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条唐僧取经曾涉过的河流……

2023-07-18刘梦王冰雅宋喜群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7期
关键词:额济纳流沙河张掖

刘梦 王冰雅 宋喜群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读过《西游记》的人,都会对“流沙河”的凶险印象深刻。而那“流沙河”,现实生活中可有“原型”?在众多说法中,较多人认为其原型应是甘肃张掖境内的黑河。据考证,“流沙河”“流沙”“弱水”“黑河”“黑水河”等几个地名在《西游记》中曾多次出现,而它们恰是不同时代里黑河水系的别称。张掖,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玄奘取经往返途中曾经过这里,留下了许多遗迹与传说。

隆冬时节,我们来到张掖,探访“流沙河”。

“在我们大西北,水可是最金贵的东西!”黑河流域管理局水政水资源处处长张婕深有感慨。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自祁连山穿峡出谷,蜿蜒奔涌近千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终入尾闾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海。居延海,在历史上有名得很,屡见于史籍。“正是它,冲积出高山深峡中的河谷平原,浸润着茫茫戈壁,滋养出片片绿洲……”说起黑河,张婕很是动情。

但这条生命之河,在20世纪中叶,曾遭遇过巨大危机。

“它流经线路长,流经地又多是缺水地区,因此,黑河流域的水事纠纷自古以来就没断过。‘水从门前过,谁引都没錯!沿河引水口一个挨一个,既没有统筹,人们也不懂节水,河水便越来越‘瘦,甚至一度断流。”张婕回忆。

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消亡。成片红柳、沙枣树枯死,“千年不倒”的胡杨林也锐减……很快风沙肆虐,“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这里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在张掖,也是一样。“沙尘暴一来,刮黑风,下土泥,能见度只有几米,大白天也得亮灯……”忆起往昔,张掖市高台县水务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郑爱民连连摇头,“因为缺水,村民之间为抢水争执、打架的事屡见不鲜。浇不上水,多少人捧着枯死的麦苗,欲哭无泪……”

不能让黑河生态继续恶化下去了!2000年,国家果断作出“黑河跨省区分水”的决定:每年从张掖市黑河中游调水,用于下游额济纳旗生态恢复。同年8月,黑河干流“全线闭口、集中下泄”,首次跨省区调水成功,开启了我国内陆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先河!

2001年9月17日,寄托着张掖人民深情厚谊的黑河水,穿过五百多公里茫茫戈壁,到达额济纳。这一做便是二十多年。黑河调水逐步由应急调度转为常规调度,继而转为生态水量调度。截至目前,输送到额济纳绿洲的生态水量已达150亿立方米,沿线数百万亩草场重获生机,绿洲面积增加200平方千米。

但下游分水,就意味着中游“勒紧裤腰带节水”。为了确保黑河水不断北送,每年张掖要将干流地表来水60%以上的水量分配给下游。

与额济纳一样,黑河水也是张掖的“命根子”,百姓生活、生产用水全指望黑河。怎样才能保证上中下游生产生活均不受大的影响?

答案是:严格节水、高效用水。记者在采访中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以水定产。在高台县罗城镇张家墩村,水稻曾是最主要的作物。调水任务下达后,和许多乡亲一样,村民张常伟咬牙把自家的水稻换成了耐旱的小麦、玉米,如今又种上了制种西瓜和制种南瓜,而村里过去的五六百亩稻田,已退耕还湿,成为候鸟栖息的家园。

量水而行。在临泽县鸭暖镇大鸭村,2019年开始推广滴灌技术,水和肥料通过滴灌带直接输入作物根部,很能节水。

的确,节水已成为流淌在张掖人血液中的共识。张掖市成为全国首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示范城市。2021年,张掖市GDP总量比上年增长7%,用水总量却持续减少,比起2000年已减少了18.7%……

从断流枯竭到河畅其流,黑河成为我国江河治理的标杆!

(北方摘自《光明日报》)

猜你喜欢

额济纳流沙河张掖
评《额济纳土尔扈特三位民歌手》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金色的额济纳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职业读书人”流沙河
到张掖看黑河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生命之源》《流沙河》
西夏时期的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