶结构.生土拱顶结构民居是吐鲁番传统的居住建筑之一,如图3所示.它以土砖、泥土与植物等天然材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用于建筑房屋的墙体、拱顶与地基等部位.
生土拱顶建筑结构体系通常以厚重的生土墙体为结构承重构件.拱形或半圆形承重结构的平房建筑[14]的特点是防风保暖、耐高温.土拱房的外观呈长方形,墙体为厚的黄土墙,土墙的厚度一般为50~100 cm.用土坯或夯土砌筑墙体,并用泥浆加固,形成整体土墙.房屋内部由多个压拱相连,构成非常紧密坚固的结构.墙体上留门,通常不设窗户,墙体坚实的厚度能够有效地隔热保暖.屋顶为深色的扁拱形,屋面覆盖着极为厚重的土坯,土坯拱顶构件以土坯砖砌成筒拱,形成类似于半圆形的拱顶结构,跨度可达3~4 m左右.随后,将芦苇杆、柳条铺设于拱顶之上做保温层,再覆盖泥浆或淤泥做泥背,等待自然晾干后,可选择在拱顶顶部覆盖夯土形成土方块,以增加房屋保温隔热性能与美观程度[14-15].
2) 土木构架结构.
土木构架结构建筑为混合结构,更加注重墙体与屋顶的支撑,通常以土坯墙、夯土墙为主体,以木梁、木柱、木楼板等作为主要构件.采用嵌砌式、梁柱式或半拱式结构来增加房屋的稳定性和承重力[16].木梁置于木柱或土坯墙体之上,梁上铺设细椽,椽上覆芦苇秸秆的篾条制作的席垫,席垫上做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使用苇束或黄土草泥进行铺设,屋檐以土坯砖做女儿墙或木质栏杆围合[15,17].
为了适应极端的气候条件,这种结构的传统民居还采用中庭布局或罩井式通风系统,阻挡户外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以确保室内出入口风凉爽[17].同时,房屋屋顶配备有散热孔洞,能有效降低室温.这种土木架构形态独特,搭建较为便捷,其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叉柱作为主要结构,承受横铺板棚的体系,支撑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土木构架结构的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木材和土坯.
庭院由正屋、偏房与高棚架加以透风墙围合形成,其处理方法通常可分为2种:一种是依傍型,即依托住宅建筑在其前部或一侧架起高棚,或将住宅建筑的布局分为两面对面而建,棚架建造在中间,形成类似三合院式;另一种是棚架与住宅都是独立建造的,在住宅前面空地独立搭建棚架,不与住宅连接,以此作为阴凉之地与居民生活起居之地.搭设高棚架的院落多分布于较平坦地区,是为了躲避烈日暴晒、增加大量凉爽室外活动场地而采取的手段.在地势复杂的山地与河谷口,民居院落布置在保持基本形制不变的情况下,顺应自然,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13-14,17].土木架构结构民居,如图4所示.
4.3.3 建筑装饰 民居装饰的目的在于能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实用的居住环境,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建筑材料为当地最为普遍的天然材料,使建筑结构较为简单,建造出的民居装饰风格独特、色彩绚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所显现出的特征,通常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等融入装饰表达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民居装饰特色主要体现在装饰部位、装饰手法与装饰题材选取.
1) 装饰部位.吐鲁番传统民居的装饰部位主要包括院门、窗、壁龛、屋顶等,如图5所示.通常,门窗、墙体是十分重要的装饰部位,寓意各种吉祥.此外,传统民居屋顶的装饰样式和颜色与门窗墙体等部位的装饰相呼应,整体效果十分美观,屋面上的镂空图案也与其他装饰部位相呼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装饰风格.装饰风格独具特色,装饰部位丰富多样,不仅体现了吐鲁番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当地傳统民居的功能和实用性.
2) 装饰手法.吐鲁番传统民居装饰包括了多种材料和工艺,不同的材料和工艺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吐鲁番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法主要有木雕、彩绘和壁布等,如图6所示.传统木雕技艺制作的门窗、门楼、木柱等部位通常都会刻上极具地域特色的花卉、鸟兽等图案,雕刻细腻,线条简洁而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18].传统木雕工艺制作的门窗、木柱和梁头等通常以典雅、华丽、精美、
实用的特点来突显各种文化、职业的差异.
较常见的彩绘装饰是对窗户和门进行饰面,在装饰窗户和门时,将儒雅而简洁的双色或多色的图案套用在白底上,色彩艳丽质朴,使墙体与门窗彼此相映.彩绘装饰手法多是为了增加房屋居室的色彩感,通常在院落院门、门楼、墙面及屋内壁龛等部位绘制各种形状的花纹和图案,营造出唯美、华丽的效果.
为了应对吐鲁番极端气候环境,吐鲁番居民使用壁布作为室内装饰.壁布能有效隔绝外界的温度、干燥空气,并且能保护家具和其他装饰品.此外,将壁布用来做装饰,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可以增加房屋的美感与色彩.吐鲁番居民选择使用绸缎、绸纱等壁布做装饰,既是出于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也是基于对丝绸文化的热爱和推崇.壁布作为一种高质量、华丽的装饰品,在吐鲁番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3) 装饰题材.吐鲁番传统民居的装饰题材,如图7所示.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对于装饰色彩的选择往往考虑传统文化、信仰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强调每一种色彩的意义与内涵,通常使用较多的色彩有黄色、红色和白色等,突出了其质朴、自然的特点,富有生命力的色彩变化,赋予了建筑装饰更加丰富的形态.在表现形式上,吐鲁番传统民居建筑的墙面、门窗等民居装饰采用山水风景、植物、几何图形等具有鲜明特色的装饰图案[18].
除此之外,传统民居经常用车轱辘、车轮等物品做挂件装饰.这是因为车轮在当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是人们出行、贸易、运输农作物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车轮和车轱辘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元素流传至今.此外,车轱辘或车轮等物品形态简单、造型鲜明、材质朴实,符合吐鲁番地区人们对装饰的简约和自然的追求.车轱辘等物品被制作成各种形态的装饰品,如扇面、墙面装饰、庭院装饰等,成为吐鲁番民居建筑装饰中独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5 结论
首先,对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的选址、景观格局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对传统村落民居的营造方式及技艺中体现的地域性特征进行分析,解析其空间形态中存在的规律.吐鲁番市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吐鲁番传统村落景观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景观生成与传统民居营造过程展现的生态智慧,是长时间对吐鲁番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的适应与改造而逐渐形成的.吐鲁番传统村落对农业用地、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强.村落顺应地形地貌,选址与台地、山地、平原等自然环境相契合,出于对水土资源的考虑,使村落呈现背山面水或农田环绕的布局形式,加以独特的农作物种类与独特的灌溉方式形成独特的景观格局.“就地取材、因材施工”是吐鲁番传统民居营建的基础.民居建筑营造过程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营造法式、装饰方式都是为了适应吐鲁番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吐鲁番传统村落建筑营造技术的地域性特征,不仅表现在营造材料、屋顶设计、建筑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民族文化等密切相关.
吐鲁番传统村落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应该得到重视与保护.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建筑营造、装饰方式体现了吐鲁番传统村落先民们在民居建设营造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环境生态理念.
参考文献:
[1] 李婷,陈红兵.中国传统民居习俗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意义[J].鄱阳湖学刊,2021(3):94-104,127-128.DOI:10.3969/j.issn.1674-6848.2021.03.010.
[2] 胡昂,邬文洁,普昊.藏族历史文化名村的空间格局特征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2):271-278.DOI:10.11830/j.issn.1000-5013.202012051.
[3] 贾苏尔·阿布拉,王竹,钱振澜,等.南疆沙漠绿洲传统聚落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J].经济地理,2021,41(3):170-183.DOI:10.15957/j.cnki.jjdl.2021.03.018.
[4] 热比亚木·买买提.坎儿井与吐鲁番绿洲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4.
[5] 岳邦瑞,李玥宏,王军.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 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80-85.DOI:10.13448/j.cnki.jalre.2011.10.016.
[6] 李旭,陈欣婧,马一丹.巴渝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特征解析与图谱构建[C]∥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1-25.
[7] 孟福利,岳邦瑞,王军.乡土材料在传统聚落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及启示: 以鄯善县麻扎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1,29(1):166-168.DOI:10.13942/j.cnki.hzjz.2011.01.037.
[8] 張天杭,徐华,施成超,等.基诺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3):47-54.DOI:10.11929/j.issn.2095-1914.2022.6.xnlxyxb202206008.
[9] 陈颖,田凯.传承与交融: 四川藏区乡土建筑与营造特征[J].建筑遗产,2022(1):30-41.DOI:10.19673/j.cnki.ha.2022.01.003.
[10] 杨庆媛,张荣荣,苏康传,等.基于巴渝民宿的乡村营造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7):1-10.DOI:10.13718/j.cnki.xdzk.2021.07.001.
[1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 蔡五妹.吐鲁番地区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13] 陈震东.新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 陈子莹.吐鲁番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及其气候适应性探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9.
[15] 汝军红,李碧娇,刘威.辽西地区传统囤顶民居建筑营造技术及文化特征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433-437.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1.05.01.
[16] 李英睿.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生土民居装饰色彩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7):24-25.
[17] 杨帅.吐鲁番高棚架庭院式民居营建模式与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DOI:10.27393/d.cnki.gxazu.2021.000264.
[18] 魏娜.吐鲁番维吾尔族民居建筑门窗装饰艺术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黄晓楠 英文审校: 方德平)
收稿日期: 2023-02-16
通信作者: 徐华君(1962-),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的研究.E-mail:hjj_xu@qq.com.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61024)
http:∥www.hdxb.h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