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视野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2023-07-17林影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方式素养

林影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双主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排形式,强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并驾齐驱,如何深层挖掘教材育人价值,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教师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2022年国家进一步修订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核心素养内涵要求,强调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与教学要求,引发教育界关于教学模式的深度思考,加快了教学转型步伐。大单元教学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为小学语文深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必然

新课标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提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的新理念。并且推动小学语文教学重心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養转变,着力于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深层次地反映了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若仍然沿用讲练、解析的教学模式,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就会过于孤立、琐碎,容易造成语文素养窄视化问题,难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大单元教学促使教师立足整体视角审视与构思语文教学,为学生构建真实、连贯、系统的语言运用情境,有助于促使学生摆脱浅表化的识记学习,深度挖掘知识表象背后呈现的语文规律及人文素养,让学生形成深刻的知识理解与情感感悟,进而树立文化自信,培养积极的审美情趣。

(二)提升语文课堂效能的实然

新课标提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并对教学设计与实施提出了指向性建议,包括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实践性等。面对教育新理念、新要求,如何推动教学模式转型,向课堂要效率,成为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大单元教学的合理运用无疑为小学语文教学摆脱低效困境带来新契机。大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教学活动,在多样化的语言情境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大单元教学改变了小学语文自上而下的机械灌输式教学,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塑造以及学习方法的拓展。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材解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拥有清晰且迥异的主题,为大单元教学的组织实施奠定了基础。深入解读教材编排特点,从中抽象出教学规律与方法是落实大单元教学的关键。现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展开分析,理清语文要素,明确人文主题,确定大单元教学方向。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包含《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各具特色的语言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单元导语以“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这一问话点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与自然。围绕这个人文主题,编者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定为: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紧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聚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整合形成以下大单元教学任务板块:一是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重点段落。二是理清文章主线,能够围绕核心语句复述课文内容,对比分析文章的异同之处。三是多角度品味语言,学习书面表达,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将所知与所感记录下来,将学生的学习视野由课本拓展至广阔的生活空间。

基于本单元的内容结构特点与目标要求,教师从目标设定、内容整合、方法创新以及评价反思四个环节设计大单元教学,为学生创造独立与合作的学习空间,对单元形成整体认知。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的大单元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性较强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设计与课堂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制订清晰全面的教学目标来统领各项教学活动尤为关键。教师聚焦核心素养理念,要求学生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与情感多个维度,形成连贯的教学主线,推动单元教学的有序进行。首先,从基础知识层面而言,围绕本单元三篇课文,理清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内容,结合新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要求,形成具体的目标内容。其次,从关键能力层面而言,引导学生跳脱符号化的肤浅认知,探析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学习规律,促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最后,从情感态度层面而言,指向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的提升。

(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教师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语文对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需求,设计既独立又相关的多样课型,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单元导学课。单元导学课作为大单元教学的起始课,教师展示单元知识框架,旨在引导学生立足单元整体,感知教学内容,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促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活动。其次,字词积累课。依照音、形、意、用四个方面,在字词积累课上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单元重点字词。再次,多元阅读课。这是大单元教学的重点板块。教师根据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规律设计基础阅读课。最后,表达训练课。教师以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为起点,通过情境图创设故事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清楚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实现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为后续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三)选择单元教学方式

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教师引导的依赖性较强,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以及认知规律为导向选择相契合的单元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能。首先,针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教师采取游戏教学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丰富字词积累。其次,针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方式,增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针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采取的互动合作教学方式,落实以学定教。教师依托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大单元教学更加生动多彩,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优化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单元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谨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师生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供有力加持。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首先,注重课堂观察,完成过程性评价,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单元教学。其次,对于结果性评价而言,教师除了批注评语以外,可以尝试组织习作评比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习作训练积极性。通过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打造完整的大单元教学闭环,及时发现教学不足,调整教学设计,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不谋而合,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新课标的改革趋势,融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需求,探索大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语文知识体系,塑造高阶语文思维,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注入源源动力。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方式素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