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在美国教中文
2023-07-17白波
●文/白波
本文主人公
90 后中国女孩在纽约给美国孩子上课,教的还是旨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内容,这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在大熊猫、功夫和春节之外,中国老师怎样说服美国的学校和家长,使他们愿意让孩子在课堂上了解和认识一个“非典型”的,但更全面真实的中国?让一个美国小朋友喜欢上中国的文化,分几步?
2015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杨赛到纽约当老师,现在在曼哈顿下城区的一所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私立国际学校任教。面对一大群3 岁到6 岁的美国“熊孩子”,以及对中国文化充斥刻板印象的大环境,她大胆地让自己担负起了对外传递和展示中国文化的使命,并获得了成功。
杨赛在社交媒体创建了专门的账号,讲述在美国当老师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用她自己的话说,既然选择了留在国外,秀出中国文化就是她的责任。
听完解释,“霆默”的妈妈感动得要哭
在美国当了6年老师,最让杨赛感到骄傲的一点是,这些年凡是她教过的孩子,90%后来在选择外语语种时都选了汉语。
不过,在如今的成就感背后,把“传播中国文化”视为职责的杨赛,自始至终都在面对和挑战着一堵“高墙”。“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杨赛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的开学季,她用心准备的一节让美国小朋友模拟到中国旅游购物,以此熟悉人民币和手机快捷支付的公开课,在上课前一个星期被学校主任叫停了。
“我们想看你讲的是大熊猫、春节和功夫。”主任的态度十分坚决。这让杨赛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备课时的经历,她想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几本有中国元素的儿童书籍,没想到这些书里描述的都是中国古代的内容,“里面的中国人穿着古装,眯着眼睛,还留着辫子。”
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老师负责一个班全科的课程,这让杨赛在教学时有了很大的自主空间。她给班上的每个美国孩子都起了中文名字,因为名字可以让一个人和名字背后的语言和文化建立直接的联系。
“之前我有个学生叫Timothy,小名‘提莫’。他是一个非常不爱说话、很害羞的小男孩,所以我给他起的中文名是‘霆默’。这两个字笔画特别多,反而能让孩子很耐心地去练习汉字的横竖撇捺。这个写名字的过程让他变得专注和自信起来,每次写完作业,他都会骄傲地签上自己的中文名。”
霆默的妈妈问杨赛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杨赛这样解释:“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英文就是“A leader has thunder in his heart but serenity on his face”。话音一落,这位妈妈感动得几乎要哭出来,因为她看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性格的理解和欣赏。这件事传开之后,连隔壁班的家长都来找杨赛给孩子起中文名。
学生和家长对中文名字的积极反应,让杨赛最终坚定了在美国的课堂上忠实展示中国文化的信念。她开始确信,在刻板印象之外,美国的孩子和家长也会对更加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
至于那堂被叫停的公开课,杨赛把它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下课后,有家长特意找到她,对她让孩子了解到中国便利的快捷支付表示赞许。
文化的传递是日常生活中的涓涓细流
“在纽约,中文是民间通用语言。中国文化渗入了纽约这座城市的血液。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在地铁等公共设施内,纽约可以说遍地都是中文和中华文化元素,远远超出唐人街的范围。”杨赛说,虽然纽约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但纽约文化氛围的开放和包容是她在这里生活6年来真切感受到的。
事实上,虽然美国人普遍对中国文化存在着刻板印象,但杨赛也在和美国家长的长期接触中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喜欢并认可中国文化和中文课程的。首先,中文在纽约是可以现学现用的;另外,汉语和英语在语音和文字体系方面差异巨大,美国家长认为学习汉语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自信和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一所学校的教师团队是否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是纽约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布鲁克林的新式学校里,授课语言可以有五六种之多。杨赛所在的曼哈顿下城区是纽约的文化熔炉,在她任教的多语言国际学校里,许多非美籍的同事都乐于展示和分享各自鲜明的文化特色。一位西班牙老师会穿着西班牙传统服饰来上班,并在课间操加入弗拉明戈元素;墨西哥老师会突然说今天的午餐要请大家品尝她做的鳄梨酱。
杨赛告诉记者,作为学校里第一位华裔老师,自己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那里获得了很多启发,“她们传递文化的方式,不仅仅限于课程内容当中,也绝不是像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里那样,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涓涓细流。”“文化在一粥一饭里。符号化的大熊猫、春节和功夫,离美国孩子的日常生活其实很遥远,像是在描绘一个遥远的国度。但当我给他们放起TFBOYS 的MV,积极向上的中文音乐节奏令他们愉悦和振奋;当我和美国孩子一起包饺子,他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到、用嘴巴去品尝到这个食物背后文化的温情。”杨赛说。
美国的孩子由衷地觉得:酷的人才会说中文
杨赛是安徽合肥人,2014年,她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谈到毕业后决定留在美国当老师的原因,杨赛说,读教育学很容易让人“纸上谈兵”,“你可以在论文里写出一百种课堂管理方法,在网上跟别人长篇大论探讨教育理念,但只要一进教室,随便一个熊孩子都能把你气哭。孩子从来没学过你的理论,所以他们不会按照你的期待去‘表演’。”
“实践出真知,书不能白读。”毕业后,杨赛就决定先拿美国的孩子“练练手”。
自己勇敢地突破刻板印象,全面真实传递中国文化的尝试,为何能够取得成功?“如果一个美国成年人从未真正接触过中国文化,可爱的大熊猫或者炫酷的功夫都可以成为他了解中国不错的入门话题。因为从简单、有趣的内容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更容易。我现在带的3 岁到6 岁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事物都是新鲜的,都是有趣的,他们的印象中也没有什么是像大熊猫、春节和功夫这样大多数美国成年人眼中‘典型’的中国文化元素。所以,我就能非常自然地向他们展示更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杨赛说。
6年的时光一晃而过,杨赛觉得,自己在美国从教6年,最大的收获也正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没有偏见,对任何新事物都有无限的勇气和好奇心去尝试和接受。“我相信教育的力量。对我来说,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朋友,是文化交流更好的未来。”
不仅在美国,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正对中国文化和中文产生兴趣。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70 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超过2000 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在杨赛看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拥有坚定、自信的文化认同感,并且乐于而有能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面貌,恰恰也是中国文化和中文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曾经有人说,全世界都在学说中国话,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文是未来成功者的一项标配。其实这是美国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学中文的理由,就像我们小时候家长要求我们学奥数、学英文一样。”
“但现在我看到的是,美国的孩子主动去选择学习中文。当美国人能在Netflix 上看到《甄嬛传》,在Youtube 上讨论《白蛇:缘起》,在TikTok 上看到春熙路的街拍,美国的孩子们由衷地觉得:中文是酷的人说的,中文是浪漫的有创造力的语言,所以他们才主动去学。”
不久前的10月10 日,杨赛以《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造型参加纽约动漫展。她告诉记者,自己是现场唯一以中国动漫人物造型亮相的。
对于未来,杨赛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回国后,她要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做成童书,和更多的孩子分享。“我希望告诉中国的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要有在世界舞台上去主动讨论和传递中国文化的勇气。向世界展示一个多彩而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是每个真正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应该做的。”杨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