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火眼金睛,巧识设题陷阱(上)
2023-07-17李春光姜有荣
李春光 姜有荣
解答信息类文本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思路是“获取对位信息——分析 “题”“料”差异——判断选项正误”。综观近三年新高考卷、全国卷中的信息类 文本阅读客观题,我们可以发现,命题者常设置如下陷阱:
1. 以偏概全
命题者在事物的范围上进行干扰,将对部分事物的判断变成对全部事物的判断,或将对事物部分情况的判断变成对事物全部情况的判断。如:(2021全国乙卷第3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 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对位信息: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
文本解读:通过远读的分类,可见远读的目的不仅是“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还有“揭示文本集合的内在结构特征”。该项以偏概全。
2. 虚假因果
命题者依据不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得出结论,前提与结论的联结依靠的是一种想象而非真实的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论证。这种谬误也被称为强加因果或错误归因。如:(2021新高考Ⅱ卷第1题)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 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对位信息: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文本解读:根据对位信息可知,“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的原因是“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而不是“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该项强加因果。
3.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推理或判断中有意混淆那些表面上看起来近似、实质上含义却完全不同的词或概念,从而得出错误的推理及结论。如:(2022全国乙卷第5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
对位信息: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文本解读:该项有两处表述与原文不同:一是“对称的六角形结构”与“六瓣”含义不同,二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与“最先在文献上发表”含义不同。该项偷换概念。
4.说法绝对
说法绝对即表述绝对化,指命题者以过于绝对的语句表达造成判断上的错误,这种错误常常在观点或结论表述部分出现。如:(2022新高考Ⅰ卷第2题)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B.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对此中国诗人要有清醒认识。
对位信息: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文本解读:对位信息中“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表明中国当代诗歌若要具备现代性,就需要但不只是借鉴西方诗歌。所以,该项“借鉴西方诗歌并不能给本民族的诗歌带来现代性”的说法绝对。
5.错置关系
命题者在事物之间的关系上设计干扰,他们有时将原文表达的关系表述为另一种关系,有时将事物的主与次、轻与重、原因与结果等关系倒置。如:(2022新高考Ⅱ卷第3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材料三认为只有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的翻译者,才有可能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
对位信息:霍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超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讀者谙熟且可以接受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
文本解读:根据对位信息可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与“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是因果关系,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连接二者的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从而”。而选项 C 中“只有……才……”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完成两种异质文化观念转换生成”是“条件”,“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是“结果”,错置了原文的关系。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