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主城区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

2023-07-17马交国贺宏斌刘清春孙然好

关键词:服务设施济南市医疗卫生

马交国, 鲁 兴, 贺宏斌, 刘清春, 孙然好

(1.天津大学 建筑学院, 天津 300072; 2.济南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99;3.滨州医学院 烟台附属医院, 山东 烟台 264100; 4. 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5;5. 山东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乡居民对医疗、 教育、 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也越来迫切。 医疗服务设施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在新型城镇化和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可达性作为研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重要指标, 最早由美国学者Hansen进行定义, 表征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连通的机会大小[1]。 目前, 国内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主要采用潜能模型和两步移动搜寻法进行测度[2]。 在供给方研究上, Kotavaara等[3]研究了芬兰全国范围内基层医疗服务的时空可达性。张珊等[4]、 赵彦云等[5]、 佟圣楠等[6]以整个市域为研究范围, 钟少颖等[7]、 许婵等[8]、 丁愫等[9]分别以北京市城市核心区和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 季卓然等[10]、 邓丽等[11]、 柳泽等[12]、 傅俐等[13]、 程敏等[14]、 黄安等[15]均以县区作为研究范围。 在分析单元方面, 部分学者分析到街道, 但没有结合街道人口结构和出行方式进行分析。 在需求方研究上, Arcury等[16]研究了农村地区居民对医疗设施利用的地理和空间行为, 考虑了老年人口对医疗设施的可达性。 Lankila等[17]对城乡地区年轻人群就医需求的影响进行研究, 考虑了年轻人群体的实际需求。 在基于交通方式可达性方面, Daniels等[18]研究了步行和公共交通方式对医疗设施需求的影响,Neutens[19]对交通研究领域关于医疗设施的可达性和公平性进行了总结梳理。 在居民点的结合方面, 宗恒康等[20]、 胡舒云等[21]利用链家网居住小区数据, 分别对山东省青岛市、 广东省深圳市主城区的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了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尺度由大尺度的国域、市域向街镇、村居推进,研究视角逐步向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结构的人群转化,从交通地理、人口地理向规划对策转变。当前,在基础公共医疗服务设施的供给方面,普遍采用行政区和街道作为管理单元,采用千人指标进行规划管理,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城市,进行街道尺度、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和出行方式的医疗设施可达性研究。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了《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现已形成初步方案,由于上位规划——济南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尚未完成,因此无法履行审批程序。本文中基于分街道的人口结构数据,对济南主城区分街道医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医疗专项规划编制优化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2020年,济南市共辖10个区、 2个县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本文中研究区主要为主城区6个区(市中区、 历下区、 槐荫区、 天桥区、 历城区、 长清区),共辖91个街道和2个镇(见图1)。

研究区位于鲁中山地丘陵向鲁西北平原的交接地带, 高程最高为977 m, 东南部和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 北部和西北部以平原为主。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济南市主城六区常住人口超过482.3万, 占全市常住人口的52.42%。 研究区域总面积3 272 km2, 平均人口密度为1 474 km-2, 其中历下区为城市核心区,平均人口密度为8 119 km-2, 历城区、 长清区作为远郊区人口密度最低, 分别为854、 505 km-2。 研究区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高, 但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能够反映济南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总体情况。

根据《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2021—2035年)》初步方案, 规划将落实15 min社区生活圈理念, 在市民15 min步行可达的范围内, 满足市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考虑医养结合理念,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需求,力争到规划期末总体形成体系健全、 特色鲜明、 布局均衡、 基层完善、 多元发展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规划依据常住人口数, 每100万人配备一个市办综合性医院, 每个县配置一处县办综合医院和县办中医医院,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根据需要配备精神卫生、 肿瘤、 儿童、 妇产、 康复等专科医院。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配置上, 原则上每个街道(或3~5万人)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同时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研究区现阶段共有医院221家,其中综合医院78家、中医医院29家、中西医结合医院4家、专科医院93家,另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 721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家、 社区卫生服务站196家、 乡镇卫生站16家。虽然中心城区内医疗服务设施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但是可达性和供需存在失衡,有必要通过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研究区城镇区域划分和交通网络数据主要来源于济南市规划地图和地理信息数据系统,城市的医疗服务设施数据来自2020年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数据,各区和分街道人口数据来自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见表1)。路网数据等来自于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居民人口和城市医疗规模、床位等部分数据来源于城市统计年鉴和医院官方网站和医疗咨询网站,还有部分数据由实地调查得出,见表2。

表1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济南市部分街道人口数据

表2 2020年济南市部分医疗服务设施规模

2.2 研究方法

目前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测度方法分为2类,即潜能模型和两步移动搜寻法,分别以不同的计算方法有效地结合就医人口、医院等级等相关评价因子来对服务设施可达性进行测度。本文中主要利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网络分析法结合改进的潜能模型对济南市主城区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进行测度。基本研究思想为:

1)对于每个供给点(医疗服务设施),搜索所有在供给点半径范围内(15 min社区生活圈,以驾车10 km计算)的需求点(街道人口数),使用医疗服务设施服务人口和所有需求点街道人口计算供需比(分别计算总人口、 男性、 女性、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人口的供需比)。

2)对于每个需求点,搜索所有在需求点半径范围内(以驾车10 km计算)的供给点,将供给点的需求比求和获得该需求点的可达性。

3)基于15 min社区生活圈和研究区道路网分别计算了驾车15 min、骑车15 min和步行15 min能够到达的区域,绘制了基于出行时间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图。

4)医疗服务设施的服务人口按照济南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济南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22]的相关数据(表3)进行统计计算,

表3 2020年济南市各类医疗服务设施床位配置目标

式中:Ps为医院能提供的服务人口总数;Tbs为医院的总床位数;Std为各类型医疗服务设施的每千人床位配置指标。

3 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

3.1 基于人口结构

3.1.1 基于总人口

研究区基于总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分析结果如图2(a)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研究区总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布较为均匀,绝大部分区域的可达性均大于20,只有柳埠、西营、唐王等9个街道的小于20。 可达性最大值出现在研究区西南部的长清区五峰山街道, 为46.2, 主要原因在于该街道人口较少, 总人口为2.12万, 但拥有16处医疗设施, 供给远大于需求, 其次为崮云湖街道和马山镇, 均大于40。 位于中心城区的趵突泉街道、 五里沟街道、 千佛山街道尽管医疗服务设施密度较大, 高等级医院数量较多, 但是各街道人口数量较多, 导致医疗设施的可达性不是最高, 可达性为30~40, 仅为中等水平。研究区西南部平安、 党家街道尽管远离中心城区;但交通便捷,医疗设施众多(分别拥有22、 42处),因此其医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与中心城区相当。总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低值出现在唐王街道,小于10,主要原因在于该街道交通不便,人口较多,医疗服务设施供不应求。由图2(b)可以看出,研究区域街道总人口可达性分布较为均匀,街道间差别不大,较为均衡。

3.1.2 基于性别

研究区基于性别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研究区大部分地区的可达性均大于60,且基于男性人口与基于女性人口的可达性十分接近。基于男性、女性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最大值均出现在五峰山街道,分别为91.85、 93.00;最小值均出现在唐王街道,分别仅为17.70、 18.32。

3.1.3 基于年龄

基于年龄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结果见图4。由图4(a)可以看出,研究区0~14岁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在3个年龄组中最高,除历城区东部的彩石、巨野河、唐王等街道的为0~100,其余地区的均大于100,长清区崮云湖、 五峰山等街道的可达性高达300以上。 从人口结构来看, 五峰山街道0~14岁人口只有0.29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12%,但却拥有16处医疗卫生设施,因此其0~14岁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为341.54,为所有街道的最高值。同样,崮云湖街道0~14岁人口占比只有7.97%,绝对人口数为1.1万,但是拥有8处医疗卫生设施,因此其0~14岁的可达性仅次于五峰山街道,达318.28。唐王街道0~14人口比重为15.69%,为0.83万;但是,由于医疗设施数量少,且交通不便,因此其0~14岁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最低。从中心城区来看,泉城路街道0~14人口仅为0.06万,占总人口的9.84%,但是辖区的医疗设施较少,尽管地处市中心,其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为191.62,属中等水平。

(a)0~14岁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

(b)15~59岁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

(c)60岁以上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图4 研究区基于年龄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结果(资料来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标准地图服务网站,审图号为GS(2019)1822,经ArcGIS 10.7处理得到。)

由图4(b)可以看出,研究区15~59岁人口的医疗设服务施可达性在3个年龄组中最低,数值为80~100。可达性最大值出现在长清区文昌、崮云湖、五峰山、马山街道和双泉镇,其中最大值为五峰山街道,为75.89。上述地区15~59岁人口比重较大,且医疗设施的数量较多,如崮云湖街道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84.65%,居各街道第一位,且该街道地处长清大学城区域,在校大学生人数多。可达性最小值出现在历城区东部的唐王、巨野河和彩石3个街道,数值均小于20,其中唐王街道的可达性仅为13.23, 主要原因是医疗设施较少, 且交通不便。彩石街道基层医疗设施较多,但15~59岁人口的数量较多,为3.85万,占总人口的74.75%,由于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能提供的医疗资源远小于医院能提供的,因此该地区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很低,仅为18.72。

由图4(c)可以看出,研究区60岁以上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为100~250的街道较多,主要包括研究区大部分街道,最大值出现在崮云湖街道,为217.1,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内老年人口占比较低,仅为7.31%,且医疗设施较多(有8处),可达性最高。可达性较小值出现在柳埠、唐王2个街道,其中柳埠街道可达性最低,主要原因在于该街道没有医疗服务设施,且地处研究区东南部山区,道路网不完善,交通不便。唐王街道虽然交通不便,但拥有2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高于柳埠街道。此外,唐王街道的医疗服务机构均为基层基础医疗卫生机构,能提供的医疗资源有限,因此其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低。

3.2 基于出行方式

图5所示为研究区基于出行时间(15 min)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结果。 由图可看出: 15 min步行等时圈仅覆盖市中、 历下、 槐荫、 天桥区, 以及长清区归德街道的少部分地区, 绝大部分地区医疗服务设施不在15 min步行生活圈中; 15 min骑行等时圈覆盖绝大多数的街道, 但柳埠、 西营街道的15 min骑行等时圈覆盖范围较少, 主要受山区地形影响; 15 min驾车等时圈范围覆盖研究区绝大部分地区, 仅长清区南部、 历城区东南部和天桥区北部小部分地区除外。

4 结论和讨论

本文中基于街道尺度,利用改进潜能模型分析了济南市中心城区医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从街道总人口来看,研究区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存在空间分异,西南部和中部的街道总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高,而东部的唐王街道的可达性最低,地处东南部的柳埠、西营等街道的可达性较低。研究区西南部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高的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较多,且交通较为便捷,从侧面说明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交通条件的重要。唐王、柳埠、西营等街道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低,原因在于各类医疗资源均很缺乏,且交通条件差。中心城区各街道的可达性仅为一般水平,原因在于人口过于集中,基层医疗设施缺乏,且交通拥堵严重。

2)从性别、年龄结构来看,地处市区西南部的长清区崮云湖、五峰山街道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最高。历下、市中区为医疗设施富集地区;但由于人口密度较高,医疗设施供不应求,因此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短缺,尤其对于60岁以下人口而言,其可达性仅为一般水平。性别因素在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异中作用不显著。

3)从出行方式来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高,均能步行或骑行15 min就医。而东南部的仲宫、柳埠、西营等街道受地形影响,无法实现15 min步行或骑行就医。而15 min驾车等时圈覆盖区域较15 min步行等时圈大幅度拓展,几乎覆盖了除南部山区柳埠、西营街道之外的全部街道,意味着在绝大部分居民驾车15 min可以到达医疗卫生设施。15 min驾车等时圈覆盖不到的区域,正是医疗设施服务的薄弱点和专项规划的重点。

4)综合来看, 柳埠街道基于出行方式的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均为最低, 且0~14、 60岁以上人口的可达性最低, 因此柳埠镇的年轻人和老年人成为医疗服务设施最为薄弱的群体。 研究区东北部的唐王街道的所有年龄组的人口的可达性均最低, 但是从出行方式来看, 除极少地区15 min步行可达外,基本可以通过骑行、驾车等方式在15 min内就医,因此迫切需要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0~14、 60岁以上人群的可达性。崮云湖街道地处大学城区域,15~59岁人口比例高,虽然15 min步行等时圈覆盖面积小,但15 min骑行等时圈覆盖面积大,可以增加自行车投放量,引导骑行就医。

研究结果表明,除东部、东北部偏远街道外,研究区内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高,基本满足城区居民较为均衡的医疗资源需求,但是医疗设施的供需存在短板,需要相关部门对现阶段的医疗设施专项规划方案进行改进。具体包括如下方面:

1)引导中心城区市属医院等医疗服务设施向城市外围发展,建立分支机构,在均衡布局的前提下,适当向为历城区东部、东北部医疗设施可达性较低的街道倾斜,在研究区东南部、南部建设大型公立医院。

2)充分考虑居民的性别、年龄结构,合理配置医疗设施。例如,建议在0~14、 15~59岁人口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均较低的唐王、彩石、巨野河等街道增加医疗设施供给,优化交通条件,提高道路网密度;对60岁以上人口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较低的东部地区,应增加医疗卫生设施供给,特别是老年、 康复、 急救等专科供给,满足老年人口就医需要。

3)针对特殊区域,精准规划,分区施策,突出解决好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柳埠街道0~14、 60岁以上人口的医疗服务设施最为薄弱,且15 min驾车、步行、骑行等时圈无法全覆盖,应当考虑特殊需求,建议增设村卫生室和中心卫生室,增设市属综合医院,增加公共交通路线和班次等方式。考虑到该区域对急救设施的需求,应当构建多形式服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特别是院前急救体系,合理配置急救站(点),以满足最基础、最迫切的应急就医需求。对于医疗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区,应当限制各医院在中心城区的发展,鼓励各大医院在人口数量较多的唐冶、仲宫等街道建立分支机构。对于东南部地区,由于地形起伏程度较大,优化道路网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满足该区域居民需要,适当增加该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大型医院及其分支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合与周边街道(镇)建立区域医疗合作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4)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心城区应鼓励居民选择步行、骑行或者公共交通等出行方式就医,减少驾车出行;在15 min步行、骑行等时圈覆盖不到的区域,应当推动社区卫生中心、卫生站向基层社区延伸;在15 min驾车等时圈覆盖不到的区域,应当优化交通路网密度和结构,加密公共交通班次,增加医疗设施供给,满足南部山区居民就医需要。加强对城区居民人口结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方式的研究力度,统筹综合交通规划、医疗卫生、养老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就医需求和出行方式。

本文中的研究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 1)研究区范围多为城市的中心区域, 且未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分类; 2)本文中以街道行政区域为研究单元, 街道面积和人口分布的差异导致分析结果存在误差, 基于居民小区等更小的研究单元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3)受停车时间等因素, 公共交通的实际运行时间不确定, 15 min等时圈难以绘制, 因此没有考虑公共交通这一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对于居民就医需求意义不言而喻, 这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济南市医疗卫生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基于GIS的济南市大气污染时空分析
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