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古风流茱萸湾

2023-07-20彭相鸿

当代作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林氏朱棣永乐

“州界多水,水扬波”。古城扬州,南临滔滔的长江,东依静静的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风光秀美的风景城、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博大精深的博物城。孟浩然诗曰“烟花三月下扬州”,我们这次是“金秋八月上扬州”。没有游逛古城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而是依刘长卿所言“共到茱萸湾”,造访“湾头扬州东大门”。在习习凉风的裹挟下,一览湾口秋景,沿古街探玉坊,寻林家庄旧址,听林状元逸闻.....

千古港湾,风流名镇。

湾头,位于扬州市东郊京杭大运河与金湾河之间,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运河古镇。古称“茱萸湾”,素有“扬州东大门”之称。据考证,茱萸湾在汉代就已形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后,茱萸湾成为水路进入扬州的门户和重要港口。宋朝以后,湾头为两淮盐运司专管码头,是京杭大运河由此向南进入扬州十三道湾的头道湾,遂得名“湾头”。隋炀帝、康熙帝、乾隆帝多次下扬州,均由茱萸湾入境,并留有行宫。唐代诗人刘长卿在这里下了“半逻莺满树,新年人独还。落花逐流水,共到茱萸湾”的著名诗句,俗语“上扬州,拢湾头”已经流传千年。

新中国建立后,大规模治淮事业破题开篇,疏导归江七河,建造归江十坝、淮河控制线九闸、跨归江河道十座大桥等水工设施,湾头成为淮河入江水道的锁钥,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节点。

湾头老街沿古运河而筑,古运河弧形弯折,老街形态也随其呈新月状,又称“镰刀街”。老街以避风塘古闸为中心,东北段称东街,西南段称西街,由数千块长条石铺成长达两公里的青石街面,不过现存的石板街面仅剩400米。这条古街约建于明代,运河上来往的商船大部分在湾头经营贸易,去时运走桐油、木材、盐等特产,回来时以压舱石的形式运回青石块。徽石构筑的街道是当年特为推行独轮车而设置的车道。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块已呈光润斑驳状,青石板也被岁月刻下了沧桑的印痕。老街的两边曾为市场。想当年肉铺、茶馆、饭莊、澡堂、货栈、粮行、玉品店、杂货集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如今市场已遁,多为居民定所,展眼望去一派慢节奏生活的景象。噢!湾头古镇不仅保留着厚重的历史韵味,眼下还呈现出小镇独有的隐于闹市的烟火气息!

古镇东端为古人消避汛澇洪灾的镇水之宝——石壁虎。伴行的老街坊林先生虽已届古稀,但腰杆硬朗、步履依然健捷。他边走边告诉我们,东街东侧原有东岳庙,南段左侧原有章王庙;西街西段有山光寺。老街以避风塘为界南北两段,各有一道拱门,门墙经岁月的风霜侵蚀已显斑驳,唯清朝大学士、大书法家阮元(公元1764-1849)题写的“古茱萸湾”、“保障生灵”两块圈门石额依然完好、字迹清晰。“东西南北月牙湾,岸水临风是老街”。老街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无不蕴藏着茱萸湾古港古镇的历史信息,提醒着市民与游客勿忘往昔,珍惜当下,创造未来。

2006年广陵新城成立、2011年江都撤市设区后,湾头地处江(都)广(陵)融合核心区域,境内茱萸湾公园、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永久性会址——京杭之心、京杭水镇、扬州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李宁体育公园、广陵新城·市民中心、扬州科技馆等现代城市载体纷纷建成。这里既有古城风韵、新城气派,又有湖光山色、田园风光,古镇支撑新城,新城带动古镇,成为新城开发、古镇复兴的示范镇。古老的湾头焕发新的青春,呈现一片新气象!

玉坊林立,名重京师。

“和田玉,扬头工”、“天下玉,扬州工,源湾头”。据说这是玉器界的业内佳话。不仅说出了扬州琢玉技艺的影响力,也道出了湾头千年传承的玉雕文化。今日的湾头古镇拥有一爿4万平方米的玉器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玉雕之乡”和“中国玉器特色小镇”。

湾头琢玉工艺源远流长,湾头壁虎坝汉墓出土的大批珍贵的古玉器力证了远在4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至汉代,扬州就有了玉石琢磨工艺。至清代中叶,扬州成为中国玉材的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两淮盐政在扬州设有玉局,每年按岁例向朝廷进贡大量玉器,时有“扬州琢玉,名重京师”之誉,民国时期,上海、苏州很多玉工艺人、雕刻名匠都来自湾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大禹治水图》玉雕等十余件大型玉器出于扬州湾头琢玉艺人之手。

“璞玉非天成,湾头有匠琢”。湾头作为扬州玉雕的重要产地,在清代中叶己达到鼎盛,大小不等的手工艺作坊遍及乡镇,琢玉艺人数以百计,名家辈出。我们在林老先生的引领下,步入湾头的老街南段,当地人称为“老玉器街”。古街两侧散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灰墙青瓦的玉器作坊,处处可闻切玉、琢玉之音,形成了小镇独有也最动人的乐章。我们一行穿梭于古街玉坊之中,满目店铺,各具特色。门前的木牌和半遮着门的绿植,令人感觉里间就藏着隐姓埋名的玉雕大师。

林老先生介绍,20世纪50年代,湾头琢玉业开始复兴。1956年春,8位老艺人在湾头田庄村创办江苏省第一个玉石生产小组,这就是著名的扬州玉器厂前身。1959年春,由湾头严桥吴桂宏创办起湾头镇第二个玉石生产合作小组,就是邗江玉雕厂前身,邗江玉雕厂以巧石(俏雕)人物、花卉、薄胎等品种特色,风靡整个行业。1994年,邗江玉雕厂解体歇业,改制中的职工大多在湾头自立门户,创立私营玉雕厂和个体玉器加工作坊,加之扬州金鹰玉器珠宝有限公司、江苏翠佛堂珠宝有限公司进驻,逐渐形成湾头玉器一条街,成为全国重要的玉器加工、销售和培育基地。

诚如是:城市兴,则玉雕兴;经济盛,则玉器盛。

古庄名门,文脉流芳。

林老先生说,湾头可真是块风水宝地,不仅出玉品,而且出栋梁。古镇有个林家庄,就是林老先生的衣胞之地。林氏是当地名门大族,从明永乐至今已有24代的香火延续。

在介绍林氏家族时,林老先生很兴奋也很自豪,历数家珍:

“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商代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比干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比干的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林氏后人都尊林坚为得姓始祖。”

他说,在扬州湾头林家庄,现有族人6代117户400多人,庄上80%居民都是同支同宗。据说,以前庄上每户族人家中都藏有族谱,但后来种种原因,大部分人家的族谱都遗失了。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庄上仅存一本光绪二十三年编修的《林氏族谱》,这辈人也是通过这本仅存的族谱,才知道湾头林氏这一支的祖先来自福建莆田,始祖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永乐状元林环。

“林环字崇璧,号絅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成祖驾幸北京,命他为扈从官员,‘常侍帝侧。林环善诗文,著作颇丰。后人赞其诗‘清思异质,藻而不浮,朴而不枯,极诗家音色之妙。林环又工书法,擅长狂草。有《絅斋集》。”

在数百年传承中,林氏一族才俊辈出。据谱中记载,除了始祖林环是明代永乐丙戌年状元之外,还有林鋕是明宣德五年庚戌科状元,林士章是明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探花,林俊是明代四朝老臣、嘉靖太子太保,林钰是明万历丙辰科探花。

湾头林氏一族祖先迁居至扬州湾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林氏宗谱》老谱历史价值很高,族人已经捐赠给扬州市档案馆收藏。

他说,林氏家训是“诗书传家,忠厚待人”。 林氏一族历来以诗书传家,读书是家族每个子弟必须要做的事情。“祖先称,天下事利害常相伴,唯读书则有利而无害,不问贵贱、老幼、贫富,读一卷便有一卷之益,读一日便受一日之益,读书固能变化气质而循良善,即姿性愚鲁便不为士,亦觉高人一等。族中子弟年幼时必须要读书,一日不可间断。”

“林氏一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除了不断有族人读书考取功名,族人待人忠厚也是重要原因。”林先生说,祖先留下“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有不从心术中得来者哉。一念之善,尊宰相之荣;一念之善,中状元之选。心术不正,不受阳诛,必遭阴谴,岂细故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教诲,旨在告诫后世子孙为人须一心向善。

随着新城的启建,昔日的林家庄已荡然无存,今天的湾头林氏家族是自明代以来最为兴旺的,六世同堂,“上至八十三,下至手中搀”,多数居住于“翠月南苑”小区,一大家族,其乐融融。听了林老先生的介绍,我更深信:散落于民间的家谱、族谱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华夏历史的重要文獻,是家风、家学、家训的重要教科书。

传奇状元,朱棣爱臣。

途中我们拢了一家古镇玉行小憩品茶。老板是位七旬儒商金先生,与林先生算是发小,也是老林家庄人。他饱读诗书,十分健谈,跟我们绘声绘色讲述了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永乐万年》:

“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它寓有愿“天下永远康乐”之意。传说有一个贡生因吟出这含有“永乐万年”之对联,还没有通过例行的科举考试,就一举被朱棣赐为新科状元。

话说此事事出有因。朱允校是朱元璋的皇太子朱标的长子,朱标对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不满,多次劝谏无效,乃于洪武二十六年忧愤而死,朱元障便立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死,时年21岁的朱允炆接替皇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惠帝。

惠帝即位后,接受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等人的建议,大力削减藩王的势力。当时的藩王中,以驻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朱元障的第四个儿子、朱允炆的叔父)权势最大,削藩的举动,自然首先触犯了他的利益,因此引起了他的忌恨。一年冬天,滴水成冰,燕王朱棣仍照例在官邸大宴群僚,席间,他即景出一则上联,命人属对。联为: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作者注:古代冰字有种异体写法,即水字左上角加一点,书法作品中常见)。此联明为写景,暗藏拆字,即“冰”字,若不加一点的话,便成不了个“冰”字了!正在众人寻求下句之时,谋士姚孝跪对: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此下联,提示“王”字出头便是“主”字,因而讨得了朱棣的欢心,从而也更坚定了他推翻侄儿政权的决心。后来,朱棣果然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南下,经过四年的争斗,在公元1402年6月夺得了皇位,史称明成祖。夺得了皇位的朱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总是心有余悸,他之所以将国号改为“永乐”,实有点担心“天下不乐”之意。每年的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也叫灯节,古时一向是比较注重的,封建社会的皇帝时常利用这个节日搞所谓的“与民同乐”活动,朱棣也决心在此刻大做文章。

据传永乐年间的一个元宵节,正值科考期间,朱棣微服出游扬州。此刻,天上一轮明月,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朱棣见此情景,脱口念出一句古诗:

天下三分明月夜。此语取自于唐代徐凝《忆扬州》诗中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诗的原意是说:天下的明月,如果说是共有三分的话,而扬州就独得其中的二分!由此可见,扬州的元宵之夜是何等之美了。当时有一扬州籍的林氏贡生观灯正好从此路过,他听后,觉得这句诗很符合自己的心情,因此将其作为上联接了过来,他对的是扬州著名的风景,联为:扬州十里小红楼。

朱棣对扬州的小红楼略有所知,同时这也是宋代汪存《步蟾宫》里的词句:“扬州十里小红楼,尽卷上珠帘一半”。朱棣见答话的是一个品貌不凡的才俊,对得十分工整,甚喜。看到烟火中的夜色分外明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扬州也是出美玉之地,出美人之地,朱棣遂又出上联要求林贡生属对,此上联为:春到人间人似玉。林贡生答的是:灯烧月下月如银。朱棣再出的上联:火光冲天亮,文光射斗。贡生又对:花爆落地响,喜气冲天。“喜气冲天”正好符合朱棣的心意。看到家家户户大门上高高点起的红烛,朱棣又出上联:高烧红烛映长天,光铺满地。联中既是写实,又将“天、地”二字一并嵌入。林贡生正在苦思之时,只见一大门外有个小孩正在低头点“飞踢脚”,那一声响过之后,炮仗“刷”地直冲云天,他顿时醒悟,马上对道:低点花炮震大地,气贯长天。此联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生花妙笔。两次应对中的“冲天”,“长天”,正中朱棣下怀,便与林贡生边走边攀谈起来。当走上一座名为断桥的小石桥上时,朱棣又趁机出上联: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此上联属顶真联,联内所提的问题,是很难正面回答得清楚的。贡生抬头看了看天,答的是:明时奔明月,明月几时明。想到“明月几时明”的“明”,与“大明”的“明”相同时,那一心想“与民同乐”的朱棣此时已是心花怒放了,他再出上联: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几个回合对下来,贡生也猜出了眼前的观灯者不是一般之人,因而立即对出这样的下联: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因为联中的“永乐”,是明成祖的年号,所以更讨朱棣的欢心,朱棣遂赐这个贡生为新科状元。这个状元就是林环!

一旁的林老先生聽他祖宗的传说很入神,但只是笑而不语。传说毕竟是传说,野史小说。历史上的林环是莆田人,后来他的子孙才迁至扬州;他也不是投机成为状元,而是经过正规殿试成名的。不过这个故事倒也充分展现了扬州昔日之繁华、朱棣爱才之帝风和林环横溢的才情。历史上真实的林环是“永乐三年(1405年)乙酉榜福建乡试举人,第六人。此榜共有莆田县生员二十二人中举人,其中有黄旸,永乐辛卯科,第三人,探花。明永乐四年(1406年),林环登丙戌科林环榜廷试第一人,即状元。”

据史料讲:林环以状元入仕,授翰林院修撰。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总撰官。或是林环的才华与能力得到明成祖的高度肯定,在此后的两科礼闱会试中,林环出任考试官,并以“举贤荐能,多取名士。声望甚著,素负才学,识略过人,通晓事务”而名重士林,擢升为经筵讲官,为明成祖所器重,成祖皇帝每一次出京外巡,均让林环随从。

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明成祖率大军亲征鞑靼,击败阿鲁台。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明成祖再率军征鞑靼,大败鞑靼。林环见证了大明皇帝和明军的二度凯旋,创作了一千二百句的《平胡诗》。

永乐十年(1412年)冬,明成祖会狩阴山武岗,值天降甘露,林环奉旨呈上《甘露颂》,深受皇帝的赞许,诏旨赏赐。永乐十三年(1415年),林环再次随从明成祖征瓦剌,途中感风寒,一回到北京,卒。享年三十九岁。

林环是明代永乐年间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才俊,也是明朝一个有实力有能力、名副其实的状元。

这趟扬州之行,定然看不到熙春楼旁“三步一桃红五步一柳绿”的烟雨春色,倒是看到了大运河与金湾河汇流的碧皱波光和湿地秋苇,还有那水浜的对对野鸭、古镇上空的行行雁阵,“闲生凉亭看逝波”、“人似芦苇柔而弱,“成群大雁正南飞,博击天涯去复回”,扬州古城近郊的秋境秋意遣人遐思,令人怀古!当漕运的船只渐行渐远,古镇湾头在时光的沉淀里越发让人流连!

这趟扬州之行自然也没看到杨广钟情的琼花和他赐姓的“杨氏古柳”,却看到了“陶菊仲秋欲绽放”、“岸柳十里清风荡”,闻到了避风塘边的悠悠桂香和林家庄飘溢六百年的翰墨清香。“笔下墨花犹湿案,窗前梧雨己悲秋”,我深切地感悟到林环的文脉在古广陵大地延绵,在这里我们还听说,“两弹一星”科研专家金振声老教授,也出生于林家庄,五岁时接受庄上潘氏私塾启蒙,后来考入位于扬州北河下的震旦中学,继而考入金陵大学附中、天津南开大学……

回程的车上,汉成老部长用手机发来新森老师的新作:“望日秋晴思前贤,前贤熠熠师道传。今年月是千年月,千年流变续文缘”。游历了湾头古镇,我更感觉这首诗写得真好!

扬州的历史有多久,湾头的历史就有多久。因水而生,随玉而兴,人文荟萃,源远流长。名湾名港,名镇名庄,名玉名人,千古风流湾头镇!

二0二二年九月于盐城

作者简介:

彭相鸿,笔名红锁子、林云轩,江苏盐城人,曾长期从事文秘、宣传工作,爱好散文、诗歌写作及民俗研究,作品散见报刊及网络平台。

猜你喜欢

林氏朱棣永乐
朱棣“魂牵”建文帝
彩色笔动起来
《永乐大典》所见明人佚集二种
香港林氏总商会荣获韩半岛和平奖章
『影帝』朱棣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
关于嘉业堂收藏的两册《永乐大典》
永乐时期明朝与女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