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复旦大学校名之争
2023-07-19陶方宣
党史博览 2023年7期
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获得新生,新的管理层开始重组。陈望道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被任命的主任委员为张志让。由于张志让此时已在北京,且不久后即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因而他始终未能到校任职。于是,为整顿和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陈望道挑起重担,带领全校师生一起建设全新的复旦大学。后来,他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长。
上任初期,就有人向陈望道提出要改校名“复旦大学”为“上海大学”,提出这个建议的人拿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加以佐证,认为用城市名字來冠名该城市内最著名的大学最为合适。陈望道却坚决不同意,据理力争,认为“复旦”是一块金字招牌,几代复旦人用辛勤的汗水给它镀上一层金光,而且“复旦”二字含义深刻,有“中国的黎明”之意。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与深刻含义的校名,不能轻易改动。他在一次全校大会上说了自己的想法,这场校名之争才算平息下来。
为了确定“复旦大学”的校名不可更改,校方从毛泽东写给复旦大学周谷城教授的信封上找到了“复旦大学”4个字,就用这4个字的笔迹翻刻成复旦大学的校牌。但陈望道始终不满意,因为这毕竟不是毛泽东专门为复旦大学题写的。他认为还是邀请毛泽东专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为好。
后来,借着一次去北京开会的机会,陈望道找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请他代为邀请毛泽东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欣然答应。现在复旦大学校名所用的4个字,就是后来毛泽东亲自题写的。
(逢周摘自《同舟共进》2022年第9期,陶方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