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像把握好演播室机位的方法

2023-07-18蔡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2期

蔡沛

【摘要】摄像机机位是演播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保障节目质量,提高演播室的摄像效果,就需要重视对机位的把握。一旦演播室机位出现问题,无论后期再怎么加工,都无法复原出高质量的画面。为此,本文就摄像展开分析,并且介绍了有效把握演播室机位的方法,以便为演播室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摄像;演播室机位;节目质量;摄像效果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2.056

在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把握演播室机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导演指挥时,相关工作人员都会格外重视演播室机位。为了保障把握的稳定性,很多工作人员都会刻意训练自身把握演播室机位的能力。同时,加上一些把握技巧,以及敏捷的反应等,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演播室机位的质量。

1. 演播室机位的重要性

演播室节目录制是非常看重节目质量的。实际上,演播室的节目质量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则是演播室机位的稳定性。对于导演而言,演播室的机位一旦出现位置较偏,或者机位不稳定等不良情况,都直接影响到节目质量,甚至造成节目重录等不良后果。一般而言,实际录制节目时,都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随时检查演播室机位的情况,演播室也会配备有专业的机位管理人员,以便保障节目质量。

1.1 机位就是视点

演播室的节目画面经常需要涉及到切换等。在切换画面的过程中,画面的中心点就相当于机位的中心点。也就是说,机位就是视点。一旦机位出现问题,比如抖动等,就会造成画面的抖动。为了保证画面的稳定性,实现画面切换的流畅度,就必须要格外重视机位的位置,保障机位的稳定性。

1.2 机位就是构图

节目录制的画面会因为机位的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构图是整个画面感的关键内容。只有构图好,才能有效组织起各种形象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协调的画面,从而体现出节目整体的主题思想。

1.3 机位就是调度

在演播室的节目录制中,有时为了完成整个节目叙事,就需要切换空间,也就是导演在空间上的调度。实际上,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而画面的表现也并没有划分出各种景别,而是从一个点上看到的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通过人物与舞台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就是导演在空间上的调度,则能够更好地凸显出画面的氛围感,从而达到导演所需要的内容质量。

1.4 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

机位的移动直接影响着导演的叙事过程。比如,一些导演喜欢大幅度的镜头切换,一些导演则喜欢有规律的画面转换,甚至一些导演喜欢随意性地切换镜头,追求拍摄的创造性。基于导演镜头的切换,呈现出来的画面叙事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果是大幅度的镜头切换,则叙事较为复杂,容易在短时间内就涉及到各个人物和空间的叙事。如果是切换镜头较为规律的,则叙事更为简单,能够给人以舒适感。如果是随意性很强的镜头,则更加注重叙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价值,也就是更看重画面带给观众的直觉冲击。

2. 摄像中把握好演播室机位的措施

2.1 基本功要扎实

把握演播室机位是需要一定基本功的。具体而言,在摄影的过程中,为了保障摄影的质量,突出摄影的效果,摄影师一般都會寻找最佳角度开展拍摄工作。拍摄角度是多样且复杂的,有时候位置高点,有时候位置低点,甚至涉及到高空拍摄等。为了真正抓住最佳质量的拍摄角度,拍摄人员就需要控制好机位的位置,随时做好机位移动拍摄、镜头“推拉摇移”等工作。实际上,每一个摄影师都会学习推、拉、摇、移等基本功,以确保机位的稳定性,实现最佳机位视角。

在拍摄的过程中,很多摄影师也会利用光线来渲染拍摄氛围,为整个摄影摄像提供良好的背景支撑。比如,一些摄影师会让灯光师将一束聚光灯光线打在表演者的脸上,以凸显人物的面容分割昏暗的背景,用来凸显某个音乐节奏产生的氛围。此外,摄影者在拍摄时,也会使用到一些构图技巧。基于光线、构图技巧等基本功,摄像师才能更快地确定出机位的最佳位置,从而保障摄影的质量。

最关键的是,摄像师一定要熟悉摄影器材。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不同的节目,这大大增加了拍摄者的拍摄难度。为了更好地控制好机位,实现机位的稳定性等,摄像师就必须要充分熟悉摄影器材,并且根据不同的节目情况,有效安排好摄影器材的应用。比如,如果是一些谈话类的节目,则主要以固定机位的方式为主。具体而言,摄像师可以直接使用摇臂摄像机镜头,这样能够更加增加现场的氛围感和视觉效果,充分提高节目的可看性,丰富节目画面的内容。而如果是一些大型的演唱会、文艺晚会、歌舞选秀等综艺类节目,工作人员则要提前准备多个机位。例如移动轨道机位、斯坦尼康机位、摇臂机位等。此外,拍摄者还需要格外关注机位的布置和该机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使用的机位,并且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节目质量。

2.2 反应要敏捷

反应能力直接关系到机位位置移动的速度和效果。如果反应能力较弱,容易造成拍摄延迟,无法捕捉到最美的瞬间。为此,就需要把握好时机,在最恰当的时机随时应变各种情况,从而达到拍摄目的。

在反应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人,一是机器。只有人的思维反应敏捷,加上操作机器反应敏捷,才能切实保障反应的效果。

从机器的角度讲,其敏捷主要指摄像机和机位的调整。例如摇臂机位,节目开始前就要调整好位置,和观众以及表演者保持好安全距离,使用摇臂时需要注意“机头”的高度,遇到突发情况时摇臂的臂杆要能及时“刹车”,避免摇臂伤人事故出现。在综艺节目录制中,摇臂机头的“上下”“左右”的阻尼要根据现场音乐节奏的需要进行微调。例如使用固定机位时,机位并不是一定要固定不能移动,而是根据现场拍摄出现的情况而定,比如节目开始拍摄时,因主持人没有能及时站到设定的位置上,导致主持人和身后的背景不在一条线上,构图略有偏差,这时就需要固定机位摄像师及时调整机位,移动位置来调整主持人和身后背景的构图,从而切向导演想要的画面。

而人的思维敏捷,主要是“指哪儿打哪儿”。根据现场拍摄流程,摄像师要明确知道下一个节目流程需要拍摄的内容,思维要跟上节目流程的节奏,当现场切换导演想要什么样的拍摄角度时,就需要能够及时地将机器移动到合适的取景角度。当其他机位没能及时给到画面时,切像导播会调度其他机位,这时要想着是否能帮忙“补救”镜头,特别是拍摄有领导的镜头时,思维一定要敏捷,反应要迅速,别人没给到的镜头,要及时帮忙给到画面,及时调整焦距和构图,从而让切像导演安心切换画面。

另外,现如今,由于人们对于摄像的高质量要求,一些专业的摄影者也会有“手不离机”的习惯。实际上,手不离机非常考验工作人员的能力。不仅需要持机者保持高度警惕、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还需要持机者能够具备随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反应的能力。然而,虽然“手不离机”可以更好地保障及时反应的效果,却很容易因为持机者长期持机而导致的机器不稳情况。相应地,画面就容易出现抖动的不良情况。实际上,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摄像人员,也会因为持机的时间过长而引起疲劳、手酸等身体反应。甚至连正常的呼吸,都容易传到机器上,使机器产生轻微抖动,影响画面质量。因此,如果演播室有架子托底,尤其是当摄影者已经调好镜头、现场切换导演正“切”镜头时,就可以短暂地让手离开机器。只要机器的云台阻尼按钮设置紧,就能有效避免机器的自然滑动。这样不仅有利于镜头的稳定性,也能提高画面的舒适感。同样,如果演播室所有的机器都这样操作,那节目的整体质量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2.3 要有预见性

不管演播室拍摄的风格是哪一种,為了有效保障拍摄效果,拍摄者都需要非常熟悉整个节目的拍摄流程,并且熟练掌握拍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拍摄工作。尤其是当拍摄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时,拍摄者的预见性更是非常关键,甚至能够直接挽救节目中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作为拍摄者,应该要养成经常关注摄像机讯道返送视频信号的习惯。通过观察,随时掌控现在正用着的是哪个机位,什么构图,这样才能便于拍摄者全面控制摄像机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拍摄思路。只有摄影者能够熟悉了解机位的位置和镜头的情况,才能真正满足现场导演对拍摄的要求,拍摄起来才会更加容易,甚至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充分展示出节目的高质量水平。

实际上,对于每一位拍摄者而言,预见性越强,越能把握整个拍摄过程的节奏,甚至容易产生让人眼前一亮的灵感创造,也就是所谓的“有灵性”,能够升华节目的精神价值。然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导演却不大提倡这种主观发挥式的创造性,甚至一些导演严格要求拍摄者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展开拍摄。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整个机组拍摄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总之,只要每一位拍摄者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干净利索地开展工作,及时准确地移动镜头等,基本都能达到导演所要求的拍摄质量。

2.4 充分熟悉每一位切换导演的风格

不同的导演对于拍摄的风格是不一样的。拍摄风格不同,对于拍摄的要求就不同。比如,不同导演指挥同一个机位时,由于风格不同,拍摄的角度和对画面美感的要求都非常不同。再或者,某一导演喜欢用一个嘉宾和一个主持人的近景,而另一个导演则更加热衷于中景或者全景。导演的偏好是截然不同的。再比如,在表现人物时,一些导演喜欢拍摄人物的表情,一些导演更加关注人物的肢体语言等,甚至一些导演喜欢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内心。为此,就需要摄影师积极配合导演,充分熟悉每一位导演的拍摄风格。只有拍摄者能够对不同导演的风格深谙于心,才能提高拍摄者与导演之间的默契,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拍摄工作。只有所有的环节都能具备整体上的默契度,才能切实保障节目录制的顺畅,尤其真正提高节目的质量。

2.5 现场直播拍摄的关键点

然而,除了静态的演播室的操作,也有一些现场直播的拍摄。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时效的追求,很多节目都直接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展开拍摄,比如一些国内外大事的报道等。为了确保现场直播的节目质量,每次直播前都会有专业媒体人员认真准备,周密安排。但是由于电视传播的不可重复性,一些经验不足,加上操作能力不够的拍摄人员就很容易出现心态上的紧张感,这非常不利于节目质量。甚至一些现场拍摄人员还容易将自己的坏情绪、不好的状态等传染给参与节目的其他工作人员,从而影响节目的总体质量。为此,作为拍摄者,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看待自身的拍摄工作,训练自己强大的内心,以便应对一些高质量的拍摄要求。

2.6 提前充分熟悉现场环境

演播室的现场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基于现场环境的布置,比如面积大小,空间布置情况等,才能确定出机位的数量,安排好机位的位置,从而保障画面的质量。以某一300平米的演播厅为例。根据演播厅的面积和拍摄需求,可以设置三个机位。左、中、右各一台机位,左边机位负责拍特写,中间机位负责拍全景,右边机位负责拍中景。三个机位来回切换,作用不同。而如果是上千平米的表演场地,则需要设置至少8个机位,甚至更多。这样才能充分满足节目内容的要求,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画面感。

2.7 注意平时拍摄经验的积累

拍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不仅需要技术、能力,还需要经验的支持。有着丰富的拍摄经验,才能更好地保障拍摄的效果,从而及时对机位调整做出反应。为此,拍摄者需要在平时的拍摄过程中注意经验积累。

具体而言,在拍摄过程中,摄像师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拍摄过程,集中精神开展拍摄工作。在拍摄的间隙,或者拍摄工作结束后,要及时思考自己之前的拍摄过程。通过在脑海中回顾之前机位调整的构图、拍摄节奏等,拍摄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同时,拍摄者也需要多多关注切像导演的指挥。通过切像导演的指导,拍摄者更能意识到自己的拍摄问题,并且收获到新的拍摄技巧和拍摄经验。更关键的是,在拍摄工作和节目录制结束之后,拍摄者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节目情况,和同事之间分享拍摄细节,重新总结自身的拍摄工作。通过发现拍摄问题,不断熟悉机位调整控制等,摄像师能够更好地得到进步。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位的把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演播室的节目质量。作为拍摄者,必须要积极重视机位的设置,并且努力学习,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己对于机位的灵活性。通过增加自己的基本功,不断熟练摄像机的推、拉、摇、移等多种操作,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同时,拍摄者也需要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结合节目要求和导演指挥等,及时地对机位和身体做出调整。如果是“手不离机”,拍摄者更要格外关注画面的稳定性,尽量调整好呼吸,避免出现画面抖动的不良情况。甚至拍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基于预见性,才能激发出创造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拍摄工作。更关键的是,拍摄者要熟悉切换导演的风格,和切换导演保持一定的默契。

参考文献:

[1]熊丽.浅谈如何把握新闻传播的“时、度、效”[J].新闻研究导刊,2016,7(09):250.

[2]衣韵潼,衣光生.摄像如何把握好演播室机位[J].青年记者,2016(15):63.

[3]刘峻.虚拟演播室中的摄像机定位和布光技术[J].西部广播电视,2016(02):197.

[4]沈渊.虚拟课堂演播室摄像机定位跟踪技术的浅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