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峡江图景 感红岩精神
2023-07-17
两江环抱,峡江相拥,底蕴厚重的重庆是长江流域上的一颗明珠。
6月15日至2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重庆画院(重庆美术馆)承办,天籁艺术教育协办的“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赴渝调研写生行”活动在重庆沿长江流域展开。写生团由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副院长于文江带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董雷、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花鸟画所原副所长姚大伍、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创研规划处副处长徐水平,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范扬、林容生、张桐瑀、陶宏和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馆长王发荣,重庆地区特邀艺术家蒋才、唐德福、陈起、高冠峰、孟瑞智、梁昌华等,重庆画院、美术家协会中青年艺术家等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燕东升表示,中国国家画院策划实施“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号召,紧紧围绕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发展奋斗目标树立美术创作导向,意在用美术的方式讴歌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的发展成就和时代新貌。中国国家画院组织艺术家赴长江沿线地区考察、采风、写生,希望可以用美术精品力作全方位、多元化地讲好“长江故事”,用翰墨丹青共同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象征的传播度和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智慧和力量。
在为期七天的写生采风中,写生团一行走进重庆画院、重庆美术馆、天籁艺术教育机构及区县美术馆、文化馆进行调研座谈,深入调查研究;参观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重温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党性教育;并沿长江流域深入忠县、奉节、巫山等地进行采风写生,足迹遍布皇华岛、石宝寨、白帝城、瞿塘峡、三峡之巅、巫峡、神女峰等,领略高山峡谷、大江奔流的恢宏气势以及长江流域自古以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英雄豪情。
红色长江:深入调研重温红色记忆
6月15日,写生团赴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调研。在调研会上,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馆长王发荣针对相关调研问题做了细致的解答。双方经过充分沟通后表示,将在创作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更深入的合作。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6月16日,写生团一行来到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渣滓洞等革命遗址,实地感受了一堂生动的党课,这也是一次主题教育的现场学习。在这里,写生团一行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以及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之后,写生团一行来到天籁教育进行调研座谈,了解美术教育普及与基础教育的教学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于文江等艺术家对天籁教育的教师进行了悉心指导,对美术教学、艺考现状、党建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墨色长江:星河灿烂的人文胜地
6月17日,写生团一行辗转至忠县,皇华城、石宝寨、独珠江村、忠州老街等都成了写生团笔下的素材。在“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试开园暨采风创作活动”启动仪式的现场,燕东升和何加林代表艺术家们将合作的《皇华揽胜》作品捐赠给忠县博物馆,以文化交流续写历史文脉。
于文江表示,这次我们特地邀请了长江沿线的艺术家参与此次主题性创作,也是希望加强中国国家画院和各地美术机构的艺术交流与合作。本次项目共分为170多个参考点,涵盖了长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人文胜地等多个方面。通过这次长江主题美术创作,希望能够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伟大的时代留下一份珍贵的艺术遗产。
6月19日,写生团一行在奉节乘船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下船后登上白帝城,可远眺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夔门。“夔门自古天下雄”,长江劈此一门,浩荡东泻。艺术家们都被这气势磅礴的场景所震撼,亭子下、回廊边、城墙后到处都是他们写生的身影,伴着酷暑画出了“一人一品一夔门”的特色。
绿色长江:钟灵毓秀的天然画卷
6月20日,写生团一行登上了三峡之巅。三峡之巅位于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之首,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诗句而得名,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在山巅长廊内,藝术家们将画具一字排开,观对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巫山,看云卷云舒,感气象万千。
6月21日,写生团一行直奔巫山县,乘船前往巫峡、神女峰采风。此时正值雨季,雨中的巫峡云雾缭绕,景色秀丽,船行其间,宛若画中游。此次“中国国家画院长江主题美术创作项目赴渝调研写生行活动”也在这一江烟雨中缓缓落下帷幕。
作为此次写生调研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董雷说道:“此次调研采风行完成了各项既定工作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重庆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一站,此次涉及项目中的多个创作选题。同时,重庆还有着厚重的人文和红色历史。在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在重庆举行长江主题的调研座谈、采风写生有着尤为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家们深入感受到长江的壮丽与自然之美。他们用画笔捕捉下长江波澜壮阔、山水交融的景象。这些作品将成为传承长江文化的重要见证,也将为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