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辆新能源车在售,这些汽车品牌还好吗?
2023-07-18陈梓庆
陈梓庆
2023年了,还真有车企或品牌没有任何新能源车型在售。
当下,新能源车已经成为车企产品矩阵的标配,“没有新能源就无法生存”似乎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并非每个车企或品牌都有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销售。捷达、捷豹、MINI、英菲尼迪……这些车企或品牌仍然以传统燃油车为核心产品。
那么,在电气化时代,是否真的有汽车品牌可以独善其身,继续油车当道?电气化是否汽车品牌当下发展的必经之路?消费者只能选择购买电动车的日子真的会到来吗?
没有新能源车的日子
今年上海车展上,多个车企将新能源车摆放在展台的“C位”,即使是传统车企也不例外,说这届上海车展是“上海新能源车展”也不为过。
然而,偌大的中国汽车市场,总是会有“另类”存在,因为“冰淇淋事件”成为舆论焦点的宝马MINI就是其中一员。
目前,宝马MINI品牌没有任何量产和在售的新能源车型,这个以车身小巧玲珑,驾控优异且运动感十足的豪华品牌,在华销售车型仍然全部是燃油车。
不过,宝马MINI并非对电动化置若罔闻。在刚刚过去的上海车展上,宝马MINI带来了一款MINI Concept Aceman纯电动都市跨界概念车。MINI方面近期发布的新闻信息显示,新款MINI Cooper将会采用纯电的动力形式,推出MINI Cooper E/SE两款车型,前者最大续航里程为300km,后者最大续航里程为400km。
与此同时,同样没有新能源车型在售的豪华品牌还有捷豹和英菲尼迪。
捷豹曾经也拥有过纯电动车型。2018年,捷豹纯电轿跑SUV车型I- PACE问世,最大续航里程为456km。不过,这款纯电车型并未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目前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英菲尼迪目前在售的车型中,同样未见新能源车型。此前,英菲尼迪多个车型均有油电混合版本供选择,包括QX60 Hybrid、Q70L和Q50等,不过目前均已停产。
此外,离开中国市场的讴歌,也没有新能源车型在售。去年8月,讴歌宣布其首款纯电SUV车型ZDX即将登陆市场,不过目前仍然未看见新车的踪影。
平民品牌中,捷达的电动化之路比较缓慢。从“国民神车”晋升为独立品牌,捷达品牌从2019年年初诞生伊始,就要面对电气化的惊涛骇浪。然而,有大众ID.系列珠玉在前,捷达这个直面10万元燃油车市场的品牌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至今仍未能推出新能源车型。
电动化更需核心竞争力
在内燃机称霸汽车动力一个多世纪之后,电,突然成为了汽车市场的关键词,多个传统车企对此措手不及,却又不得不全力应对。电气化是一个机会,却也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
于是,电气化塑造了汽车市场的众生相,这其中有后来居上的造车新势力,也有为应势而生的“油改电”,还有闯出一片新天地的传统车企,当然也有仍未“触电”的玩家。
那么,“没有新能源就无法生存”,这是否已经成为历史定律?
前文提到的没有新能源车在售的汽车品牌,确实面临着销量不济的问题。宝马集团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MINI品牌在中国市场共交付2.87万辆,仅占宝马集团在华总销量的3.63%。
捷豹和英菲尼迪则延续此前的颓势。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捷豹的月销量均未超过2000辆,同期英菲尼迪仅在3月销量超过1000辆,其余月份均在400~600辆徘徊。
捷达方面,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接近15万辆,2023年前四个月累计销量近5万辆。对于一个只有3款燃油车在售的品牌而言,捷达的成绩可谓可圈可点。
这给所有汽车品牌都出了一道选择题:积极投身电动化,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实际上,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真正通过电动化实现蜕变的品牌并不多。在燃油车时代,比亚迪的年销量长期在50万辆以下徘徊,当电气化时代来临,比亚迪迅速成为新能源霸主,甚至主动停产燃油车。“蔚小理”横空出世时,与增程式技术一起不被看好的理想,目前却凭借30万元以上的车型冲击每月2万辆的销量。
然而,更多的品牌,并未享受到电气化时代更多的红利,反而在此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积累已久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电气化确实对不少品牌带来了挑战和冲击,然而“打不过就加入”的电动化进程也未能帮助车企实现咸鱼翻生。
因此,把自身销量下滑全部归根于电气化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把东山再起的筹码全部押在电气化上也并非万全之策。无论是否加入电动化行列当中,唯一能帮助品牌在市场立足的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无效和不必要的各种所谓的电动化措施。
也许,各大汽车品牌真正需要关心和反思的,是自家产品的价格是否虚高、功能配置是否“縮水”、车辆安全性是否不足,以及服务是否贴心。
没有新能源车型,并非末日;没有产品力足够强大的车型,才是生死存亡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