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老,您在咱通州银杏林里微笑
2023-07-17姜兆军
姜兆军
2023年1月10日早晨,一位光荣在党68年的老人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4岁。午后,通州区委、区人大有关领导同志和老人亲属,怀着崇敬和不舍的心情,噙着泪水目送老人家的遗体被送往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科研与教育。这位老人,就是原南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翁培康。
1991年4月,到龄退休的翁培康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但他却认为,不忘初心、永不言退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广大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仍是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按照县委的安排,他担任了县老区开发促进会主持工作的常务副理事长,甘当助力老区建设、扶贫开发的志愿者。
上任不久,翁培康就带领驻会同志学习泰州经验,推动基层将发展银杏种植作为“绿色银行工程”来实施。仲秋时节,人们常常看到一群老人头戴草帽、手持竹竿,在县城通海路旁收获银杏果,领头的就是翁培康。翁培康还带着家人,在老家的自留地里种满了银杏树苗。他们把采集的银杏良种和培植的树苗分送到村组,给村民种植。
在翁培康的大力呼吁下,南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乡镇干部和老促会负责人,到邳州、东台、如皋等先行地区学习取经,全面推广银杏种植。不久,县银杏协会成立,翁培康担任会长。1997年1月,通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决议,将银杏立为“市树”。银杏种植在通州城乡兴起了热潮,截止到2006年,通州共种植165.4万株银杏,成为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2006年8月,翁培康带领老促会的同志到7个经济薄弱村进行典型调查,撰写了题为《加大帮扶力度,激活内生动力》的调查报告,报告有现状概括、原因剖析、对策建议,市委主要领导阅后作了批示,随后推出了一系列帮扶行动。市委市政府下发专门文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扶贫基金,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个经济薄弱村,组织30个有实力的企业结对经济薄弱村,在资金、就业、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帮扶。过了一段时间,翁培康又带领驻会的同志进村入户,了解帮扶实效,并将跟踪调研的情况报告市委市政府,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改变了经济薄弱村的面貌。翁培康在老促会工作期间,组织老促会的同志围绕扶贫攻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对策建议,先后撰写了100多篇、共30多万字的调研材料,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
翁培康在老促会工作长达 16年之久,多次受到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表彰奖励。他情系革命老区,不顾年迈体弱,夙兴夜寐,栉风沐雨,帮助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养三黄鸡、养波尔山羊,推广稻田养殖技术,兴办高效设施农业,助力老区群众摆脱貧困、创业致富,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在他的帮助下,有4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近300名贫困家庭学生得以继续学业,有了一技之长,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时隔多年,受过翁培康扶助的群众还在经常念叨他的恩惠。
捐献遗体,为祖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重生”,是翁培康的夙愿。2012年6月,翁培康在签订遗体捐赠公证书时对工作人员说,他年轻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今生未能如愿,希望去世后能为医学研究作贡献。区公证处被他的事迹所感动,无偿为他办理了公证手续。2014年2月,他又提交了《无偿捐献遗体志愿申请书》。2019年5月,年届90的翁培康亲笔写下遗嘱,交给6个子女:“你们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一定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合格党员,并教育好后代。我死后不搞俗套,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收人情,立即报告我的领导单位和红十字会,把我的遗体送到捐献接收单位(南通医学院)。”
翁培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在无数通州人心中竖起了丰碑。今天,当你在通州走过一片片银杏林,看到银杏树的枝叶在春风中婆娑起舞,那就是翁培康老人的笑容。※