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绩效及策略研究
2023-07-18高婷马胜铭
高婷 马胜铭
【摘 要】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要手段。论文以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融合绩效为研究主题,基于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绩效,研究发现,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前期发展较缓慢,后期发展速度较快且先进制造业发展速度低于物流业;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发展,已达到优质协调阶段。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物流业;无锡市;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F424;F2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160-03
1 引言
2021年无锡市社会物流总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1 922.08亿元,同比增17.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73%,同比增长3.5%。无锡市物流业市场规模增长较快,但是实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努力。而无锡市已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10个产业集群,其中物联网集群为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高端纺织集群也相继入选第三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市先进制造业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而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更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途径。国家發改委会同工信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无锡市“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将“两业融合创新工程”作为重点任务工程。围绕产业强市战略,依托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供应链创新应用,突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是无锡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两业融合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探究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2 指标体系建立与数据选择
2.1 产业指标体系
关于产业评价指标的选择通常包括经济性、规模性、发展能力等维度[1]。陈胜利等[2]从投入、产出、发展规模、成长能力等维度选择评价指标。龚雪等[3]从产业规模、发展效率、产业结构、发展潜力等4个方面测算两业发展情况。基于以上现有文献的研究,文章选择投入、产出、产业规模及发展潜力等4个维度10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2.2 数据选择
文章的所有数据来源于2012-2021年《无锡市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基于数据的可得性,且统计年鉴中无直接对应的先进制造业行业分类,则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指标替代,物流业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经济数据替代,缺失数据使用插值法进行填补计算。
3 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分析
文章采用熵权法核算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情况,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分别作为两个子系统独立研究其发展情况。熵权法的计算过程如下:
①数据标准化处理。
根据图1可以看出,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在2012-2016年发展较为缓慢,2017-2021年呈高速发展态势,2017年先进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为0.287,2021年综合发展指数为0.837,年均增长率达到11%。在人力资源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不大或呈缩减趋势的情况下,2017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产值达到15 459.54亿元,较2016年增长7%。2016年无锡市先后发布《 2016 年无锡市七大先进制造业推进计划》《无锡市“十三五”制造业转型发展规划》,明确无锡市七大先进制造业推进计划,加强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发展,全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作为政策引领指导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引项目投资,升级改造制造业老旧设备,建立创新体系等举措,有效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物流业在2012-2021年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之前增长较缓慢,2017年之后增长较快速。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行业的衍生品,是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年无锡市在物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额达到198亿元,投资额达到历史新高,对物流业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整体而言,无锡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行业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先缓慢增加后突飞猛进的态势,且在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是物流业的增长趋势要好于先进制造业,这是由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受传统制造业设备旧、技术更新慢等因素制约,而无锡市作为长三角交通枢纽,有着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物流枢纽功能性突出,区域内具有航空、公路、航道、铁路等多种运输手段,货物运输能力列至江苏省第二,给物流业的蓬勃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区域优势。同时,借助电商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业作为电商时代不可缺少的产生,物流服务产值迅猛增长。
4 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分析
对于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已有文献多采用定量的分析法,包括投入产出法、数据包络、灰色关联、耦合协调度模型、距离协同模型等。期初投入产出法受到学者们的青睐,如程永伟[4]将“联动弹性系数”引入投入产出供需依赖性模型中,研究了各国两业融合发展的异质性。沙颖[5]和杨莹[6]则采用灰色关联模型以中国及各地区为研究对象,了解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的演变过程。近年,梁红艳[7]利用改进后的距离协调模型阐述两业融合发展的演变过程。而王晓蕾和王玲[8]、刘晓萌和王蒙蒙[9]、周晓晔等[10]、田强等[11]基于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水平进行测算。可见,制造业与物流业测算方法中,耦合协调度模型更加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从国家层面看,两业融合发展受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存在差异性,且两业融合的水平呈增长趋势。因此,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无锡市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
4.1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业融合发展水平
基于上文采用熵值法研究了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子系统的发展规律。进而,使用耦合度协调模型测算两业融合发展情况,耦合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C∈[0,1]是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度,C越接近1,表示两业融合的水平越高;U1和U2是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综合发展指数,表示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由于耦合模型不能同时反映两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度,所以需要改进耦合模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
式中,D是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越大代表两业融合的程度越高;T是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琢和?茁代表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两业融合中的贡献率,通常?琢+?茁=1。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制造业是无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产业,在两业融合发展中占有主导性作用,物流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部分,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琢=0.6,?茁=0.4。
通常,当D小于等于0.5时,被认为两业融合处于失调状态;当D大于0.5时,被认为两业融合处于协调状态,具体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协调度等级体系
4.2 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
根据上述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耦合协调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012-2021年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到逐渐过渡到优质协调的状态。2017年之前两业融合耦合度增长速度较慢,在2014年和2015年有明显的下降,基于上述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行业内部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可以看出在2014年和2015年两业自身发展速度较慢,经济产值较低,说明行业本身没有较好的发展能力,对两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存在較大欠缺。2016年,两业融合耦合协调度较之前略有回升。2017年耦合协调度为0.59,两业融合水平从失调状态过渡到协调状态,彼时两业自身发展呈增长趋势,两业融合水平与行业发展态势保持一致和优质协调的方向发展。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名单,其中江苏8家企业、5个案例入选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名单。5个典型案例有2个出于无锡市,包含4家企业。由于行业自身发展、市场驱动、政府政策等因素,物流作业渐渐从制造型企业业务中剥离出来,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发生变化,物流业务外包促使制造型企业集中精力专营生产制造,物流业大力发展服务水平,提升物流业占比。两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物流服务从简单的配送延伸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两业深度融合水平提高。
5 结论与建议
文章基于无锡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综合发展情况,2017年作为两业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先进制造业与物流均显现较低甚至负增长,而2017年以后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均呈现快速增长的势态。同时,基于物流业市场规模、营运模式的快速发展,无锡市物流业发展速度快于先进制造业发展速度。而关于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发展趋势与两业自身发展情况相似,前期两业融合水平处于失衡状态,在2017年以后逐渐过渡到优质协调状态,且增长速度较快,说明无锡市在两业融合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成效非常显著。但是仍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无锡市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持续稳中求进,助力地方经济腾飞。
①从制造业层面,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在众多文献中得到证实,无锡市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4个地标产业集群、6个优势产业集群、5个未来产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先进制造业包含多个制造行业,应该进一步细化行业,根据行业特性构建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合作模式。②从物流业层面,无锡市已经开启多项两业融合试点及成功申报两业融合典型案例,物流业在两业融合中起到服务性功能,从历年数据中可感知,物流业发展迅猛,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13.5%,在进一步发展物流业规模的同时应该通过技术更新、流程优化等方面促使物流业深度降本增效。
【参考文献】
【1】王新娥,王学剑.兵团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态势测度与评价[J].现代农业装备,2023,44(02):80-86.
【2】陈胜利,王东.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动态演进[J].统计与决策,2022,38(22):102-107.
【3】龚雪,荆林波.物流业与制造业耦合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07):22-37.
【4】程永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测度及影响研究——基于供需依赖性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3,276(01):62-71.
【5】沙颖.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协调度测算研究[J].求索,2012,240(09):44-46.
【6】杨莹.青海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效率测度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208(04):197-204.
【7】梁红艳.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演化特征、绩效与提升路径[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10):24-45.
【8】王晓蕾,王玲.我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2(02):94-111.
【9】刘晓萌,王蒙蒙.京津冀城市群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同发展效率评价[J].商业经济研究,2022(10):166-169.
【10】周晓晔,马小云,朱梅琳,等.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2):14-16.
【11】田强,刘岩,李娜,等.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基于华东地区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2(0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