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心愿:一个平等、尊重、有爱的故事

2023-07-17龚怡洁

中国慈善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饭堂慈善会长者

蔡健珊正拿着长者饭堂的每日菜单。摄影/陈骥旻

1月7日,离过年还有两周,黄智聪跟着社工前辈们到社区里去开展春节前的慰问。他们带去的慰问品包括急救包、福帖、背包和笔。急救包是给这次的探访对象——老人们准备的,背包和笔是给老人的孙子孙女们的礼物,福帖则是承载着社区对老人和他们家庭的新春祝福。

16岁的黄智聪是个高中生,但他作为志愿者跟着社工站参与慈善已经有十年时间了。这一次的探访,是“微心愿”项目的内容,他们要通过探访去了解老人的心愿和需求,整理出一张心愿单来。

至于黄智聪自己,曾经也有想要实现的心愿,是“微心愿”这个项目帮助他实现了愿望——在2021年的“99公益日”,北京街社工站为包括他的家庭在内的五个困难家庭筹集了资金,有了这笔捐赠,黄智聪拥有了人生的第一台电脑。

收集心愿,完成心愿,听起来是一件浪漫的事,但它又有着非常务实的意义。

慈善细致入微

2023年,已经是广州市北京街社工服务站成立的第12个年头。入户访问居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按照统计在册的困难群体名单至少每月进行一次摸查等工作——这些工作,社工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做了12年。

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秘书长孙晓寒告诉《中国慈善家》,这么多年积累下来,居民对社工的信任度已经比较高了。“如果他有什么困难,就会联系我们。甚至有些时候,是他的邻居来找我们说,某个老人可能身体不好,需要我们上去看看。我们就会带一些营养品、牛奶面包,去看望他。”

如今,全广州市共设有176个社工站,已经实现全市镇与街道社工服务站全覆盖,每个站点均配备20名社工。社工跑在一线,深入居民区,能及时地察觉一些困难人群细碎的需求。

大的需求首先由政府兜底。截至2022年6月,广东省民政厅已为困难群众下达中央及省财政补贴资金106.6亿元,残障人士、低收低保家庭、特困人士等群体相应享有生活、护理补贴及消费性减免。在这些大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些细碎的需要,则由慈善力量查遗补缺。

对于慰问困难群众,一般的做法是买些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给他们送上门。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困难群众其实还有其他一些更迫切的需求。

“社工站的工作,主要是基于社会需求或者是困难群众的需求来开展的。社工站给我们反馈上来一些诉求之后,我们就想着去做一个‘微心愿的项目。”广州市慈善会副秘书长熊静茹告诉《中国慈善家》。

2019年,广州市民政局发布《广州市实施“社工+慈善”战略工作方案》,其中强调健全社区“社工+慈善”制度体系,打造“社工+慈善”品牌服务项目、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利用已经铺开的社工站网络来完成更精准的需求覆盖,已经箭在弦上。

收集小额需求,在300至500元的范围内完成心愿,即为“微心愿”。广州市慈善会在2019年10月正式上线这个项目,并把街道社工站、企业等力量都纳入了这个有些浪漫的计划里。

从广州起家的游戏企业三七互娱,从2021年开始,已对接过20次左右的微心愿认领。公司社会责任总监张峻玮向《中国慈善家》回忆,在第一次捐赠中,三七互娱认领了广州增城山区里十几户家庭的微心愿。

当时对接的都是孩子,他们的心愿五花八门,有需要自行车的,有需要小书柜的……还有一位小学生,愿望是想要一双运动鞋。

“我们公司刚好也比较提倡员工跑马拉松,看到孩子愿意运动,就给他在金额范围内买了一双不错的运动鞋。”张峻玮说,“上门的时候,感觉他们的房子确实是‘家徒四壁。我和公司负责人都不是广州人,听不懂当地的方言,是当地对接的社工帮忙做翻译。孩子比较内向,见到陌生人可能有点紧张。但他现场就把鞋盒拆开了,看样子特别高兴。”

一同上门探访的还有公司董事长李逸飞。那一次经历让李逸飞十分触动,也因此成为一次契机,促成这位创业者制定日行一善、每日捐贈2000元的计划。

微心愿项目的执行名单每月都会在广州市慈善会的公众号进行公示。2022年项目共完成心愿15322个,受惠者达45966人。心愿单上,精确到品类或品牌的食物、小家电、生活耗材占去不少;也有一些看似很特别的心愿,比如为一位16岁残障女孩置办的相册本和汉服,为一个六岁困境小朋友买到的玲娜贝尔玩偶,以及仅仅是“草席”“三块电池”“过年衣服一套”这种朴素的愿望。

不断优化的流程

熊静茹说,微心愿项目的执行,也经历了一段磨合期。

项目前期主要采取的流程,有统计、审核、注资、结果反馈与监督四个步骤。广州市慈善会救助服务部部长李贞介绍说,社工站等执行机构入户后,会将困难群众的情况简介和心愿需求形成一个表格,递交给慈善会。“我们会审核心愿所需的大概价格,看看是否符合他的情况或者有没有超标,符合条件的话,再将款项打到执行的机构。”

这段流程也是后来调整优化比较多的部分。第一个难题是,项目最初的标准化还不完善时,社工站反馈回来的一些困难群众情况,并不是慈善会想要精准了解到的情况。“可能执行者对于整个项目的理解和细节处理没那么到位,就需要多次电话联系沟通协调,对接的成本会很大。”熊静茹说。

另一方面的变化则与主动权有关。以北京街社工服务站的情况为例,早些年里,实现心愿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慈善会,通过对接一些大企业的善款捐赠,分配给各个街道。

2018年,《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发布,鼓励社区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工站设施及社区慈善项目提供募款支持。2020年12月,北京街社工站也正式成立本街道的社区慈善基金,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直接为微心愿及更大额的“微梦想”募款,并直接把资金链接给需要的人。

具体到微心愿项目,流程的优化也指向了放权与放钱。“2021年开始,也有一些机构会报了方案和预算之后,我们直接划款让他们去执行。”熊静茹告诉《中国慈善家》。对于已经合作过的、操作规范、评估情况优秀的社工站等执行机构,广州市慈善会选择成块划款的方式,把一部分审核权限下放给社工来加快审批和推进的流程。

执行情况再次返回时,则需要包含收益人次统计、入户拍照留档、受助人本人的签收字据。慈善会工作人员会随社工入户,并根据执行情况对社工机构进行评估。另外,慈善会也会安排如三七互娱等一部分捐赠企业、个人以志愿者身份一同上门,见证和监督捐赠情况。

“除此以外,慈善会内部还建立起项目的监测机制,比如微心愿项目,执行是在救助服务部,而项目管理部的同事会每年抽一些项目受助者,打电话去做内部的监督回访,发现问题会反馈回来,好让项目及时去做调整。”熊静茹告诉《中国慈善家》。

集中解决更普遍的需求

除了上述个性化的微心愿以外,对于某个群体更加普遍的心愿或需求,民政、慈善会和社工组织们还会推出更大更集中的项目,以满足需求。

在榕树连片成荫的老街六榕街上,有一家长者饭堂。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这里都作为一间公共食堂和老人活动中心开放。广州市户籍的老人可以按每人每天10元一餐的价格在这里就餐,非广州户籍老人的价格则为13元。每顿饭的菜品包括两荤一素一汤,饭堂每天从供应商处预定约100份餐。

饭堂负责人岑彩萍告诉《中国慈善家》,除了来堂食或自取的老人,街道里还有约二十位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们在前一天预定之后,饭堂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骑辆电动车为他们把饭菜送上门。饭堂的菜式还会根据老人们的意见进行调整,“我们后来发现,老人这个年纪,可能因为味觉退化的原因,反而更喜欢吃重口味的菜。一开始我们做一些清淡的蒸肉饼之类的菜式,他们就不想吃。后来我们就多做重口一些的食物。总之情况和我们当初想象的很不一样。”岑彩萍说。

北京街颐康中心社区长者饭堂。摄影/陈骥旻

北京街颐康中心社区长者饭堂,二楼的读书角与活动区。摄影/陈骥旻

长者饭堂里提供的电动按摩仪。摄影/陈骥旻

承接北京街长者饭堂的颐康中心,也提供家庭养老床位等入户养老护老服务。摄影/陈骥旻

目前,广州全市共有1095家这样的长者饭堂,很好地解决了老人白天独自留守家中做饭难的问题。

六榕街的长者饭堂有500平米的空间,显得很宽敞。在就餐区之外,还有一个设有桌椅的图书角,一个放有各类智能用品和使用说明的教学柜;二楼的平台设置了活动室、护理和运动器材以及心理咨询室,桌游和麻将桌也有配备,俨然是一个老人的综合活动与服务中心。屋里摆着易拉宝,墙上贴着菜谱与海报,取餐台处摆着供老人们拿取参阅的折页。在这间屋子里,老人们获取服务信息的难度也大大降低。

类似社区供餐、社区医疗等定点精确服务人群的服务,也在广州市内持续铺开着。

1月11日上午,社工冯静瑜在为长者饭堂订餐老人送餐的路上。摄影/陈骥旻

社工和慈善会工作人员借着送餐的机会,给老人蔡健珊带了些药品和生活用品。摄影/陈骥旻

六榕街长者饭堂墙上贴着本周的食谱,老人们可按需预订。摄影/本刊记者 龚怡洁

反哺的意义

在心愿单被一项项划掉、特殊人群对口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有很多原本的受助者又成了助人者。正如广州所提出的“人人慈善为人人”那样,缜密的慈善网络所烘托起来的氛围,让更多人有了反哺的意愿。

在长者饭堂里,记者看到两位在此就餐的七十多岁的阿姨,其中一位姓梁的阿姨谈起了她在这里的“任职”:她负责一个丝网花班,每周一节课,教老人们做手工;卫生院门口每周一三五有一个太极班,梁姨在那边学会了,再过来长者饭堂活动中心教其他老人太极和八段锦。

这样的义工老师,在六榕街的长者饭堂有十多位。“我们之前做了一个调研,根据老人们填的兴趣去攒班。”岑彩萍说,“有一些志愿者老师是社区发掘的,有一些是第一次来吃饭填表时写了自己的特长资料,有一些是其他老人跟我们介绍,哪个街坊有才能,我们也会去拜访邀请他们。”合唱、书法、摄影、旗袍班,六榕街的这家长者饭堂都配备上了。

1月11日上午,天上下着小雨,记者跟随北京街颐康中心社区长者饭堂的社工一起送了一次餐。拜访的老人名叫蔡健珊,85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因为右腿有些不便,她没办法到食堂取餐,便申请了工作日中午的送餐服务。当天的饭菜有五柳蛋、莴笋炒肉片、西洋菜汤配一份青菜和米饭。

社工拎餐过来时,餐盒放在绿色的保温袋里,里面还附上了一张卡片,写明了饭堂的联系方式、菜单、食品安全信息和掌勺师父的健康信息。

聊起长者饭堂、社工和慈善,蔡健珊奶奶用了很多溫柔的字眼来形容。聊着聊着她走向卧室,找出一张颁发于2015年的“杰出贡献”证书,显示她曾为广东信和慈善基金会捐过款。

很多细节,老人都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那时捐出了两个月的工资给一场火灾里的受害人,“那时候我已经退休了,看到报纸上报道的火灾,就给基金会捐了钱。”

北京街社工站孙晓寒也特别说到了反哺。“其实我们一直希望,像微心愿之类的项目,它的意义并不仅是给居民一种物资,而是通过物资让居民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但不要形成一种依赖。不是每个季度许一次愿,然后就想着收到物资。希望他们能明白自己受过帮助,也同样可能把爱心传递下去。”

讲到这里,孙晓寒提到黄智聪。这位家庭困难的孩子曾经通过社区基金募款实现了拥有一台电脑的心愿,如今,他时不时会跑来社工站,跟着社工上门看望老人。

这是“人人慈善为人人”的理想愿景。建设“善城”,这座城市想要构建的是一个平等、有尊严、有爱的故事。在这里,受助者并非弱者——给予与获得,总是互相回馈的关系。

猜你喜欢

饭堂慈善会长者
饭 堂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情暖寒门学子
奉节县慈善会 荣获全市慈善工作三个“先进集体”殊荣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南靖 南靖县民间慈善会慰问贫困户
“久久艳阳”长者福音
饭堂打拼记
盐城市慈善会宣告成立
一代儒将的长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