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优化路径

2023-07-17穆春畅陈思诺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穆春畅 陈思诺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数字化生存”的漩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悄然改变。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加之其无国界、基础化的特征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给大學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力量、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领航者”,应该积极关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本文系统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从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力,创建高校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推动网上文明、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监管能力,树立正确的认知这五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5.6%[1]。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结合,网络文化这一概念孕育而生,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工作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网络文化创新元素,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融合与创新,从而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新机遇

1.1 网络文化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当代高校大学生获取多种多样信息的方式主要是网络媒体,这些从网络媒体获取的信息为大学生在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带来较大的便利[2]。在校期间,大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络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因此,可以自由选择上网时间。大学生一般上网主要是资料搜集、网上购物、休闲娱乐、结交好友等。网络具有开放性、新颖性的特征,网络的多样化以及极具个性化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当代大学生,只要能连接网络,就可快速获取最新、最详细的资讯。

1.2 网络文化拓宽大学生的全球视野

网络文化依托互联网搭建多种网络平台,大学生可以在平台中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拓宽眼界和知识面。同时网络文化的时效性、便捷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全球文化信息连接的主要载体,可以建设一种全新的网络文化信息系统,整合网络文化资源,在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滞后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域的局限性。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大学生的封闭保守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

2.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挑战

2.1 大学生需求的正面引领与环境的多向诱惑

网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更加高效的融合性,这些特点会加速网络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各种文化通过网络途径得到了快速发展和传播,同时各种文化也会受到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当代大学生,长期受不良网络文化影响的学生,难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目前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化价值标准并存的时代,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影响力在不断减弱,学校、政府以及社会传统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当代大学生众多价值标准选择中的一种,大学生面对如此多元化的价值标准,在选择价值取向时会产生更多的迷惘。信息社会中信息生产具有多元性,网络拥有庞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有些是真实的和积极的,也有些信息是过于追求娱乐需求的。由于大学生刚步入大学生活,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网络上庞大的信息量,大学生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庞大的信息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导致其难以辨别事项的真假,从而做出有失道德的行为。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有待提升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方法和方式更加新颖,虽然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便利性、时效性,采用颇有成效的多媒体展示以及虚拟实践的方法,但却不能很好地做到将课程理论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容易造成线上与线下脱离的局面。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的学生思想状况的信息不全面,仅是线上多媒体展示,不能全面、系统地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当前很多高校采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发布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内容不能很好地、及时地跟踪热点且内容枯燥,流于说教形式,而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对于形式说教比较反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尚潮流”,结合时尚热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优化路径

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帮助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如果每个人都能以优良的作风以身作则、文明发言,那么网络空间就会清新明朗,反之也是如此。网络是虚拟社会,讲文明、树新风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认真践行的一条准则。不要片面地认为网络评论仅仅是个人行为,它更是一个文明的网络环境以及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基石。坚持文明上网,就要从现在做起。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优化路径:

3.1 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好网络文明,还要积极弘扬中国当代社会的主旋律,并积极推动网络道德文明传播。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网络文明人,要尊重他人在网络生活中的意思表达,针对网络中的语言要进行辨别,从而得到善意有效的交流,利用网络文化取长补短。针对他人的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时,要做到语言文明与得体并学会尊重他人,以体现自己作为网络文明人的文化素养和品德,并共同维护好网络文明,还要积极传递奋发向上的正能量,让网络道德文明更加深入人心。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网络文明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做到文明用语,不恶意攻击他人,不信谣不传谣,坚守七条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网络文明风尚。网络作为一种便捷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为大学生在学习、社交、娱乐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致使很多没有自控能力的大学生沉溺在其中,对身心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作为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网络文明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

3.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力

高校应组建一批集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等于一体的教师团队,进一步完善思政工作教育队伍;引导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网络技术操作水平、进一步增进对网络文化的了解,通过“抖音”“知乎”“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与学生建立紧密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走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5]。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引路人”,不仅要传播知识,还需要承担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

在新的网络形势下,网络舆论增加了教育活动的难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引导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善于利用网络,结合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把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要善于运用思想政治的理论分析,从思想政治的角度解决学生对网络舆论产生的困惑。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同时,也要具备引导网络舆论的能力,在网络舆论发生的第一时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观”。

3.3 创建高校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与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密不可分,网络舆论能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校园中存在部分学生理想和信念不坚定、容易受他人影响发表错误言论,以及在生活和学习中缺少正能量等负面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校园网络舆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确、合理地利用好网络新媒体。

3.4 推动网上文明,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6]

高校应组建集思政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等于一体的教师团队,需要能够敏锐捕捉到网络环境中与校园生活、学生圈层相关的热点事件和热点话题,针对相关的热点事件和话题精准定位思政教育的内容,结合书本知识对相关话题进行“包装”,吸引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相关话题讨论,并发表意见。

网络文化的多样性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具有较强的理解力与信息甄别能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价值观念的柔性传播,引导大学生将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内化为自身心理特征与价值诉求。由辅导员、党员、学生干部担任意见领袖,发挥在群体中的凝聚力,增强圈层内部成员间的情感互动与观念交流,逐步推动群体意见的形成,深化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价值。

网络监管部门必须着力做好网上道德宣传,在法制保护和加强监督方面下大力气。做好互联网监督要有一套有效的系统,必须从根本上、从长期上考虑管理制度的整体性。所以,要想监督好互联网,还需要始终保持强大的“问题意识”,对各种管理制度加以研究,在系统中寻找监管可持续的实践基础,如此才能为互联网道德规范夯实基础。

3.5 加强网络监管能力,树立正确的认知

当前,国家在网络监督方面尚未形成健全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时,要担负树立正确网络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同时要配合网络监督部门完善网络监督、管理体系,要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筛选出网络环境中负面的、消极的、虚假的、有害的信息,对这些内容传播者和发布者进行相应的处罚,使当代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文明绿色的网络环境[7]。把好事办好,要增强监管能力。要提高网络文明和政府管理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对网络监控的力度,例如建立防火墙、安装先进的监控软件,對于网络从业者要进行合理的约束,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建立网络舆情预警体系,完善网络应急处理机制,从根源上最大程度降低网络舆情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影响,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不断进步,网络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教育模式同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3-02)[2023-06-20].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302/c199-10755.html.

[2]刘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2,(14): 120-122.

[3]陈明明.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吉林教育,2022, (17):38-40.

[4]周中玉.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负面影响的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9): 182-183.

[5]黄磊.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3-4.

[6]温赛男.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1):102-104.

[7]闫建勋,朱璐华.网络文化的构成与当代大学生的互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9):154-155.

作者简介:穆春畅,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