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的指向标
2023-07-17李家琦
李家琦
摘 要 符淮青主编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是一本系统、专门介绍现代汉语词汇学相关知识的著作,具有“宏观与微观结合”“史料与评论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回顾与展望兼顾”等特点。该书全面地介绍了现代汉语词汇和词汇学的相关知识,借助翔实的史料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对各阶段的重要学者和著作进行了点评和介绍。该书还分专题对词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词汇学与语义学、词典学的关系及其在词典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指明了现代汉语词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颇具前瞻性,是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的指向标,在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四个方面对该书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词汇 词汇学 指向标
《现代汉语词汇学》成书于1998年,后因出版计划变动,出版受阻,在当时未能公开出版发行。直到2019年10月,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现代汉语词汇学概说;第二章,现代汉语词汇学的主要内容;第三章,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第四章,现代汉语词汇的专题研究;第五章,现代汉语词汇学和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章,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的展望。其中第四章“现代汉语词汇的专题研究”由李红印、王惠、赵强分工写就。
作为一部以“现代汉语词汇学”为题的专著,该书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全面介绍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基本内容,分阶段梳理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同时对词汇规范、术语、基本词汇、同义词、反义词、外来词、构词法和造词法、词汇统计、熟语等词汇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该书理论详尽、材料丰富,主要有“宏观与微观结合”“史料与评论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回顾与展望兼顾”等四方面特点。
一、 宏观与微观结合,搭建学科体系
宏观与微观结合是该书的特点之一,体现在该书对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介绍和展望时的全面系统、宏大广阔以及对研究热点和具体词汇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时的细致清晰。
该书在搭建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时兼顾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关注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内的重要知识和关键概念,也关注现代汉语词汇学作为一个学科整体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与《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武占坤,王勤 1983/2009)、《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1985)、《汉语词汇研究》(葛本仪 1985)、《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 2001)、《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曹炜 2004)、《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周荐 2016)等综论性专著不同,该书在对词汇的定义、范围、类型、单位、结构、构成、意义等现代汉语词汇和词汇学基本知识进行阐释的同时,也梳理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发展脉络和构建过程,概述了汉语词汇研究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或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始末、代表性观点。
在全面阐述和梳理现代汉语词汇学基本内容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该书还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从理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宏观指导,对当时已有的现代汉语词汇学与现代语义学相结合的研究、为语言的信息处理服务而展开的词汇学研究以及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展开的词汇学研究进行了介绍,精准地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该书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和对学科体系宏观全面的把握,能够使读者更清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该书不仅从大处着眼,搭建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全面介绍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关键概念和主要内容,关注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前景,也从小处入手,辅以具体书证和例子解释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相关概念,剖析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词义的发展”部分,该书首先结合《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以及在《史记》《论语》《汉书》等古籍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人”“河”“脚”“发行”“爪牙”等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情况,并以此对词义的深化、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等类型进行了解释说明。之后,该书通过分析“钟”“火箭”的词义变化原因,指出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对词义的影响;通过“交游”因语法功能变化引起名词义消亡、“好”“种”以声调区分词义和词性、“取”“娶”分化为两词、“洋”的词义变化使反义词“土”的词义也发生变化等语言现象的存在,说明了语法、语音、字形和词义互相制约等语言内部因素对词义变化发展产生的影响。“同义词的辨析”部分分析了“气候/天气”
“船/船舶”“返航/返回”“领导/指导”“茂盛/旺盛”等几组同义词在所指范围、动作施事、性状特征、适用对象等方面的不同,指出了从意义上对同义词进行辨析的几个角度。
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为读者搭建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使读者在系統、全面地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学相关知识、学科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通过具体而微的案例分析了解词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角度。
二、 史料与评论相融,厘清发展脉络
史论结合是该书“指向标”功能的一大体现。该书基于对各时期重要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探讨,厘清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热点词汇问题的研究过程,为现代汉语词汇学和词汇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汉语词汇研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周荐,杨世铁 2006)1《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 1995)、《当代中国词汇学》(苏新春 1995)、《汉语词汇学史》(符淮青 1996)、《二十世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晁继周 1998)、《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许威汉 2000)、《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周荐,杨世铁 2006)等经典专著从学科史或专题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历程。该书在梳理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脉络时则兼取这两个视角,第三章以年代编排,从学科史的角度厘清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对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关注的主要问题、代表性论著以及学界的重大事件等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四节内容分别对应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和演进的四个阶段;第四章按专题编排,从专题史的角度分九节对词汇规范化、术语、基本词汇、同义词、反义词、外来词、构词法和造词法、词汇统计、熟语等词汇研究热点问题的研究始末进行了梳理,汇集和归纳各家观点,评述了各个年代的代表性观点。
无论是对学科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还是对热点问题的专题评述,该书都基于丰富翔实的史料和真实具体的史实,在介绍和概述相关史实、资料和观点的同时对各时期的学科发展情况、专题研究状况以及重要论著中的相关观点进行了评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该书第三章第二节为例,著者首先在概说部分结合相关史实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现代汉语词汇学创建和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等会议的召开和《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等社论在《人民日报》的发表体现了国家政府对语言文字的重视,推动了汉语词汇研究的发展;中小学语文教材被分为文学和汉语两部分,开始分科教学,大学中文系普遍设立“现代汉语”等相关课程,语言教学的需要为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大量出版以及斯大林(1964)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有关语言特别是词汇问题的论述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传统小学积累的丰富成果充实了词汇研究的内容,为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著者又对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综论性专著进行了评述,包括周祖谟(1959)的《汉语词汇讲话》、张世禄的《词汇讲话》(1956)和《普通话词汇》(1957)、孙常叙(1956)的《汉语词汇》、张静(1957)的《词汇教学讲话》、王勤和武占坤(1959)的《现代汉语词汇》、崔复爰(1957)的《现代汉语词义讲话》等。在内容的编排上先介绍作者、著作信息、全书的章节构成等,然后择要分条对书中的关键研究问题进行评述。例如,对于周祖谟(1955—1957/1959)的《汉语词汇讲话》一书,著者在引述原文的基礎上主要评述了该书对词的定义、字和词的区别、词素的概念、词和词汇的区别、词汇的系统性、语音和词义的关系、词的多义性、现代汉语词汇组成的划分等问题的阐释,指出了该书在确定汉语词汇研究的基本范围、为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奠定基础等方面的成就。
《现代汉语词汇学》一书以翔实的史料和合理的编排体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变迁和发展历史。该书对论著内容的介绍忠于原始材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论著的重要观点;对论著的评述则客观公允,不因其为经典而妄加过誉之词,并从学术史的角度客观冷静地分析其贡献与不足。例如,在对我国汉语词汇研究的开山之作[1]——《汉语词汇》(孙常叙 1956)进行评述之时,著者指出该书“尝试用新的观点解释汉语词汇各个问题,提出不少有价值的观点,或作了有益的探讨”,但也没有忽略其“由于分析鉴别不精,一些地方显得粗疏,重点有时不突出”(符淮青 2019)99的问题。
虽然该书在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时,忽略了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这一现代汉语词汇研究“重创期”的介绍,且在介绍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时以各时期的代表性论著为主,对相关学术研讨会、学术活动、学术论文等的介绍较少,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史而言在内容的完整性和发展线索的连续性等方面略有缺憾,但作为综论性著作中的一个章节,其内容能满足读者了解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建立和发展整体面貌的需要,对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发展史和相关专题史的构建具有较大的价值;该书对各阶段重要学者、著作及观点的评介也能够使读者明确不同学术观点在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史中所处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三、 理论与实践并重,凸显应用价值
该书前四章主要关注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一、二章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主要内容和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第三、四章对学科发展史及热点专题史进行了梳理。虽然前四章在论述的过程中亦提及汉语词汇学在语言教学、语言信息处理、汉语规范化工作等领域的实践作用,但其主要关注点是理论层面的现代汉语词汇学。该书第五章,著者将目光转向了应用层面的现代汉语词汇学,关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领域的重要作用,第六章中也有部分内容对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说明,体现了该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点。
该书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和相关概念的介绍集中在第一、二章,第一章是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概况的介绍,著者在这一章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地位和作用等内容进行了总括性的说明,虽所占篇幅不大(仅有13页,约占全书内容的4%),但这一章指出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内容贯穿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始终,是全书的统领部分。第二章对现代汉语词汇和词汇学的基本概念知识进行了介绍,包括“词”和“语”的区分、词汇成员间的关系、词的构造、词义、固定语的分类和特点等。从某种程度上讲,第二章对现代汉语词汇学基本内容的介绍可看作著者另一部综论性著作——《现代汉语词汇》在内容上的高度凝练,但该书第二章为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框架设置和内容编排上做了一定的调整,使层次更加清晰、完善。例如,该书将《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符淮青 2004)单独设章的“词义的发展”部分归入“词义”一节,与词的概念义、附属色彩、临时义以及词的符号性、词义的单位等内容并列;又如,该书在“词的构造”一节,新增对五种造词法的介绍,不仅关注词的结构形式,也关注其造词方式。该书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相关知识的介绍虽在篇幅上不及专门性的著作,但在内容的丰富和细致程度上毫不逊色,虽无长篇巨论,但体系完整,面面俱到,为读者全面了解掌握现代汉语词汇和词汇学基本知识指引了方向。
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应用层面,该书第五章通过论述清晰地体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作为词典编纂的理论基础在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对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成就进行了列举和说明。对现代语言词汇的研究是编纂现代语言词典的重要学术基础(符淮青 2019)252,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促成了各种类型的现代汉语词典的产生,其研究成果对解决词典编纂中的收词、分词立目、义项划分、释义等问题都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同时,该书介绍了《国语辞典》(商务印书馆,1937—1945)、《王云五大辞典》(王云五 1930)、《新华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53—1998)、《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1994)等五部有代表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用法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构词词典、义类词典、新词词典等“为满足语文教学、语言文字应用和研究的需要”(符淮青 2019)259而编纂的其他几种类型的现代汉语词典,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的成就。此外,该书第六章简要说明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在自动分词、语素数据库的建立、语义分析体系的建立等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略显不足的一点是,第五章从标题上来看似乎应体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和现代汉语词典编纂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但该书着重论述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对现代汉语词典编纂单方面的推进和指导作用。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实践对词汇学研究的验证和反向推动作用,该书仅在第五章的开篇部分概括性地指出——“编纂现代语言词典在词语的正音、明确词语的意义、指导语言的应用方面,其重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符淮青 2019)252,但在后文中没有展开论述。
四、 回顾与展望兼顾,指明研究方向
该书系统全面地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基本内容、发展过程、热点问题等进行了阐释,也对其在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中的促进和指导作用进行了论述,前四个章节的内容可看作著者对20世纪词汇学发展情况的总结与回顾。但在回望来路的同时,该书也没有忘记对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前路的展望,于第六章集中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全书理论详尽、内容丰富,既有对已有研究的深刻总结和归纳,又有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开拓性和前瞻性展望,更好地体现了该书的“指向标”功能。
著者在第六章从现代汉语词汇学与现代语义学的结合、为语言信息处理而服务的词汇学研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等方面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第一节介绍了西方语义学理论以及学者联系汉语进行的相关研究,对语义信息内容分析、概念义分析的形式化、词义的模糊性、词汇场与语义场、词义和词的组合能力的关系等进行了说明;第二节介绍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几项为信息处理服务的代表性工作,包括对语义分析系统建立的探讨、自动分词问题的探讨和对建立为信息处理服务的机器词典的探索等;第三节介绍了三项利用科技手段开展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探索,主要包括利用计算机统计“词频”“词互信息”、对自动分词过程中的“最大匹配法”进行应用和改进、对语素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据此展开的调查分析等。
该书对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方向的预测与探索颇具前瞻性,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发展与开拓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成书时间与出版时间的时间差,21世纪以来的许多研究成果没有被收录在内。例如,张志毅、张庆云(2001)的《词汇语义学》一书系统而又全面地构建了包括义位结构论、义位定性论、义位语用论、义位演变论、义位描写论等在内的词汇语义学理论体系,并且将词义看作一个系统,多角度、多层面地对义位进行了分析,被称为“汉语词汇学和语义学园地中新的硕果”(张斌 2001)序2,但限于成书年份,在此书中没有得到体现。
五、 结语
本文针对《现代汉语词汇学》所具有的“宏观与微观结合”“史料与评论相融”“理论与实践并重”“回顾与展望兼顾”等特点,对其在构建现代汉语词汇学学科体系、厘清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脉络、探究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说明。虽然该书限于综论性专著的定位和篇幅,在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介时主要选取各时期的关键史实和代表性专著,对相关学术活动和研究性论文的介绍较少,且囿于成书年代,该书未涉及21世纪以来的词汇研究成果,但该书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回顾和剖析同样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学术线索和方向指引。
综观全书,《现代汉语词汇学》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和极具条理性的编排为读者描绘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全貌,其对学科体系的全面把握、对学科内容的详细介绍、对学科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以及对学科发展方向的精准预测,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该书体系完整、视角全面,内容详尽、资料丰富,回望来路,也展望了前路,是现代汉语词汇学发展的指向标。
附 注
[1] 周荐、杨世铁(2006)143指出,汉语词汇有“学”,当从《汉语词汇》和《汉语词汇讲话》这两部书开始。杜翔(2019)也指出,汉语词汇学的创立,是以孙常叙(1956)《汉语词汇》和周祖谟(1955—1957/1959)《汉语词汇讲话》等著作的出版为标志的。
参考文献
1. 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晁继周.二十世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 //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78-448.
3. 崔复爰.现代汉语词义讲话.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
4. 杜翔.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70年. //刘丹青主编.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70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62-107.
5.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 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7.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9. 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10.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1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撰处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
12. 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人民日报,1951-06-06.
13. 人民日报社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人民日报,1955-10-26.
14.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李立三,曹葆华,齐望曙,等译著.北京:中国解放社(人民出版社),1964.
15. 蘇新春.当代中国词汇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6. 孙常叙.汉语词汇.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17. 王勤,武占坤.现代汉语词汇.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
18. 王云五.王云五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19.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0. 新华辞书社编.新华字典(音序排列版、部首排列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195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新华字典(第1—4版、修订重排版.第5—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1959,1962,1965,1971,1979,1987,1990,1992,1998.
21. 许威汉.二十世纪的汉语词汇学.上海:书海出版社,2000.
22. 张斌.序.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3. 张静.词汇教学讲话.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24. 张世禄.普通话词汇.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7.
25. 张世禄.词汇讲话.语文知识,1956(1)-(6).又载张世禄.张世禄语言学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26.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7.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国语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1945.
2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试印本、试用本、第1—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1973,1978,1983,1996.
29. 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30. 周荐.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1. 周荐,杨世铁.汉语词汇研究百年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2. 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语文学习,1955(4)-1957(1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责任编辑 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